自从经历了“白菜理论”的洗礼后,我的世界观被彻底重塑了。
我不再是一个痴迷于技术指标的“图表派”,也不再是一个迷信财报数据的“价值派”。我开始尝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股市——一个由无数个“菜市场”组成的、充满了人性博弈的巨大生态系统。
我白天依旧在老李的面馆帮忙,削土豆、洗碗、拖地。但我的心境,已经完全不同。我不再觉得这是枯燥的体力劳动,而是把它当成一种观察和思考的修行。
我发现,这家小小的面馆,简直就是一个微缩的股市。
老李的定价策略,就是“估值”。一碗牛肉面卖15块,不是随便定的。他要计算面粉、牛肉、水电、房租这些“固定成本”,还要考虑自己的人工和合理的“利润预期”。这和给一家公司估值,计算它的资产、负债、未来现金流折现,道理是相通的。
客流量的波动,就是“市场情绪”。天气好的周末,来店里吃面的人就多,队伍能排到巷子口,这就是“牛市”,是“流动性溢出”。这时候,就算老李把面价提高一块钱,也依然有人愿意买单,这就是“泡沫”。而到了下雨的周一,店里冷冷清清,半天没一个客人,这就是“熊市”,是“流动性枯竭”。
甚至连客人的点餐习惯,都暗藏着“板块轮动”的玄机。夏天,点凉面的客人多了,“凉面概念股”就走强。冬天,点热汤面的客人多了,“热汤面概念股”就受追捧。而老李那碗雷打不动的招牌牛肉面,就是穿越牛熊的“核心蓝筹”。
我把这些观察和思考,都一一记在了我的笔记本上。那本子,不再是画满K线的“技术秘籍”,而是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比喻和感悟。
老李看在眼里,却从不多说一句。他只是偶尔在我思考得走火入魔的时候,冷不丁地冒出一句:“面要糊了。”或者“地还没拖干净。”把我从玄学的世界里,拉回到现实的油烟中。
我明白他的意思。思考,不能脱离实践。交易,终究是要落到买卖上的。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了,在店里打烊后,我拦住了准备回家的老李。
“李叔,”我鼓起勇气问道,“您能告诉我,到底怎样才能在股市里稳定赚钱吗?交易的‘圣杯’,到底存不存在?”
老李停下脚步,看了我半晌,然后指了指挂在墙上那块被油烟熏得发黄的菜单。
“圣杯?”他笑了笑,“圣杯不就挂在那儿吗?”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墙上只有一张简单的菜单:
【老李面馆】
招牌牛肉面:15元
阳春面:8元
凉面(夏季限定):10元
加牛肉:5元
加蛋:2元
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名堂。这不就是一张普通的菜单吗?跟交易的圣杯有什么关系?
老李看我一脸迷茫,也不解释,只是说:“你回去,把这张菜单想明白了,再来找我。”
说完,他就骑着他那辆破三轮,消失在了夜色里。
我一个人站在空无一人的面馆里,对着那张菜单,陷入了沉思。
招牌牛肉面、阳春面、凉面……加牛肉、加蛋……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玄机?
我把菜单拍了下来,回到我那个狭小的出租屋,彻夜研究。我把这几个菜名,当成了K线图,把价格,当成了数据。我用尽了我之前学的所有分析方法,甚至还用上了统计学和博弈论,试图破解其中的奥秘。
但我一无所获。
第二天,我顶着两个黑眼圈去了面馆。老李看了我一眼,就知道我没想明白。他没提菜单的事,只是让我继续干活。
一连三天,我都像着了魔一样,脑子里全是那张菜单。我甚至在梦里都在排列组合,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
直到第三天晚上,我依旧毫无头绪,心里烦躁到了极点。我决定放弃,去楼下的小卖部买了瓶啤酒,坐在路边喝闷酒。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外卖服的小哥,骑着电瓶车,火急火燎地从我身边冲过,嘴里还骂骂咧咧的:“妈的,这个单子要超时了!一个差评就白干了!”
“超时”、“差评”。
这两个词,像两道闪电,瞬间劈开了我脑中的迷雾!
我突然明白了!
我扔下酒瓶,疯了一样冲回出租屋,拿出我的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了几个大字:
交易系统!
我终于懂了!老李想告诉我的,根本不是什么选股秘籍,也不是什么预测未来的方法。那张菜单,本身就是一个完整、严密、可执行的交易系统!
1. 品种选择(选股池):
菜单上只有三种面:牛肉面、阳春面、凉面。这就相当于我的“股票池”。我不能什么股票都做,我必须选择我最了解、最有把握的几个“品种”。牛肉面是我的“核心蓝筹”,业绩稳定,可以长期持有。阳春面是“低价股”,成本低,风险小,适合行情不好的时候参与。凉面是“题材股”,季节性强,有明确的启动和结束时间(夏季限定),错过了就不能再碰。
2. 仓位管理:
“加牛肉”和“加蛋”,就是我的仓位管理策略!行情好的时候(比如我特别饿),我可以选择“加牛肉”,加大投入(重仓)。行情一般或者我不确定的时候,我可以只“加个蛋”,小仓位试探。我甚至可以什么都不加,只吃一碗基础的阳春面,这就是“轻仓”或者“空仓观望”。这完美地解决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赌徒心态。
3. 止盈止损(风险控制):
这才是最关键,也是我之前一直想不通的一点!菜单的风险控制,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老李本身!
他每天只准备固定数量的食材。比如,他今天只准备了50份牛肉面的料,卖完了,就算后面还有一百个客人想吃,他也绝对不会再做了。这就叫**“止盈”!他赚到了他认知范围内该赚的钱,绝不贪多,不会为了多赚那一点钱,去临时高价进货,或者降低品质。
那“止损”**呢?如果今天下暴雨,一个客人都没有,准备的食材卖不掉怎么办?老李会把新鲜的牛肉和面条,自己吃,或者送给邻居,第二天再买新的。那些容易变质的青菜,直接就扔了。他绝不会为了省那点成本,把不新鲜的食材留到第二天卖给客人,砸了自己的招牌。这就是“止损”!承认自己的判断失误(备货太多),并果断处理掉亏损的“仓位”(食材),避免更大的损失(口碑崩坏)。
4. 一致性:
无论牛市熊市(客人多或少),老李的菜单永远是这几样,价格也基本稳定。他不会因为今天客人多,就临时发明一个“龙虾鲍鱼面”卖500块一碗。也不会因为没客人,就降价促销,把牛肉面卖得比阳春面还便宜。他始终在执行着自己这套简单、有效的系统。这就是**“一致性”**!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坚持做自己看得懂、能把握的机会。
当我把这些想通之后,我感觉自己的任督二脉,被彻底打通了。
原来,交易的圣杯,根本就不是什么神奇的指标或者内幕消息。
交易的圣杯,是一套适合自己的、包含了品种选择、仓位管理、风险控制、并能始终如一坚持执行的——交易系统!
我之前所有的失败,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根本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我一会儿听消息,一会儿看图表,一会儿又搞价值投资。我的交易,是建立在情绪和幻想之上的,就像一个没有菜单的厨子,看到什么食材就做什么菜,最后做出来的,只能是一锅大杂烩。
而老李,这个看似普通的煮面人,却用他最朴素的经营哲学,完美地诠释了交易的真谛。
那一刻,我对他的敬佩,达到了顶点。
原来,真正的高手,不是能预测市场的涨跌,而是能构建一个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能让自己稳定生存下去的系统。就像老李的面馆,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他总能卖出那一碗属于自己的牛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