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看着光屏上的混乱,笑得肚子痛。这“抡语”虽是调侃,却把孔子从“神坛”拉回了“人间”——原来圣人也可以有“猛男”人设,原来《论语》也能读出“江湖气”。
林远说道“可惜了,就是孔子的后人把孔子的名声也败坏了\"
孔子的那些后人顿时不爽了,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吧?“什么叫做我们把孔子的名声败坏了?”
孔子依旧笑而不语,但此时他心里也很是疑惑,他的后世子孙把他的名声给败坏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可惜林远现在没有给他答案。
弟子们却已开始偷偷比划拳脚——或许,这才是历史最有趣的地方:它可以庄严,也可以幽默;可以被供奉,也可以被解构。
而“抡语”的风波,才刚刚开始。至少从今天起,再有人说“孔子温文尔雅”,怕是会有人跳出来反驳:“你懂个屁!那是能一拳打死牛的山东大汉!”
下个视频画面一转,标题触目惊心:【印度的恒河到底有多脏?一口下去,整个元素周期表!】
“印度?恒河?” 各朝代的人大多陌生,唯有大唐的君臣反应过来——
“这不是天竺吗?” 李世民看着画面中那条浑浊的黄色河流,眉头微蹙。
玄奘法师取经归来时,曾提过天竺有“圣河”,信徒皆往沐浴祈福,怎么成了这副模样?
【视频里,恒河的景象令人咋舌:河面上漂浮着塑料袋、烂菜叶、破布,甚至还有动物尸体的残骸;岸边,男女老幼赤脚踩在泥水里,有的弯腰舀水就喝,有的闭眼浸泡,神色麻木,仿佛在进行某种仪式;远处的工厂管道正往河里排放着墨绿色的污水,泡沫翻滚,腥臭气仿佛能透过光屏飘出来。】
【解说声带着沉重:“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恒河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沿岸6亿人的生活垃圾、人畜粪便,未经任何处理直排入河;生活污水横流,工业废水更是肆无忌惮——皮革厂的含铅毒水、化工厂的重金属废液,全往河里倒。”】
【“联合国报告显示:恒河的细菌含量超过安全标准800倍,大肠杆菌最高超标2500倍。这意味着,随便舀一瓢水,里面的病菌能让你上吐下泻躺半个月。”】
“嘶——” 大秦的嬴政盯着屏幕,脸色凝重。他见过渭水、泾水,虽有泥沙,却清澈见底,从未想过一条河能被糟践成这样。“如此脏污,他们竟还敢喝?”
他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不解,“这与自掘坟墓何异?水为生命之源,这般糟蹋,迟早断了自己活路。”
蒙恬在一旁附和:“陛下所言极是。我大秦治河,向来以‘疏’为主,保其清澈,方能灌溉农田。这般污染,纵有大河,亦成祸水。”
大汉,未央宫。
刘彻看着恒河的水量,眼中满是惋惜。他曾派张骞通西域,深知水资源对疆域的重要性,恒河这般宽阔,若在大汉,定能引水灌溉,肥沃千里荒野。
“暴殄天物!” 刘彻一拳砸在案上,“水量充沛本是天赐,竟被这群人糟蹋成这样!牲畜都知道护着饮水之地,他们连牲畜都不如!”
卫青叹了口气:“陛下,水土者,国之根本。不爱其水,何谈养民?看来天竺虽有圣河之名,却无护河之智。”
【视频画面继续播放:一个老人颤抖着双手,从河里舀起一瓢浑水,对着太阳举了举,然后一饮而尽;几个孩童在漂浮着垃圾的河段嬉闹,随手抓起一块烂布扔向同伴;远处的河面上,隐约能看到半浮的尸体,被水流推着缓缓移动。】
【弹幕里,网友的评论辛辣又扎心:
“一口恒河水,元素周期表直接在肚子里开大会——钙铁锌硒铅汞砷,一个都不少。”
“主打一个‘集天地之精华’,从微生物到重金属,应有尽有。”
“他们说‘干了这碗恒河水,来生还做印度人’,我看是‘干了这碗恒河水,今生直接去投胎’。”
“河里不仅有垃圾,还有浮尸……这‘圣河’,怕不是‘尸河’?”】
“没脸看!真没脸看!” 大明的朱元璋对着光屏破口大骂,差点把龙椅上的垫子扯下来,“哪有这么糟践水的?咱大明治理黄河,累死多少百姓才让水患平息,他们倒好,自己往河里扔屎扔垃圾,还喝得下去?简直不是人!”
朱标在一旁劝道:“爹,或许是他们不懂污染之害?以为河水有‘神力’能净化一切。”
“懂个屁!” 朱元璋瞪着眼,“就算不懂,眼睛总能看见吧?那么多垃圾浮尸,喝下去不觉得恶心?我看是蠢!是懒!懒得挖渠处理污水,懒得管垃圾,就知道往河里倒,迟早遭报应!”
林远看着视频里的画面,也皱起了眉。他去过印度,虽没敢喝恒河水,但远远看过那浑浊的样子,确实触目惊心。“水资源保护真不是小事,”
他对着光屏嘀咕,“古代人敬水如神,现代人却能把水糟践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各朝代的帝王们此刻心思各异:
嬴政下令:“传旨关中,加强渭水、泾水治理,严禁向河中倾倒污物,违者重罚!” 他可不想大秦的河流变成恒河这样。
刘彻对桑弘羊道:“加紧疏通漕渠,不仅要通水,更要保水净,让百姓喝上干净水。”
朱元璋则更直接:“给咱把黄河沿岸的官吏全叫来,训诫他们——谁敢让黄河变成这副鬼样子,咱扒了他的皮!”
视频画面渐渐暗下去,但恒河的浊浪,却像一根刺,扎进了每个重视水土的帝王心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里的“水”,既是江河,也是民生。不爱其水,何以安其民?
他突然觉得,能喝上干净的水,能看到清澈的河,或许也是一种福气。而这种福气,从来都需要人珍惜,而非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