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科的清晨格外宁静,与前院主楼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林闻溪早早来到诊室,仔细擦拭桌椅,整理脉枕,将银针一一消毒排列。梁启远随后而至,默默拿出新版的《西医内科学》开始研读,对林闻溪的中医准备工作视若无睹。
赵海桥主任准时推门而入,身后跟着夏梦云医生。两人正低声讨论着什么,面色凝重。
“正好,你们都到了。”赵主任放下手中的出诊箱,“昨天那位腹水患者夜间情况有变。”
梁启远立即抬头:“是穿刺放液引起的并发症吗?”
“非也。”夏医生接话,“夜间值班西医内科请我们急会诊,患者放液后腹胀虽减,但出现烦躁不安,口干舌燥,甚至略有鼻衄。”
林闻溪心中一动:“莫非是泻下太过,伤及阴液?”
赵主任赞许地点头:“我与夏医生调整了方药,增入养阴之品,今晨已稍安。但这提醒我们,任何治疗都需慎之又慎,中西医各有所长,亦各有所限。”
正说着,挂号处送来当日病历簿。赵主任翻开一看,微微皱眉:“今日只有两位患者。首诊是位二十八岁妇人,病史写着‘经闭不孕’。”
梁启远轻哼一声:“这种病最适合中医调理了。”语气中不无讽刺。
林闻溪却认真道:“妇科乃中医优势所在,但亦需谨慎辨证。”
赵主任目光扫过两个年轻人:“今日首诊,由林闻溪主诊,梁启远协助,我与夏医生从旁指导。可有异议?”
梁启远显然不满被安排做辅助,但碍于主任权威,只得勉强点头。
九时整,患者准时到来。是位衣着体面的少妇,梳着时兴的发髻,面色白皙,眉宇间却凝结着一缕愁绪。陪同一旁的中年妇人显然是母亲,一进门就絮絮说道:“大夫,我女儿出嫁五年未曾有孕,各处瞧遍了,中药不知吃了多少剂,洋大夫也看过,总不见效。”
患者名唤沈文茵,二十八岁,自诉月经半年未至,常感头晕乏力,腰膝酸软。林闻溪请她伸手切脉,发现脉象细弱无力,舌淡苔薄白。
“先前大夫多说是血虚宫寒,给予温经养血之剂,可服后反而上火口干。”沈文茵轻声补充,语气中带着长期求医不得的失望。
梁启远按照西医诊察程序为她测量了体温、血压,检查了甲状腺和腹部,均未见明显异常。
“建议做基础体温测定和子宫内膜活检。”梁启远提出西医诊断思路,“可能是卵巢功能紊乱。”
林闻溪沉思片刻,问道:“请问夫人,除经闭不孕外,平日怕冷还是怕热?饮食如何?睡眠可安?”
沈文茵一一回答:特别畏寒,尤其下肢寒冷如冰,即便夏日亦需覆被;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夜寐多梦易醒。
赵主任与夏医生交换了一个眼神,示意林闻溪继续。
林闻溪又仔细切脉良久,忽然问出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夫人是否常感咽喉不适,如有物阻?”
沈文茵略显惊讶:“确是如此,但与此病有何关联?”
梁启远也不解地看向林闻溪。
林闻溪不答,继续追问:“情绪是否易抑郁,常欲叹息?”
得到肯定答复后,林闻溪转向赵主任:“学生认为此非单纯血虚宫寒。脉虽细弱,然沉取略弦;症虽似虚,然服补药反不适。应是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而非单纯虚证。”
梁启远反驳:“这些主观症状在西医看来可能只是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应当先进行客观检查。”
夏医生这时开口:“我同意先做必要检查。但中医辨证亦不可偏废。”她转向患者,“沈夫人,请到屏风后,我需要为您做妇科检查。”
检查过程中,林闻溪与梁启远在屏风外等候。梁启远低声道:“你刚才的诊断太过主观。没有实验室数据支持,仅凭问诊和脉象就否定先前多位医生的判断,未免武断。”
林闻溪平静回应:“中医诊病如审案,需四诊合参,细微处见真章。患者虽诉畏寒,但手足心反觉发热;虽纳差,却口干不欲饮。此等细节,往往是辨证关键。”
这时,夏医生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体检未见明显异常。赵主任,您来看看。”
赵主任进入屏风后,片刻出来后神色凝重:“患者宫颈色泽略有异常,为稳妥起见,我建议做病理切片检查。”
沈文茵顿时紧张起来:“大夫,莫非是...恶症?”
赵主任温和安慰:“未必如此。只是中西医结合之优势,在于既重宏观辨证,也不忽略微观异常。”
开完检查单后,母女二人忐忑离去。诊室里一时寂静。
梁启远率先打破沉默:“若是西医妇科,会系统排查内分泌、输卵管、子宫内膜等多方面因素。”
林闻溪沉吟道:“中医看来,孕育如种地,非但需土壤肥沃(胞宫),还需阳光温煦(肾阳),雨露滋润(肾阴),气机通畅(肝疏泄),营养输送(脾运化)。先前医家只重补血温宫,忽略了疏肝健脾。”
赵主任点头:“闻溪见解深刻。但启远所言也有理,现代检查手段可补中医之不足。”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深沉,“我观此病恐非简单,患者面色白中带青,颈前略肿,这些细节不容忽视。”
夏医生补充:“已安排明日做病理检查和基础体温测量。”
下午,病理科急送报告过来。赵主任阅后眉头紧锁,召集合科人员。
“情况比想象复杂。”赵主任将报告放在桌上,“病理显示子宫内膜有异常变化,建议进一步诊断。”
梁启远查看报告后惊讶道:“这提示可能是早期恶性变化?”
林闻溪心头一紧:“但从中医角度看,患者虽有病容,却无恶病质之象,脉象虽弱,无真脏脉现...”
赵主任起身踱步:“中医西医,各有所见,各有所蔽。今日之案,看似经闭不孕常疾,内中恐藏玄机。你二人各从所学,明日提出诊疗思路。”
下班钟声响起,林闻溪却仍在沉思。他重新翻阅医案记录,总觉得有什么关键被遗漏了。那个咽喉不适的症状,如鲠在喉,暗示着更深层的病机。
梁启远走过他身边,停下脚步:“虽然你我方法不同,但目标一致。明日我会提出完整的西医检查方案。”
林闻溪抬头,微微一笑:“我也会完善中医辨证。或许,两者结合方能窥见全貌。”
夜幕降临,诊室只剩林闻溪一人。他点亮油灯,翻开祖父林济苍的医案笔记,在昏黄灯光下寻找着相似的病例。窗外月色清明,犹如医道之途,明暗交错,唯有慎思明辨,方能窥见真相。
这个看似平常的不孕症,似乎隐藏着不寻常的谜题。而解开这个谜题,需要中西医共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