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殿内,混沌气流如丝绦缠绕,殿心悬浮的鸿蒙盘忽绽七彩霞光。龙宇一袭玄金龙纹道袍立于盘前,九爪金龙虚影在身后若隐若现,指尖道力轻触盘面,引得亿万道金色纹路如活物般流转——这是他继巫妖劫后首次以鸿蒙盘深窥人族气运脉络,目标直指三皇五帝落幕、大禹治水之后的千年变局。
玄冥一袭墨色祖巫长袍静立侧旁,玉指轻捻垂落的青丝,目光落在鸿蒙盘上不断变幻的光影:“自舜传位于禹,人族治水初见成效,可这气运流转间似有暗滞,莫非后续仍有波折?”她话音刚落,鸿蒙盘上忽有大水虚影翻腾,无数人族百姓在洪水中奔逃,而后一道身披麻衣、手持耒耜的身影踏浪而来,正是治水的大禹。
龙宇指尖道力微凝,盘面光影骤变:“禹治水需经十载,其间需凿龙门、疏九河,更要破共工余部引发的水患。你看此处——”他指向盘上一处泛着黑气的区域,“共工旧部不甘覆灭,欲借洪水搅乱人族气运,幸得玄空派鸿蒙宗弟子暗中相助,以阵法稳固河道,才助禹渡过此劫。”
随着道力注入加深,鸿蒙盘上的大水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平原上百姓聚居,筑起城池,更有青铜鼎立于城中央,鼎身刻满山川鸟兽纹路。玄冥眼中闪过诧异:“此乃九州鼎?竟在此刻铸成?”
“正是。”龙宇颔首,声音带着几分悠远,“禹治水成功后,收天下九州之金铸九鼎,以鼎象征九州一统,人族气运自此凝聚,三皇五帝开创的基业得以延续。然九鼎铸成之日,亦是夏王朝启幕之始——你且看盘上那道渐强的紫色气运,便是禹之子启的命格。”
话音未落,盘上光影再变:禹晚年本欲循禅让制传位于伯益,却见启率部众于钧台会盟,以“父传子继”为由夺位,伯益虽有不满,却因启手握重兵、又得人族大部分部落支持,最终只能退让。自此,禅让制终结,世袭制开启,夏王朝正式建立,启成为夏朝首位君主。
“竟有此变?”玄冥眉头微蹙,“禅让制乃三皇五帝定下的规矩,启此举岂非人族气运的转折?”
龙宇轻轻摇头,指尖划过盘面,引动更多光影:“禅让制需以‘贤’为基,然历经五帝,人族部落渐成势力,各部族更愿追随有血脉传承、手握实权者。启夺位虽破旧制,却也让人族从松散部落联盟走向集权王朝,气运虽有短暂波动,终归是向前流转。你看夏朝百年间的景象——”
盘上浮现出夏朝都城斟鄩的盛况:城内宫殿巍峨,百姓耕作有序,青铜冶炼技术日渐成熟,不仅能铸鼎,更能打造兵器与农具;史官开始记录年月,将帝王事迹刻于甲骨之上;更有律法初定,规范百姓言行。只是到了夏朝中期,盘上光影忽显昏暗,一位身着华丽王袍的君主沉迷酒色,宫殿内夜夜笙歌,城外百姓却因赋税繁重、灾荒频发而流离失所。
“此乃夏桀?”玄冥一眼认出那君主的命格气息,“传闻他暴虐无道,莫非夏朝亡于他手?”
“正是。”龙宇道力加重,盘面光影急转:夏桀宠爱妺喜,为博其欢心建酒池肉林,杀忠臣关龙逄,更对不满的部落大肆征伐。此时,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崛起,首领汤仁政爱民,收留夏朝流民,更得伊尹辅佐——盘上忽见一道白衣谋士身影,正是伊尹,他向汤献“苦肉计”,自囚于夏都,暗中收集夏朝军情,助汤制定灭夏之策。
不久后,汤率商部落联军于鸣条与夏军决战,夏军因常年征战、军心涣散,一触即溃。夏桀逃亡南巢,夏朝灭亡,商王朝建立。盘上商汤的金色气运冲天而起,与九州鼎的气运相连,都城迁至亳,商朝初期一派欣欣向荣:伊尹辅政,定百官制,劝农桑,更完善甲骨文,将祭祀、军事、农事等事详细记录,青铜技术更胜夏朝,司母戊鼎的虚影在盘上一闪而过,尽显商朝国力。
“商朝气运似比夏朝更盛,可为何盘尾仍有阴霾?”玄冥指向盘面末端那道若隐若现的黑色气流。
龙宇目光微沉,引动鸿蒙盘深处的脉络:“商朝中期虽有‘盘庚迁殷’稳定国运,晚期却出了一位沉迷祭祀、穷兵黩武的君主——帝辛,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纣王。你看此处——”盘上浮现出纣王在鹿台设宴的场景,他剖比干之心,囚箕子,逐微子,更因苏妲己的蛊惑(实则有狐妖借妲己之身乱政,乃封神劫前的暗兆),残害忠良,欺压诸侯。
此时,西岐的周部落崛起,首领姬昌(周文王)广纳贤才,渭水之滨聘姜子牙为相——盘上出现一位白发老者垂钓的身影,正是姜子牙,他向姬昌献“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服侍殷”之策,暗中联络不满纣王的诸侯。姬昌死后,其子姬发(周武王)继位,于孟津会盟八百诸侯,以“替天行道”为名讨伐纣王。
牧野之战的场景在盘上展开:商军主力远在东夷,纣王仓促组织奴隶与战俘应战,这些人阵前倒戈,周军顺利攻破朝歌。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姬发封姜子牙于齐,封周公旦于鲁,推行分封制,以礼乐治国,盘上可见百姓遵循礼乐、诸侯朝贡的祥和景象,周王朝初期的“成康之治”更让人族气运达到新的高峰。
“夏商周三代更迭,虽有战乱,却也让人族文明不断递进。”玄冥看着盘上流转的气运,轻声感叹,“从部落到王朝,从禅让到世袭,从青铜到礼乐,人族当真在一步步走向兴盛。”
龙宇收回道力,鸿蒙盘的霞光渐渐收敛,只余淡淡的金色光晕萦绕:“三代更迭乃天道使然,亦是人族自身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是你我需留意——商朝末年那狐妖乱政,已显封神劫的端倪;周朝分封制虽稳一时,却也为后世诸侯争霸埋下隐患。鸿蒙盘所见,既是未来脉络,也是警示,待大禹治水功成、夏朝建立,我等需提前布局,为日后应对封神劫做准备。”
玄冥点头,目光落在殿外浩瀚的洪荒星空:“有你我在,定能护人族气运不失,保洪荒安稳。”龙宇握住她的手,二人并肩立于起源殿,望着鸿蒙盘上残留的夏商周光影,心中已对未来千年的洪荒走向,有了清晰的谋划。
鸿蒙盘的光晕尚未完全消散,龙宇指尖又凝起一缕道力,轻点盘面边缘——方才显化的周初盛景旁,忽有一道细微的灰色气流悄然蔓延,如蛛网般缠绕在“成康之治”的光影上。
“分封制的隐患,比想象中来得更早。”龙宇声音微沉,玄冥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盘上画面流转:周成王、周康王之后,周昭王、周穆王虽曾征伐四方,却也耗损国力;到周厉王时,因垄断山林川泽、压制百姓言论,引发“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彘地,朝政由诸侯暂代,史称“共和行政”。
“诸侯暂代朝政,已显尾大不掉之兆。”玄冥眉头微蹙,看着盘上诸侯势力渐强的虚影——鲁、齐、晋等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张,军力远超王室直属的“西六师”“东八师”,甚至有诸侯在封地内私铸青铜器、制定律法,隐隐脱离王室掌控。
龙宇道力再注,盘面光影急转至周宣王时期:宣王虽曾励精图治,试图重振王室(史称“宣王中兴”),可晚年误判军情,伐姜戎大败,精锐尽失;更因干涉鲁国立储,引发诸侯不满,周王室的威望自此一落千丈。“中兴只是回光返照,王室与诸侯的裂痕,已难弥补。”
话音未落,盘上忽现镐京被围的惨烈景象: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待犬戎真的来犯,诸侯以为又是戏耍,迟迟不来救援。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掳褒姒,抢走王室礼器,西周就此灭亡。玄冥看着画面中流离失所的百姓,轻叹:“一念荒唐,竟让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西周亡后,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启——这才是分封制隐患总爆发的开始。”龙宇引动道力,盘上浮现出东周的疆域图:周王室的直属领地仅剩洛邑周边百里,形如小国;而齐、晋、楚、秦等诸侯国强盛起来,开始“尊王攘夷”,借王室名义争夺霸权,春秋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画面中,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晋文公于城濮之战大败楚国、确立霸权,楚庄王“问鼎中原”、挑战王室权威,秦穆公称霸西戎、为日后秦国崛起奠基——诸侯间的战争连年不断,百姓虽仍认“周天子”为共主,却早已依附于各国诸侯。
“春秋之后,便是战国。”龙宇指尖划过盘面,灰色气流愈发浓重,画面中出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场景:韩、赵、魏瓜分晋国,田氏取代姜氏掌控齐国,周天子被迫承认这些新诸侯,王室彻底沦为傀儡;此后,各国不再满足于“称霸”,转而追求“统一”,战争规模更大、手段更烈——商鞅变法强秦,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孙膑、庞涓“围魏救赵”,白起“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
玄冥看着盘上尸横遍野的战场,眼中闪过不忍:“人族为统一,竟付出如此惨重代价?”
“分久必合,乃天道循环。”龙宇声音带着几分释然,道力引动盘面最终的光影:秦国历经六世积累,到秦始皇嬴政时,终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华夏,建立秦朝——盘上出现嬴政称“始皇帝”、设郡县、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长城的景象,人族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九州鼎的气运与秦朝的金色气运融为一体,远超夏商周三代。
“虽历经战乱,终归走向统一。”玄冥望着那道冲天的气运,眼中露出欣慰,“只是这秦朝的气运,似也不够绵长?”她指着盘面末端,秦朝的金色气运虽盛,却如烟火般短暂,转瞬便被红色气流取代。
龙宇点头:“秦始皇虽统一华夏,却施行暴政——修阿房宫、筑骊山墓、征发徭役,百姓苦不堪言;秦二世继位后,赵高乱政,民怨沸腾,最终引发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随之起兵,秦朝二世而亡。此后楚汉相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人族文明才真正进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鸿蒙盘的霞光彻底敛去,只余九州鼎的虚影在盘面中央静静悬浮。龙宇收回手,看向玄冥:“夏商周三代,从禅让到世袭,从部落到王朝,从分裂到统一,既是人族气运的流转,也是文明递进的必然。只是每一次更迭,都伴随着战乱与苦难,这也是封神劫后,洪荒天地对人族的考验。”
玄冥握住他的手,目光坚定:“日后若人族再遇此等劫难,我等定要适时出手,减少生灵涂炭。”龙宇颔首,二人并肩望向殿外——此刻洪荒大陆上风平浪静,可他们心中清楚,夏商周的千年脉络已在鸿蒙盘中清晰显现,而守护这人族文明的传承与安稳,便是他们接下来漫长岁月中,重要的使命之
起源殿内的混沌气流随鸿蒙盘的沉寂渐归平稳,龙宇却未收回目光,指尖轻悬盘面上方,似在捕捉那隐于气运流转下的更深层脉络。“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不只是人族内部的治乱,更藏着洪荒天地法则的微调。”他忽然开口,引得玄冥重新聚焦盘面。
话音落时,龙宇道力轻吐,鸿蒙盘边缘忽泛起一层淡青色光晕,原本已消散的夏初光影竟再度浮现——画面中,大禹铸完九州鼎后,曾率百官于涂山祭拜天地,鼎身忽映出三道虚影:一道属木,对应东方青帝;一道属火,对应南方赤帝;一道属土,对应中央黄帝。“九州鼎不仅是人族一统的象征,更暗合洪荒五方五帝的法则,大禹此举,实则是人族气运与天地法则的首次深度绑定。”
玄冥凑近细看,果见鼎身虚影与洪荒天地间的五行气流隐隐呼应:“难怪夏朝虽亡,九州鼎却能流转商周,成为王朝正统的标志——它早已不是凡物,而是人族与天地相连的‘契’。”
“这‘契’的力量,在商朝时更为明显。”龙宇道力一转,光影跳至商王武丁时期:武丁重用傅说,励精图治,商朝国力达顶峰,此时祭祀活动空前频繁,甲骨文中频繁出现“求雨”“问战”“占卜丰年”的记录。画面中,商王祭祀时,甲骨裂纹竟与鸿蒙盘上的天道纹路重合,一缕天地灵气自祭祀台汇入人族部落,助百姓渡过旱灾。“商朝以‘祭祀’通天地,虽有迷信成分,却无意中强化了人族与天地的沟通,为后来周朝‘礼乐’合道埋下伏笔。”
谈及周朝,鸿蒙盘上的青色光晕忽转为金色——周成王时期,周公旦制礼作乐,画面中百姓依“礼”耕作、诸侯循“乐”朝贡,连天地间的气流都随礼乐节奏平缓流动。“周公制礼,实则是将人族的行为规范与天地秩序对应:君臣、父子、夫妇之礼,暗合天地阴阳、尊卑之序;乐律的五声十二律,对应五行十二月。自此,人族不再仅凭本能敬畏天地,而是以‘文明’与天地共振。”龙宇解释道。
玄冥看着画面中因礼乐而祥和的人族部落,忽然想起此前所见的战国乱局:“既已与天地共振,为何春秋、战国仍战乱不休?”
“因‘人欲’与‘天道’的失衡。”龙宇道力加重,盘面光影骤变至战国末期:各国为争霸,大肆破坏礼乐,商鞅变法虽强秦,却重“法”轻“礼”;长平之战后,四十万赵军尸骨堆积,怨气直冲云霄,竟扰动了天地间的阴阳气流,导致秦国境内连续三年大旱。“人族文明进步的同时,欲望也在膨胀——诸侯贪求疆域,君主沉迷权位,最终打破了‘礼乐’维系的平衡,连天地都为之降下警示。”
就在此时,鸿蒙盘中央的九州鼎虚影忽微微震颤,一道微弱的金色气流自鼎身溢出,缓缓流向画面中即将统一的秦国。“这是……”玄冥面露疑惑。
“是九州鼎最后的‘护持’。”龙宇轻声道,“秦始皇虽行暴政,却完成了人族大一统,让分裂数百年的华夏重归一体——九州鼎认可这份‘统一’之功,便以残存气运护持秦朝完成制度革新,哪怕秦朝短暂,郡县制、统一文字等根基,却为后世汉朝的稳定打下了基础。”
光影最终停留在汉朝初年:刘邦称帝后,采用“休养生息”之策,百姓得以安居,画面中天地灵气重新滋养农田,五谷丰登,孩童在田间嬉戏,老者于树下讲论三代故事。鸿蒙盘的光晕彻底散去,只余九州鼎的虚影静静悬浮,似在见证这人族文明的新生。
龙宇收回道力,转身看向玄冥,眼中带着对未来的笃定:“夏商周三代,是人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淬炼——有治世的荣光,也有乱世的苦难,但每一步,都在夯实人族立足洪荒的根基。待封神劫过后,我们需做的,便是守护这份根基,让人族文明在洪荒天地间,真正长久传承下去。”
玄冥点头,目光扫过起源殿外的星空,仿佛已看到千百年后,人族百姓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辉煌的景象。而此刻,鸿蒙盘上残留的夏商周气运,正悄然融入洪荒天地,为这人族的未来,埋下了更深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