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到底是高览无能,还是那群青州世家皆不堪大用!
\"主公,寿光尚未......\"
田丰话音未落,传令兵已疾步入内,满面风尘。
\"急报!高干将军于清风山遭林阳主力伏击,三万大军全军覆没!\"
\"荡平将军韩猛阵亡,平南将军高干被赵云斩杀,三万人马溃不成军!\"
厅内霎时死寂,众人皆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清风山?!林阳主力?!
那人竟敢孤军深入腹地?粮草辎重从何而来?
更令人惊骇的是——林阳麾下不过万余兵马,竟全歼高干三万精锐?!
\"荒谬!绝无可能!\"
闻知高 ** 讯,袁绍勃然变色。
高干乃他亲侄,心腹中的心腹,竟死于赵云之手!
\"赵子龙!我必取你首级,祭我爱将!\"
袁绍怒不可遏,眼中燃起滔天恨意。
田丰与郭图等人沉默无言,神色凝重地低下了头!
然而,田丰心中却是波涛汹涌,久久难以平复!
林子远此次行军,竟敢如此冒险!
孤军深入,实乃兵家之大忌!
与此同时,黄忠军营中亦收到了林阳的战报。
“这战报……莫非有误?”
黄忠、太史慈等人满脸震惊,难以置信林阳仅凭五千本部兵马加五千黄巾军,竟能大败袁本初的三万精锐!
那可是三万精兵,更有六千铁骑助阵!
如此配置,即便对阵五万大军亦有一战之力!
然而,主公竟以五千兵力将其全歼?
更令人骇然的是,大将韩猛与高干皆战死沙场!
“袁本初此番怕是要雷霆震怒了!”
见高干战死,周瑜不由喉头微动,暗自心惊。
此人乃袁本初最信任的心腹,如今身陨,袁氏必然暴怒!
而郭嘉凝视战报,眉头紧锁,突然察觉异样——
“等等,主公如今身在何处?”
……
益都城内,袁本初勃然大怒,厉声咆哮——
“赵子龙、林子远!我誓取尔等首级!”
韩猛之死尚可忍,三万精锐覆灭亦不过痛心一时。
但高干……那可是他的亲外甥,更是倚重无比的股肱之臣!
从二人官职便可看出差别——
韩猛仅为自封的“荡平将军”,类同杂号;
而高干的“平南将军”,却是朝廷钦封的四镇将军之一!
袁绍麾下军制体系中,四镇将军之下设有四平将军,此乃汉朝军中要职!
平南将军地位显赫,远非杂号将军可比。
当年袁绍自封大将军之际,特意为其外甥高干谋求此职。
此举既因亲族关系,亦为制衡内部派系。
身为四世三公的袁氏嫡系,袁绍起兵时天下豪族纷纷归附。
然则享受世家便利的同时,也需应对世家带来的弊端。
田丰、沮授、审配、郭图、许攸等人互相倾轧,根源在于所属世家的对立。
军中情况亦是如此。
袁绍帐下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并称河北四庭柱。
但四人官阶反不及高干显赫,只因高干代表袁氏在军中的势力。
这正是麴义战功赫赫却不得升迁,韩猛骁勇善战却遭冷落的根本原因。
袁绍为维持各方平衡,刻意压制张合、高览、麴义、韩猛等人。
同时重用高干、颜良、文丑等嫡系将领。
如今高干遇害,袁绍顿失军中重要支柱。
\"整备兵马,本将要亲征林子远!\"
袁绍怒不可遏,当即决定挥师北上讨伐林阳。
\"主公英明!\"田丰急忙劝谏,\"黄忠、郭嘉虎视眈眈,若我军北调,恐遭其突袭!\"
况且林阳既已得手,必定退守灌亭或北海郡,此时追击犹如大海捞针。
“主公,请三思!眼下应当先除掉黄忠为要!”
黄忠所部近在咫尺,审配、张合只需数日便可截断其后路!
放着唾手可得的胜局不取,反而去讨伐林子远,简直是舍本逐末,徒劳无功!
“传我将令——斩获赵子龙首级者,赏万金,封关内侯!”
高干一死,袁本初在军中的根基已然动摇!
原本想借高干之手安插亲信掌控兵权,如今一切皆成泡影!
膝下诸子尚未执掌军权,心腹高干却已殒命!
赵子龙此人,袁本初誓要诛之!
同一时刻,广县城外
“什么?主公不知所踪?”
郭嘉眉头紧锁,周瑜、黄忠等人闻言皆惊,赶忙重读战报——林阳送来的军情中竟全然未提其去向!
太史慈忍不住握紧刀柄:“主公既已伏击韩猛,按原策理应进军寿光……”
黄忠抚须沉吟:“当与灌亭的张辽、高顺合兵,共剿高览与乐安侯十万大军。”
周瑜凝视地图,沉声道:“奉孝是否多虑?青州战局已明,主公除灌亭外别无选择。”
袁本初在寿光遭伏后,必不敢再派援兵。
林阳若不赴灌亭,又能去往何处?
郭嘉轻叹一声:“但愿如此……”
他比谁都清楚——林阳的行事,向来难以预料。
(
青州战记
若兵发灌亭,战局已定,必传令策应!
然此次未行此策!
诚如周瑜所言,除灌亭外,林阳别无他选!
\"主公既赴灌亭,高览与青州联军不足为患!\"
郭嘉执卷而言,将战报收置一旁,不再过问灌亭军情。
袁本初三万援军覆灭后,青州战局已现转机。
此刻胜负之势已然明朗。
\"唯余袁本初主力尚未解决!\"
益都城外七万敌军盘踞,郭嘉目光如炬凝视沙盘。
我方十四万大军整装待发,终可主动出击!
\"是否待主公捷报再行进军?\"
剧县伏击战后,周瑜对袁氏谋士收起轻视之心。
天下能人辈出,岂可小觑天下英杰?
\"无须等候!主公自有主张,我等臣子岂能坐享其成?\"
郭嘉断然否决。林阳既授专断之权,他们岂能坐等主公打开局面?
十四万雄师在握,北海郡后顾无忧。
郭嘉终于可以大展拳脚!
\"欲克袁军,当以退为进!\"
展开青州舆图,郭嘉指尖落于莱芜城。
周泰、蒋钦率三万精兵驻守此地,以御颜良三万大军。
\"军师三思!若撤此城守军,我军退路危矣!\"
太史慈急声劝阻。莱芜乃粮道要冲,一旦有失,全军补给将断!
虽莱芜军报显示颜良部已退往广县...
袁本初这消息究竟是真是假?
太史慈神色凝重:“军师,若不撤军,袁军如何能击溃我军?”
郭嘉从容一笑:“此处驻军乃粮道命脉,一旦遭袭,徐州粮草便无法送达。”
然而局面已然不同。
“十一月初,青州红薯尽数成熟。”
夏薯八月栽种,十月末至十一月初便可收获。
北海郡、东莱郡的红薯已采收完毕,郭嘉早已下令将红薯源源不断运至军中。
战事未启,红薯暂代军粮,足可迷惑袁本初。
两月酣战,变数无穷。
太史慈恍然大悟:“原来林阳在青州广植红薯,两郡产量足以供养十余万大军!”
以红薯掩藏粮草,确能诱敌深入。
但袁本初真会截粮道?
太史慈仍有疑虑:“奉孝确信袁本初会断我粮道?”
郭嘉目光深邃:“此前我军十四万对峙,袁本初竟敢分兵三万驰援寿光,且毫不遮掩。”
广县僵局之下,如此分兵必有倚仗。
“依我看,袁本初明面在此对峙,暗地另有图谋。”
郭嘉一语惊醒梦中人,周瑜瞬间领会其中深意!
敌军主力在此牵制我军,暗地里却从别处抽调兵马,意图截断我军粮道!
\"如此说来,颜良部队后撤实为疑兵之计,意在麻痹我军!\"
周瑜望向般阳方向,若真另有援军,颜良此番撤退恐怕另有图谋,绝非单纯保障袁绍安全!
\"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顺势而为!\"
郭嘉微微一笑,与周瑜四目相对,彼此心照不宣。身旁的太史慈、黄忠、徐盛等将领却只觉后背发凉——
毒!
这些谋士个个都是老狐狸,简直阴险至极!
三言两语间就将全军将士当作棋子摆布!
\"传令周泰、蒋钦即刻率两万五千精兵北上,驻守三亭!\"
郭嘉军令既出,传令兵飞驰而去。此番佯装放弃莱芜,就是要让袁绍大军尝尝轻敌的苦果!随着郭嘉的调度,广县全军迅速行动起来。
兴平元年十一月中旬
青州乐安郡灌亭城
\"文远,主公仍未抵达?\"
驻守灌亭的高顺再次向张辽确认。见张辽摇头,二人心中愈发不安——林阳竟然未按计划抵达灌亭!
这绝不可能!
此前主公明明在清风山大破袁绍援军,时间过去这么久,就算每日仅行军三十里也该到了!高顺并非需要援军,而是担忧身为主公的林阳突然失踪,此事非同小可!
\"此事必须严格保密!\"
张辽深知,主公失踪的消息绝不能走漏风声。就连派人通知郭嘉等人的提议,也被张辽和高顺共同否决了。
“主上或有他路可
高顺与张辽相视而望,胸腔浊气尽吐,目光如电射向城外敌军!
连番鏖战之下,自高览精兵投入战场,城防伤亡便与日俱增!
尤其当陷阵营撤出后,张辽所部将士折损愈发惨重!
万幸——
灌亭城旌旗犹在!
城郊营盘
“甚好!连日攻城已令守军疲于奔命。”
中军帐内,高览抚掌而笑,眉宇间尽是胜券在握之色。
“麴将军,先登死士可堪大用否?”
“再予末将两日,必成攻城锐旅!”
麴义眸中锋芒乍现,麾下三千虎贲早已按捺不住。
虽阵法尚未纯熟,
然攻城之战,何需严整军阵?
“传令三军犒赏!三日之后,誓破灌亭!”
闻听先登死士将成,高览当即拍案定策。
更暗藏投石车未发,
三日之后诸般杀招齐出,定要一鼓而下!
军令既出,营盘内外欢声雷动。
全军加餐!
这意味着寻常士卒亦能分得几片油星解馋!
辎重营地
“速开粮仓!将军有令犒赏三军!”
传令兵奔走呼号间,后勤士卒顿时忙碌如蚁。
督粮官却盯着渐空的粮囤,眉头拧成川字:
“军粮恐难支撑......”
“大人勿忧,运粮队后日即至。”
身旁书记官漫不经心捻着笔杆,浑不在意即将见底的粮袋。
两日后,后方粮草即将抵达!粮仓现存粮草尚能支撑数日。
\"如此便好。\"官员微微颔首,神色淡然。
先登营完成整训后,高览部攻势明显放缓。守城的高顺、张辽等人皆察觉异样。
第三日,联军大营内。
\"今日静候将军捷报!\"高览向麴义拱手。
\"区区灌亭城,旦夕可破!\"
虽仅剩三千之众,但重整后的先登死士依然锋芒毕露。战鼓擂动间,投石车率先发难,巨石如雨坠向城垣。
\"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