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长江商学院的“镀金”之旅,张铁柱没有在繁华的都市多做停留,揣着那张含金量不低的结业证书,更揣着满腹被陈教授誉为“天人”的智慧和一颗更加滚烫迫切的心,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张家沟。
车子驶入熟悉的乡间公路,窗外的景致让他心潮澎湃,又倍感压力。与教授同学们探讨的那些宏大战略、资本运作,此刻都化作了眼前这片土地上最具体、最亟待解决的课题。他知道,学成归来,不是终点,而是肩负着更大责任的新起点。
他没有先回集团总部,而是让李狗蛋开着车,在村里村外缓缓转了一大圈。他看到了合作社大棚里依旧忙碌的身影,也看到了部分村道在雨后依旧泥泞;看到了村民们住进小洋楼后脸上的笑容,也看到了垃圾处理还是靠几个露天堆积点;看到了“铁柱小学”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也看到了村头老槐树下,依旧有不少无所事事的老人和精力无处释放的年轻人。
“狗蛋,你看,”铁柱指着窗外,“咱们兜里是比以前鼓了,可咱这家,还不够‘得劲儿’。”
李狗蛋一边开车一边点头:“是啊,铁柱哥,咱现在有钱了,是该把咱村捯饬得跟电视里那些新农村一样,又干净又漂亮!”
回到集团总部,铁柱立刻召集了全体村民大会。没有选择会议室,就在村口的打谷场上,如同以往无数次决定合作社命运的大会一样。
铁柱站在那个熟悉的水泥台子上,手里没拿讲稿,只有一杯王翠花递过来的热茶。他看着台下黑压压的、熟悉的多亲们,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
“老少爷们儿!婶子大娘们!俺铁柱,回来了!”
热烈的掌声过后,铁柱没有讲述在商学院的光鲜,而是话锋一转:“这次出去学习,俺见了大世面,也学了点新东西。但俺琢磨来琢磨去,最大的感触就是——咱张家沟,不能光富了口袋,还得美了环境,提了精神!咱们得把咱自己的家,建设成真正让人羡慕的新农村!”
他挥手指向村庄和远山:“咱们现在有钱了,集团也准备上市,往后能挣更多钱!但这些钱,不能光躺在账本上,得花在刀刃上,花在让咱子孙后代都能享福的地方!所以,俺提议,启动‘张家沟新农村建设规划’!咱们要自己动手,把咱村来个彻底的大变样!”
台下顿时议论纷纷,有兴奋期待的,也有疑惑担忧的。
“铁柱,咋个建设法?是不是要拆咱老房子?”有老人高声问。
“建新村得花多少钱啊?会不会把合作社挣的钱都搭进去?”有人担心经济效益。
“建好了有啥用?还不是种地养猪?”也有年轻人觉得意义不大。
面对这些疑问,铁柱早已胸有成竹。他没有空谈概念,而是拿出了在商学院学会的、但又经过他“本土化”改造的规划思路。
“大家别急,听俺慢慢说!”他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咱们这个新农村建设,不是搞花架子,也不是大拆大建,更不会动大家现在住的房子!咱们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让咱住得更舒服,日子过得更便利!”
他一条条地阐述规划,用的全是村民们能听懂的大白话:
“第一,整治环境!咱们要修真正的、下雨天不沾泥的柏油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要建污水处理站,不能让生活污水乱排,污染了咱的河!要搞垃圾分类,定点回收,不能再到处是垃圾堆!还要在房前屋后、路边空地,种上花,栽上树,让咱村一年四季都有看头!”(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卫生)
“第二,完善配套!咱们要在村东头那块空地上,建一个综合服务中心,里头有卫生室、小超市、老年活动中心、还有娃娃们的图书室和活动室!还要把咱们小学的操场扩建,装上新的体育器材!让咱村的老人能聚在一起下棋聊天,娃娃们有地方看书玩耍!”(公共服务提升)
“第三,发展文旅!咱们张家沟,山好水好空气好,还有咱这独一无二的合作社、松露林,‘铁柱’品牌现在全国有名!咱们可以把一些闲置的老宅子收拾出来,搞特色民宿,让城里人来咱们这儿住农家屋、吃农家菜、体验种地摘瓜的乐趣!这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咱们张家沟!”(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提升产业!咱们的合作社要继续升级,引进更智能的农业设备,研究更多像‘美容黄瓜’这样的高附加值产品。咱们还要成立专业的施工队、绿化队、民宿管理队,让咱们的年轻人,不光会种地,还能学会新技能,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产业升级与人才培养)
他每说一条,都会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举例,比如修路能让运输蔬菜的货车不再颠簸损耗,建民宿能让家里有空房的村民多一份收入,成立施工队能让李狗蛋手底下那帮小伙子有更稳定的营生。
他的规划,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蓝图,而是与每个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
“钱从哪里来?”铁柱自问自答,“咱们集团出一大部分!这是反哺咱们自己的根!同时,咱们也可以争取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资金!而且,搞民宿、搞旅游,本身就能赚钱!这叫‘以建促产,以产养建’!”
“活谁来干?”他目光扫过全场,“咱们自己干!咱们有的是力气,有的是能工巧匠!成立咱们自己的建设公司,肥水不流外人田!工钱照发,还能把咱村建设得更好!”
最后,他动情地说:“老少爷们!咱们以前穷,是被逼着走出去找活路。现在咱们有条件了,就要把自己的家建设好,让走出去的年轻人愿意回来,让留下来的老人孩子过得舒心!咱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把张家沟建成一个不仅有钱,更有味道、有活力、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世外桃源’!咱们要让全国都知道,新时代的农民,不仅能种出最好的瓜果蔬菜,也能建设最美的家乡!”
铁柱这番既有远见又接地气的讲话,彻底点燃了村民们的热情。掌声、叫好声经久不息。连最初有疑虑的老人,也仿佛看到了村庄焕然一新的美好景象,浑浊的眼睛里闪动着希望的光芒。
大会之后,“张家沟新农村建设指挥部”迅速成立,铁柱亲任总指挥,王翠花、李狗蛋、村里的老支书、有威望的长者以及几个有想法的年轻人都成了核心成员。在专业规划团队的协助下,详细的建设方案和效果图很快出炉,张贴在村务公开栏里。
沉寂的张家沟,再次沸腾了起来!这一次,不是为了温饱,而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为了家乡的复兴。
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取代了以往的鸡鸣狗吠,村民们自发投工投劳,清理垃圾,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曾经脏乱的河道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两岸开始栽种垂柳和花卉;泥泞的村道被拓宽,垫上了坚实的路基;闲置的老宅在能工巧匠的修缮下,逐渐显露出古朴雅致的风貌……
一股蓬勃的、向上的力量,在张家沟的每一寸土地上涌动。张铁柱,这个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又归来的儿子,正用他学到的智慧和凝聚的人心,带领着全体村民,一笔一划地描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画卷。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比商业成功更意义深远的“战役”,而他,责无旁贷,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