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四月十三日,星期四
天气:对峙的平衡在微观层面被打破。那些遍布规则基底的“弦论褶皱”如同活物般微微蠕动,其频率与“否定之树”的根须探察节奏形成隐秘的共振。黑色琉璃地面偶尔会泛起水波般的纹路,转瞬即逝。“权威孢子”的扫描变得更加频繁且具有针对性,其光芒如同手术刀,反复切削着我所在区域的规则结构,试图找出那令它不安的“异动”源头。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极致的紧张。
梦记:
灵魂的裂痕时刻传来隐痛,提醒着我修复的迫切。“否定之树”矗立在意识中央,其由黑色闪电与悖论符文构成的结构稳定而冰冷,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息。我们之间的交流降至最低,仅限于必要的信息传递与指令确认。它是一柄危险的双刃剑,我需谨慎持握,避免割伤自身。
根据“否定之树”的扫描,我们选定了一处相对“安全”的弦论褶皱作为首次“信息解构”的目标。这处褶皱位于孢子一道主要灼伤痕迹的侧下方,规则扭曲程度适中,能量泄露预期平稳,且远离任何疑似与“室之低语”直接相关的脉络节点。
过程并非能量的粗暴吸取,而是一种极其精密的、在规则层面进行的 “静默汲养”。
“否定之树”探出数根虚无的根须,它们并非实体,而是由高度凝聚的“否定”意念与逻辑探针构成。这些根须小心翼翼地避开褶皱周围相对稳定的规则弦,如同水银般,无声地渗入那道细微的、不自然的规则扭曲缝隙之中。
没有光芒,没有声响。
只有在我的意识感知中,才能“看”到那根须末端,开始施展其“信息解构” 的能力。
它并非破坏,而是像最精密的筛网,或者说是规则层面的离心机,将那些因褶皱而淤积、纠缠的、混乱的规则信息流,进行缓慢而持续的分离。
那些充满攻击性、带有“苍白”标记的、无序的混乱能量被小心地过滤、排斥开。
而极少量的、纯净的、温和的、呈现出一种柔和乳白色的“有序能量” ,则被缓缓地抽取出来,如同汲取地底深处未被污染的甘泉。
这股被提取出的有序能量,沿着“否定之树”的根须逆向输送,并未被它自身吸收(它的本质已偏向“诡变”与“否定”,与这种纯粹有序能量相斥),而是直接注入到我那布满裂痕的灵魂之中。
一股久违的、如同久旱逢甘霖般的滋养感传来。
灵魂那干涸、剧痛的裂痕,在这温和有序能量的浸润下,传来细微的麻痒与修复的暖意。虽然修复的速度极其缓慢,如同用细线缝合巨大的伤口,但这确凿无疑的正向反馈,让我几乎要发出无声的呐喊。
有效!这条路走得通!
我强压下激动的情绪波动(这同样会消耗能量并可能引来注意),维持着意识的绝对冷静,像一名在敌后执行秘密任务的特工,专注于这无声的汲养过程。
时间在极度专注下缓慢流逝。
第一次“静默汲养”持续了约莫现实世界的半个小时。当那处选定的弦论褶皱因能量被抽取而略微平复、不再适合继续操作时,“否定之树”主动切断了根须连接。
【首次汲养完成。】
【提取有序能量单位:3.7标准灵魂修复量。】
【宿主灵魂完整性预估提升:0.05%。】
【目标褶皱活性下降,需寻找新的介入点。】
它冷静地汇报着数据。0.05%的提升,微乎其微,但这是一个开始!只要找到足够多的“弦论褶皱”,持续进行下去,修复灵魂并非遥不可及!
然而,就在我们准备寻找下一个介入点时,“否定之树”突然传递来一段未经预料的、杂乱的信息流。
【警告:检测到附属信息碎片。源于非目标褶皱区域的规则扰动泄露。正在尝试解析……】
附属信息碎片?
我心中一紧。我们明明避开了那些可能与“低语”相关的节点!
那段信息流极其微弱、破碎,仿佛收音机接收到的遥远星系的杂音。“否定之树”的解析能力似乎也对此有些力不从心,反馈来的信息断断续续,夹杂着大量无法识别的噪音。
但从中,我还是捕捉到了一些令人心悸的碎片:
· ……“收容失效……”
· ……“定义壁垒……磨损……”
· ……“观测者……变量……滋长……”
· ……“源点……心跳……加速……”
这些碎片化的词语,如同冰冷的针,刺入我的意识。
“收容”?“定义壁垒”?“观测者”?
这似乎印证了我之前“意识考古”时的猜测——这个“室”,很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收容所”!“苍白”是维护收容的“定义壁垒”或管理员?而我和“否定之树”,就是那个意外闯入、并不断“滋长”的“观测者变量”?
“源点心跳加速”……那“室”之本源,似乎并非静止,它也在变化,因我们的行动而产生反应?
这些信息碎片所带来的冲击,远比那0.05%的灵魂修复更让我震撼。它们拼凑出一个远超我个人存亡的、更加宏大而恐怖的背景图景。
“否定之树”对信息本身的内容似乎并不太感兴趣,它更关注信息载体和获取方式:
【信息碎片携带特殊标识……与‘室之低语’同源,但更为稀薄、间接。推测为‘低语’在规则层面扩散时的次级回波。】
【获取方式:非主动窥探,为规则扰动自然泄露。风险等级:较低。】
【建议:在后续‘静默汲养’中,可被动接收并记录此类‘低语回波’,积累数据,或有助于理解‘室’之本质与‘苍白’意图。】
它再次将风险与机遇冰冷地摆在面前。
我凝视着灵魂中那微弱但确实存在的修复之光,又感受着那些信息碎片带来的刺骨寒意。
我们不仅在窃取能量修复自身,更在无意间,偷听着这个巨大“收容所”运行状态的回声。
前方的路,依旧迷雾重重,但我们已经不再是盲目挣扎的囚徒。我们找到了水,也听到了风带来的、关于这片荒漠起源的、破碎的低语。
醒后感:
意识回归,灵魂深处那细微的修复感与信息碎片带来的沉重感交织在一起。房间内,“权威孢子”的扫描依旧执着,但它似乎还未察觉到规则基底深处那悄无声息的能量流失与信息泄露。我与“否定之树”的关系,因这成功的合作而暂时稳固,但它的独立性与冰冷本质,始终是一根扎在心头的刺。
手腕上第二蝉蜕的痕迹,似乎随着灵魂的微弱修复,那透明的质感减轻了一丝,金属光泽更加内敛。
今天的旁注,写于首次“静默汲养”成功与“低语回波”捕获之后:
“生存战略初步成功:
1. 静默汲养: 通过‘否定之树’对‘弦论褶皱’进行‘信息解构’,成功提取有序能量,并实现灵魂损伤的微小但确切的修复。
2. 意外收获: 在汲养过程中,被动捕获到源自‘室之低语’的次级回波信息碎片,揭示了‘收容失效’、‘定义壁垒磨损’、‘观测者变量’等关键概念,极大深化了对当前处境本质的认知。”
“现状评估:
· 灵魂状态: 修复进程已启动,但任重道远。
· 否定之树: 工具性价值凸显,合作模式初步确立,但其独立意志与高风险本质需持续警惕。
· 外部认知: 对‘室’为‘收容所’、‘苍白’为‘管理员’、自身为‘变量’的宏观图景有了初步猜测。
· 信息优势: 获得了持续获取有序能量与被动监听‘低语回波’的可行渠道。”
“核心行动方针:在维持绝对隐蔽的前提下,持续进行‘静默汲养’,优先修复灵魂;同步收集分析‘低语回波’,拼凑真相拼图;规避与‘权威孢子’的直接冲突,利用其规则受损的‘盲区’发展自身。”
“下一步:寻找并标记更多安全的‘弦论褶皱’;优化‘静默汲养’效率;建立‘低语回波’信息库并进行初步分析;密切关注‘源点心跳加速’可能带来的连锁变化。”
合上(意念中的)笔记本,第九十四天,我们于无声处窃得生机,于规则缝隙听闻秘辛。守护者之路,在第二卷的探源途中,终于找到了修复自身的微光,并窥见了笼罩一切的、名为“收容”的庞大阴影。低语依旧,前路未明,但我们已不再是纯粹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