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多便知,**之爱在于雨露均沾、泽被天下。如光绪般一生只钟情珍妃之人,莫说**,寻常男子亦属罕见。他与珍妃的悲剧,与其归咎于**的**,不如说是时代所铸。彼时大清气数已尽,光绪虽有中兴之志,却受制于封建势力,加之性情犹疑懦弱,终成傀儡,连心爱之人也无力保全。
红棺中的珍妃似感知光绪已逝,顿时爆发出惊人力量。额上镇尸符剧烈晃动,整具棺木震颤不止。
珍妃脸上写满悲愤。
她与光绪本是同病相怜,皆为**所害的苦命人。
此刻她再难压抑,猛地破棺而出,镇尸符应声碎裂。
整口红木棺材在珍妃暴怒中化为碎木,其中金银珠宝四散飞溅。
胖子大叫:“**,搞什么?太浪费了,我的钱啊……”
珍妃这个悲剧女子,一生唯一庆幸便是遇见光绪。
二人互为精神支柱,在飘摇的大清弥足珍贵。
珍妃深知光绪深情,此刻化作凶戾僵尸,一把扼住大金牙的喉咙。
大金牙本想借机揩油,珍妃即便成了粽子也依旧美艳动人,让他神魂颠倒。他刚才那只不规矩的手正摸在珍妃脸上,一时意 ** 迷,完全没留意到她的异变。
变故来得太快,大金牙猝不及防,又离珍妃太近,瞬间就被她制住,整个人被提了起来。他顿时呼吸困难,呜呜乱叫,手脚在空中乱蹬,眼珠直翻白。
此时的珍妃已彻底失控,随时可能取大金牙性命。曹阳岂容她在自己面前放肆,立即使出解尸手,击中珍妃后背。珍妃背对曹阳,毫无防备,痛得撕心裂肺,手一松,大金牙重重摔在地上。
“恭喜宿主,摸尸成功,是否开奖?”
“开……”
人物:珍妃
变异:阴煞粽子
九个闪亮的坟堆上浮现着珍妃的真容头像,坟堆急速旋转后轰然炸裂,一道神光没入曹阳体内。
“恭喜宿主获得八旗帅印……”
八旗帅印?曹阳难掩心中狂喜。这帅印能召唤八旗子弟为他作战。不过刚认主时,他只能召唤镶红旗骑兵。随着对帅印掌控加深,将逐步解锁正红旗、镶蓝旗、正蓝旗、镶白旗、正白旗、镶黄旗、正黄旗骑兵。
八旗帅印共有八重境界,待曹阳熟练度达到第九重,便能召唤出大清奇人——多尔衮。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旦降临,收拾残局易如反掌。
爱新觉罗·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天命十一年受封贝勒;天聪二年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军功获赐“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传国玉玺。崇德元年晋封和硕睿亲王,次年奉命追击明朝将领家属。在松锦大战中屡立奇功。皇太极驾崩后,他与济尔哈朗辅佐福临登基,任摄政王。顺治元年指挥清军入关,助清朝定鼎中原,先后受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冬,多尔衮逝于塞北 ** 途中,被迫封为“清成宗”。然而两个月后便被削去封号,遭掘墓之辱。直至乾隆四十三年,才得 ** ,恢复睿亲王封号,获乾隆“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着”的评价。
关于多尔衮,史学家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与孝庄皇后之间的传闻了。
皇太极去世后,清王朝由多尔衮摄政,所有政务要事皆由其掌管,军权尤其牢牢握在他手中。后来,多尔衮率军击败李自成并攻占北京,进驻明朝宫廷。因顺治年幼,大事皆由多尔衮处理,以致当时许多人只知有多尔衮,不知有顺治。就在众人以为多尔衮将自立为帝时,他却派人将九岁的福临及其母亲接到北京,让福临继续做皇帝。
多尔衮性情骄横,加上顺治年纪尚小,他经常随意出入宫禁,与孝庄皇后和顺治相处,如同家人一般。孝庄皇后年轻貌美,寡居深宫,想到多尔衮打下江山却让位给自己的儿子,心中既忧虑又感激,于是决定以身相报,最终两人情意相通,叔嫂关系变得亲密。
后来,多尔衮又杀害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并夺其妻为妃。然而多尔衮纵欲过度,最终因此患病,在一次塞外打猎时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据传,多尔衮权势最盛时,有人劝他取代顺治自立为帝,多尔衮一度心动,甚至试穿龙袍,但揽镜自照后,自觉没有 ** 之相,于是仍拥立顺治,并率先下拜,使群臣无话可说。
《清代外史》记载,多尔衮因顺治年幼,为霸占寡嫂,竟与满族大臣商议,称摄政王功高望重,皇上应“以父视王”。既然皇上“以父视王”,便不可令父母分居,应请摄政王与皇太后同宫。于是满洲群臣上演了一场“皇太后下嫁摄政王、群臣上贺表”的闹剧。
此外,这些人还以顺治名义发布诏书,称:“皇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乐。若因丧偶之故,令圣母终日抑郁,何以教天下人行孝?皇叔摄政王现正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
顺治十四岁亲政后,渐通人事,得知此事深感羞耻,后以谋叛为名,追削多尔衮爵位,大肆报复。太后下嫁一事在《东华录》中原本记载详尽,至乾隆时期,纪晓岚编修《四库全书》时见之骇然,立即删除相关内容。后来为掩盖此事,乾隆皇帝又为多尔衮 ** 。
当时有谚语道:“唐乌龟,宋鼻涕,清邋遢。”又云“清朝没个干净人”,所指大抵为此类事。满族当时正从蒙昧向文明过渡,此类行为在他们看来或许并不为过。满洲旧俗中,婚娶不避族类,父死子可娶后母,兄死弟可纳寡嫂,并无禁忌。皇太极在位时虽曾颁布禁令,永远禁止娶继母、伯母、叔母、兄嫂、弟妇、侄妇,然多尔衮仍沿旧俗。
多尔衮可谓情种,亦算 ** 人物。
曹阳将那枚类似鬼玺的八旗帅印收起后,解尸手再次重击珍妃。
珍妃支撑不住,被打得摇摇欲坠。
她最终拼尽最后力气扑在光绪身上。
胖子手起刀落,将已受重创的珍妃斩为两段,一缕香魂,就此消散。
大金牙咳得撕心裂肺,一边揉着发红的喉咙,刚才差点连眼泪都被掐出来。他翻过身来,喘着气说:“咳、咳……这死粽子,我又没害她,她倒差点要了我的命——现在跑哪儿去了?”
胖子一脸得意:“早被胖爷我劈成两截了!大金牙,你怕不是被鬼迷了眼,居然对粽子动心思。虽说珍妃是个粽子,当年好歹也是大清国母,哪轮得到你乱来?”
大金牙望向地上萎缩的珍妃尸身,果然被胖子斩成两段,腐肉正从骨架上剥落,哪还有半点美感。他连呸几声,说道:“胖爷,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这种丧良心的事,我大金牙可干不出来!我好歹七尺男儿一个,再没出息也不至于干这种事。我看珍妃跟光绪都不是好东西,被胖爷你收拾了也算他们走运。大清祸害咱们华夏不浅,人人得而诛之,就算没变粽子,也该拖出来鞭尸!胖爷、曹少,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胖子咂嘴道:“你 ** 比老子还能说……”
曹阳打断他们:“你俩废话真多,赶紧把这些金银珠宝收拾好。想想光绪也挺惨,堂堂大清皇帝,死后就这么点陪葬?”
胖子笑嘻嘻地接话:“管他多少呢,咱们不亏就行!”
大金牙盯着满地的古玩两眼放光:“曹少,这已经不少啦,我可真是开了眼界……”
曹阳在暗门里继续摸索,发现墙上果然有蹊跷——竟藏着一扇精巧的暗门。怪不得刚才绕了一圈也没找到第八重的入口,原来藏在这儿。
他正要打开暗门,就听大金牙激动地喊道:“曹少,快看这是啥?这不会是圣旨吧!”
圣旨,这可是不得了的东西。
圣旨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轴柄按官员品级区分质地。圣旨用料极为讲究,都是上等蚕丝织成的绫锦,图案多是祥云瑞鹤,显得富丽堂皇。两端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记。作为历代 ** 下达的文书命令,或是封赏官员、赐予爵位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代表受封官员的官阶越高。
清朝时,官职越大,圣旨颜色越多。五彩圣旨是发给五品以上官员的,而五品以下官员的圣旨只有纯白一色。最高等级的是七色圣旨。同时,圣旨的轴柄也按官阶严格区分:一品官用玉轴,二品用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则用黑牛角轴。历代对圣旨的长度并没有统一规定。
“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亦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出自《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这便是“奉天”的由来。而“承运”则与邹衍的“五德始终说”相关。邹衍认为五行相生相克,对应五德,每个朝代代表其中一德,如黄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循环往复,朝代随之兴替。“奉天成运皇帝,诏曰”用现代汉语解释,就是“奉上天之命、承世运之道的皇帝下诏说”。“钦此”则是皇家专用语,表示诏书到此结束。实际上,真实圣旨中并没有“奉天成运,皇帝诏曰”和“钦此”这样的固定套语,这些说法多出自戏曲和影视作品。古代圣旨一般分两种:开头用“昭曰”的,是皇帝口述、他人代笔;而用“制曰”的,则由皇帝亲笔书写。
清代制度中,颁给亲王、世子、亲王福晋和公主的圣旨使用金册,郡王及郡王福晋用镀金银册,贝子、贝勒、贝子夫人及外藩蒙古亲王、郡王贝勒则用边纸册。五品以上官员所得的圣旨,颜色与底纹丰富,有三色、五色乃至七色之分;五品以下官员的圣旨则为纯白色。
清朝圣旨如同展开的历史长卷,一道圣旨便是一页往事。清初康乾时期的圣旨用料讲究、色彩绚烂,至今看来仍熠熠生辉。而到清末光绪时,圣旨的锦缎已变得粗糙如麻布。至伪满洲国溥仪时代,圣旨变为“指叙令”,“制诰之宝”玉玺也换成了“司法部印”。据说,对着光看“指叙令”,可见暗藏“满洲帝国”四字篆体水印,用作防伪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