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业五年,长安。
汉帝姜小伍站在未央宫的望楼上,俯瞰着这座被重新赋予生机的古都。身后,丞相法正、大将军关羽、军师马良、工部尚书公输越等一众文武,神情肃穆。
“报!”斥候飞奔入殿,“魏王曹操已亲率四十万大军,出潼关,进驻洛阳,扬言要与大王决战于中原!”
消息传来,大殿内气氛瞬间凝重。四十万大军,这是曹操倾巢而出的力量,也是他最后的力量。
“诸位,”姜小伍转身,目光如炬,“决战之日已至。此战,将决定天下归属,也将决定我汉国百年国运。曹操用兵,诡谲多变,他选择洛阳,是想以地利拖垮我军。但我们,偏要在这里,与他一决雌雄!”
他走到巨大的军事地图前,上面详细标注着山川河流、关隘城池。
“我军此次北伐,兵分三路,呈品字形推进。”
“中路,由朕亲率,大将军关羽为先锋,马超、庞德、赵云三员五虎上将随行,共二十万主力,直取洛阳,与曹操正面决战!”
“东路,以车骑将军孟达为主帅,率军五万,自徐州出兵,攻打青州、兖州,牵制曹操东线兵力,并策应主力。”
“西路,以骠骑将军李严为主帅,率军五万,自汉中出兵,攻打长安、潼关,切断曹操西退之路,并安抚关中百姓。”
“另,命水师都督周泰(原江东将领,归顺后深得信任),率水师沿黄河东进,控制黄河渡口,随时准备支援。”
姜小伍的部署,滴水不漏,既有雷霆万钧的主攻,又有稳妥的牵制和断后。
“丞相法正,坐镇长安,总揽政务,确保粮草后勤万无一失。”
“军师马良,随军出征,负责策反、舆论,瓦解曹军军心。”
“工部尚书公输越,你的‘格物院’是我军制胜的奇兵,此次,朕要你的新武器,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众将领命,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他们知道,这是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战。
### **第十五章:官渡再战,科技对决谋略**
汉军主力如潮水般涌出函谷关,兵锋直指洛阳。曹操闻报,亲率大军迎击,两军在官渡一带再次摆开阵势。
历史仿佛开了一个玩笑,当年决定袁绍与曹操命运的战场,如今成了姜小伍与曹操的终极对决。
曹操站在高台上,望着汉军严整的军容,眉头紧锁。他一生用兵,从未见过如此军队。士兵们装备着统一的制式铠甲,手持射程更远的破甲弩,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主帅的崇拜。
“姜小儿,果然有些门道。”曹操对身边的程昱、贾诩说道,“但他终究年轻,敢与我正面决战,乃取死之道。”
然而,开战之后,曹操才发现自己错了。
汉军的阵型,是他从未见过的“三段击”战术。前排士兵射击后,迅速后撤,后排士兵立刻补上,弩箭如雨,连绵不绝,让曹军的冲锋一次次被打退。
“撤!重盾兵上前!”曹操下令。
曹军的重盾兵顶着盾牌缓缓推进,眼看就要突破汉军的箭雨。就在此时,汉军阵后传来一阵奇怪的机械声。
只见公输越亲自指挥,推动着一排排巨大的木制机械。这些机械上,装着巨大的臂膀,臂膀顶端是巨大的皮兜。
“放!”
随着一声令下,上百块磨盘大小的巨石,被呼啸着抛向空中,越过曹军的盾阵,狠狠地砸入其后方的军阵之中。
“轰!轰!轰!”
巨石落地,血肉横飞,曹军的阵型瞬间被砸得七零八落。这是公输越改良的配重式投石机,其射程和威力,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攻城器械。
“这是什么妖法?!”曹军将士吓得魂飞魄散。
曹操脸色煞白,他一生自负谋略,却在绝对的“代差”面前,感到了深深的无力。他的军队,就像一群拿着冷兵器的勇士,对抗着一个热兵器时代的敌人。
激战一日,曹军大败,损失数万人,被迫退回洛阳城内,坚守不出。
### **第十六章:人心离散,铜雀台塌**
洛阳城下,汉军围城。姜小伍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开始了他的第二步计划——攻心。
马良的“宣传队”在城外用扩音装置日夜不停地喊话,内容无非是:姜小伍如何仁德,汉国百姓如何安居乐业,而曹操如何穷兵黩武,导致民不聊生。
同时,无数写着“汉室当兴,曹贼当败”的传单,被射入城中。
洛阳城内,人心惶惶。曹操的统治,本就建立在强权和恐惧之上。如今,外有强敌,内有瓦解,许多将领和士族已经开始动摇。
此时,一个关键人物站了出来——曹操的谋主,荀彧。
荀彧一生忠于汉室,他辅佐曹操,是希望他能“匡扶汉室”。但如今,曹操的野心昭然若揭,而姜小伍的汉国,却让他看到了汉室复兴的希望。
他秘密写了一封信,用密鸽送出城外,交给了姜小伍。信中,他详细说明了洛阳城的布防弱点,并表示愿意在关键时刻,为汉军打开城门。
姜小伍收到信后,知道时机已到。
但他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做了一件更狠的事。他命人打造了一座巨大的“铜雀台”模型,放在洛阳城外,然后当着所有曹军的面,一把火烧掉。
“曹操!你一生所求,不过是权力和虚名!这铜雀台,便是你野心的象征!今日,朕便当着天下人的面,烧了你的梦!”
这把火,烧掉的不仅是木头,更是曹操最后的威望和军心。城内曹军将士看到这一幕,无不心寒。他们为曹操卖命,他却在想着自己的铜雀春梦。
当夜,荀彧说服了守将,悄悄打开了北门。
汉军如潮水般涌入,洛阳城破。
曹操在睡梦中被惊醒,在许褚等亲卫的拼死保护下,从南门狼狈逃出。他回头望着火光冲天的洛阳城,老泪纵横。
“天命不在曹氏……天命不在曹氏啊!”
### **第十七章:天下归一,新朝开启**
洛阳失守,曹操元气大伤,率残部退守许都。但大势已去,孟达的东路军和李严的西路军势如破竹,青、兖、豫、徐、雍、凉六州,在短短数月内,纷纷望风而降。
各地守将,要么开城投降,要么被内部的“亲汉派”发动兵变擒获。马良的策反工作,在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建业六年春,姜小伍亲率大军,兵临许都城下。
曹操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黑压压的汉军,和城内百姓“迎接汉王”的呼声,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他没有选择玉石俱焚,而是脱下王袍,换上便服,开城投降。
当姜小伍进入许都时,曹操带着曹丕、曹植等子女,跪在道路两旁。
姜小伍走下战车,亲自扶起曹操,叹了口气:“孟德,你我争斗一生,非为私怨,乃为天下。你虽为汉贼,却也结束了北方的战乱,于国有功。朕不会杀你,封你为‘安国公’,在许都颐养天年吧。”
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但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姜小伍的胸襟,无人能及。
至此,除了辽东的公孙度外,天下尽归汉国。而公孙度,在得知曹操投降后,也立刻上表称臣。
建业七年,姜小伍在洛阳,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大典,正式建立新王朝,国号“华”,年号“开元”。
他不再是汉王,而是开元皇帝。
登基后,他大赦天下,减免赋税,推行新的法律,改革官僚体系。他建立的“格物院”升格为“格物院监”,成为国家最高科研机构,开始研究更先进的农业、工业技术。
他废除了士族门阀的特权,推行科举制度,让天下寒门都有了上升的通道。
他命关羽、马超等大将,镇守四方,但将兵权收归中央,实现了真正的中央集权。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姜小伍站在洛阳宫的太极殿前,看着下方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出身的官员们,他们正在激烈地讨论着国家未来的发展。
他的身边,站着法正、马良、公输越等人。
“陛下,我们做到了。”法正感慨万千。
姜小伍微微一笑,眼中却没有太多的喜悦。他知道,建立一个王朝容易,但让它长治久安,却是一条更漫长、更艰难的道路。
“不,”他轻声说道,“我们只是,开了一个头。”
他抬起头,望向远方。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在他的脚下,缓缓拉开序幕。这个由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所开启的“开元盛世”,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