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三十一年,春。
华明帝姜明,正式登基。他遵循父亲的遗训,没有大操大办,而是将节省下来的钱财,全部用于减免天下农税三年的新政。这道旨意,让他刚刚即位,便赢得了万民拥戴。
登基大典后的第一道朝会,姜明身着一袭玄色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他的面容尚显青涩,但眼神却异常沉稳,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从容。
满朝文武,都在静静地看着这位年轻的皇帝。他们想看看,这位在传奇帝王姜小伍羽翼下长大的太子,将如何开启自己的时代。
姜明没有让大臣们等太久。
“朕自幼蒙受天恩,生于皇家,更需体恤手足之情。”他的声音,清朗而有力,回荡在太和殿中,“朕之妹,姜月,聪慧娴静,深得母后教诲,特封为‘长乐郡主’,食邑三千户,赐居长乐宫。”
“朕之弟,姜辰,活泼好动,有乃父之风,特封为‘燕王’,封地幽州,命其即刻前往封地,历练成长。”
这道旨意,让众人微微点头。封妹妹为郡主,留在京城,是亲;封弟弟为燕王,远离权力中心,是礼。一亲一礼,既彰显了皇家恩典,又暗含了制衡之道,颇有先帝风范。
接着,姜明话锋一转,看向了站在百官前列的几位女性。
“朕之母,甄太后,母仪天下,德被四方,自当尊奉,无需多言。”
“朕之义母,长公主孙尚香,镇守北境,劳苦功高,朕特加封其为‘镇国大长公主’,可持金令剑,节制三军,先斩后奏。”
“朕之母妃,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温婉贤淑,伴先帝多年,朕心甚慰。特尊大乔夫人为‘靖安太妃’,小乔夫人为‘明惠太妃’,各赐黄金千两,锦缎万匹,颐养天年。”
一连串的封赏,有条不紊,滴水不漏。对孙尚香的封赏,更是体现了对她军功的绝对尊重,稳住了军心。对大乔小乔的尊崇,则彰显了新君的仁孝。
朝堂之上,一片“陛下圣明”的赞誉之声。
然而,姜明知道,封赏只是第一步。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才是他真正的考验。
### **第五十八章:君臣奏对,治世之策**
退朝后,姜明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了两位托孤重臣——丞相陆逊和大将军周泰。
他没有摆皇帝的架子,而是亲自为二人奉茶。
“陆相,周将军,先帝临终前,将这天下托付给朕,也托付给你们。朕年轻,许多事,还要仰仗二位。”姜明诚恳地说道。
陆逊躬身道:“陛下言重了。臣等为先帝尽忠,亦为陛下尽忠,万死不辞。”
姜明点了点头,从袖中,拿出了一份奏章。
“这是朕这几日,思虑的一些想法,想请陆相看看。”
陆逊接过奏章,打开一看,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异。
奏章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以商养工,以工哺农”。
奏章中,姜明提出,在父亲“百工之坊”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商业税,鼓励民间商会,与西域、南洋进行更远距离的贸易。同时,将贸易赚取的利润,抽出一部分,成立“皇家工业基金”,专门用于资助“格物院”进行更深层次的技术研发,比如更先进的蒸汽机,更坚固的钢铁冶炼技术。
而这些新技术,再以低廉的价格,转让给农民,用于农业生产,形成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
“陛下……”陆逊看完奏章,手都有些颤抖,“此策……乃经天纬地之才!先帝重农重工,而陛下,看到了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臣,佩服!”
“这只是个想法。”姜明谦虚道,“具体如何施行,还要陆相来筹划。”
“臣,遵旨!”陆逊的眼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他知道,一个比先帝时代,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即将来临。
接着,姜明又看向周泰。
“周将军,军中,可有什么困难?”
周泰是个粗人,不善言辞,但他知道,新皇帝是真心问他。他想了想,说道:“回陛下,军中将士,都对先帝念念不忘。而且……军中装备虽好,但军饷……比起那些富商,还是差了些。”
姜明笑了:“周将军放心。朕已经让陆相拟定了方案,以后,军中将士的军饷,不仅要涨,还要大幅上涨!朕要让天下最优秀的男儿,都以当兵为荣!”
“而且,”姜明压低了声音,“朕已经让‘格物院’,开始研发一种新式武器,名为‘火铳’。若能成功,我大华的军队,将所向披靡!”
周泰听得热血沸腾,他猛地一跪:“陛下如此体恤军士,末将愿为陛下,战死沙场,万死不辞!”
### **第五十九章:盛世华章,帝王之心**
在陆逊和周泰等一众能臣的辅佐下,大明帝姜明的统治,平稳而高效地展开了。
他的“以商养工”国策,收到了奇效。短短几年,大华的商船,便航行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地中海的香料,到美洲的玉米,无数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大华。
“格物院”在巨额的资金支持下,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笨重的蒸汽机,被改良成了小巧而高效的“动力核心”,不仅被用于工厂,还被装在了铁船上,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明轮船”,彻底改变了航运的历史。
而姜明,也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一位成熟、睿智的帝王。
他不像父亲姜小伍那样,事事亲力亲为,而是更懂得如何放权,如何用人。他每天只上半天朝,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阅读“格物院”送来的研究报告,或者与学者们探讨哲学与科学。
他也会在闲暇时,去后宫,陪自己的母亲甄太后下下棋,听她讲讲父亲当年的故事。
他会去长乐宫,看看自己的妹妹长乐郡主,这个被父亲封为“长乐”的女孩,在他的关爱下,真的长成了一个快乐、无忧无虑的少女。
他会定期,收到远在幽州的弟弟燕王姜辰的来信。信中,弟弟充满了对边疆风土人情的描述,以及对哥哥的崇拜。姜明知道,父亲当年的决定,是正确的。
一天,姜明正在批阅奏章,太监来报,说靖安太妃(大乔)和明惠太妃(小乔)求见。
他立刻放下手中的笔,亲自迎了出去。
“两位母妃,怎么来了?”
小乔还是那副活泼的样子,她献宝似的拿出一个食盒:“陛下,这是臣妾新学做的蛋糕,你尝尝!”
大乔则在一旁,温柔地看着他,眼中满是慈爱。
姜明吃着蛋糕,那熟悉的味道,让他想起了父亲。他知道,她们是怕他孤单,特地来陪陪他。
“谢谢母妃。”他真诚地说道,“有你们在,朕不孤单。”
看着眼前这位年轻而强大的帝王,大乔和小乔的眼中,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们知道,姜小伍的血脉,传承得很好。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智慧,更继承了父亲的仁爱。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皇宫。
姜明独自一人,登上了观星台。他看着下方那片繁华的、灯火璀璨的都城,心中一片宁静。
他知道,自己或许永远也无法达到父亲那样的高度。但他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守护父亲留下的这份基业,并让它,变得更加辉煌。
他想起了父亲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朕的帝国,不能倒退,只能前进。”
“父皇,您看到了吗?”姜明轻声说道,“您的帝国,在前进。而且,会一直,一直地前进下去。”
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被拉得很长很长,与这座伟大的帝国,融为了一体。一个新的时代,正在他的手中,缓缓拉开序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