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龙的后裔
姜小伍的公司“天机科技”在司马懿的运筹下,如同一匹黑马,在社交电商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A轮融资的成功,让姜小伍从一个濒临失业的项目经理,摇身一变成了媒体口中的“创业新星”。他开始享受这种被追捧的感觉,甚至有些飘飘然。
然而,司马懿却比以往更加深沉。他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奇谋”,而是开始为姜小伍描绘一幅更宏大的蓝图。
“小伍,夺一城一地,非英雄所为。当取天下。”司马懿指着一块巨大的世界地图,“如今这市场,看似群雄并起,实则真正的‘主公’只有几家。北有‘磐石集团’,根基深厚,如曹魏;南有‘凤凰资本’,盘踞金融,似东吴。我们,便是那西蜀,需有立足之地,方能图谋中原。”
姜小伍似懂非懂:“那我们的‘荆州’和‘益州’在哪里?”
“在内容,在数据。”司马懿眼中精光一闪,“磐石集团旗下有一家名为‘文渊阁’的数字内容公司,它拥有海量的古籍、文献和知识版权,但运营僵化,如同一座宝山无人开采。这,便是我们的‘荆州’。我们只要拿下它,便有了与巨头抗衡的资本。”
说干就干。在司马懿的指导下,天机科技发起了对“文渊阁”的收购要约。起初一切顺利,磐石集团似乎并不在意这个小小的子公司。
然而,就在签约的前一天,一个意想不到的对手出现了。
一家名为“南风资本”的神秘公司,突然以更高的价格,半路杀出,同样要收购“文渊阁”。更让姜小伍震惊的是,南风资本的代表,是一个名叫“诸葛青”的年轻人。
诸葛青,二十七八岁,身着一身素雅的中式服装,手持一把折扇,气质温文尔雅,眼神却清澈而深邃,仿佛能看透一切商业迷雾。他在谈判会上,不谈价格,只谈理念。
“文渊阁是华夏文明的火种,不应沦为单纯的流量工具。”诸葛青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我们南风资本,愿以公益之心,行商业之事,让传统文化以最本真的面貌,流传于世。”
一番话,瞬间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媒体和舆论纷纷倒向南风资本,天机科技则被描绘成了唯利是图的“资本豺狼”。
姜小伍焦头烂额,第一次感到司马懿的“霸道”计策失灵了。
当晚,他向司马懿汇报了情况。司马懿听完,久久不语,只是反复摩挲着一个棋子。
“诸葛青……”他缓缓念出这个名字,“亮之后人,果然名不虚传。他用的,是武侯的‘攻心为上’。”
“仲达先生,我们怎么办?加价吗?”
司马懿摇了摇头:“此非钱之争,乃道之争。他占据了‘仁’,我们便不能只谈‘利’。明日,你放弃收购。”
“什么?!”姜小伍大惊。
“放弃,是为了得到。”司马懿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不是要公益吗?那我们就成全他。但你要告诉他,天机科技愿意无偿开放自己的所有技术平台,帮助南风资本实现‘文化传承’的理想。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姜小伍虽然不解,但还是照做了。诸葛青对他的“慷慨”表示了感谢,但眼神中多了一丝警惕。他知道,司马懿的退让,绝非善意。
#### **第二章:空城计与草船借箭**
失去了“文渊阁”这个内容宝库,天机科技的股价应声下跌。公司内部人心惶惶,姜小伍也承受着巨大压力。
司马懿却毫不在意,他让姜小伍宣布,公司将投入全部资源,开发一款全新的AI驱动的“个性化知识引擎”。这个项目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技术储备和资金都严重不足,在业内人士看来,无异于一场豪赌。
“这是在唱空城计啊!”姜小伍苦笑道,“我们哪有那技术?”
“孔明敢在城头抚琴,是因为他懂司马懿。”司马懿微微一笑,“如今,我们也要让诸葛青以为,我们手中握有他不知道的王牌。这出戏,是唱给他看的。”
果然,诸葛青和南风资本密切关注着天机科技的动向。他们投入巨资分析“知识引擎”的可行性,却发现姜小伍的公司在AI领域毫无建树,这让他们放松了警惕,认为司马懿只是在虚张声势。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天机科技即将耗尽资金时,司马懿发动了他的“草船借箭”。
他让姜小伍以“知识引擎”需要海量数据训练为名,与全球数十家小众但专业的学术数据库、博物馆、图书馆签订“数据合作协议”。协议条款极为优厚:天机科技免费为其提供数字化服务和云存储,只换取在“知识引擎”上线后,对这些数据的“非独家引用权”。
这些机构苦于资金和技术不足,纷纷欣然同意。
短短两个月,天机科技虽然没有得到“文渊阁”的版权,却像一条巨大的章鱼,将触角伸向了全球无数个细分的知识源头。它没有“借”到一支完整的“箭队”,却“借”来了数以万计的“箭矢”。
当诸葛青反应过来时,为时已晚。天机科技已经构建起一个庞大而分散的、不属于任何一家巨头的“去中心化知识网络”。
#### **第三章:新隆中对**
知识引擎“天机·问知”正式上线。
它没有“文渊阁”那样正统的古籍库,但它有一个致命的优势:全面、即时、和智能。你问它一个冷僻的历史问题,它不仅能引用《史记》的原文,还能调出大英博物馆的相关文物图片,链接到某大学教授的最新论文,甚至能根据你的兴趣,推荐相关的纪录片和书籍。
“天机·问知”一夜爆红,用户量呈指数级增长。天机科技的股价一飞冲天,市值甚至超过了当初收购“文渊阁”的预算。
姜小伍意气风发,觉得已经彻底击败了诸葛青。
司马懿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你赢了战役,却未赢战争。诸葛青的‘南风’,手握‘文渊阁’这面大旗,名正言顺。我们虽得一时之利,却终究是‘巧取’,非‘正道’。长久下去,必遭人心反噬。”
“那我们该怎么办?”
“去见他。”司马懿的语气不容置疑。
在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里,姜小伍见到了诸葛青。
没有了商业谈判的剑拔弩张,气氛缓和了许多。姜小伍按照司马懿的吩咐,开门见山:“诸葛先生,我今日来,是想与你谈一笔交易。”
“哦?姜总还有什么是我南风资本需要的吗?”诸葛青摇着扇子,语气平淡。
“一个未来。”姜小伍将一份计划书推了过去,标题是——《新隆中对》。
计划书是司马懿的手笔,其格局之大,让见多识广的诸葛青也动容。
计划书提出,天机科技与南风资本合并,成立一家全新的公司“汉科集团”。南风资本以其“文渊阁”的版权和品牌价值入股,占股51%,成为控股股东;天机科技则以“天机·问知”的技术平台和运营团队入股,占股49%。
新公司由诸葛青出任cEo,负责战略和文化方向;姜小伍出任coo,负责技术和运营。
“为什么?”诸葛青不解,“你们明明处于上风。”
“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姜小伍背诵着司马懿教给他的话,“‘天时’者,AI时代来临,技术为重,此为天机之长。‘地利’者,‘文渊阁’乃文化正统,人心所向,此为南风之坚。‘人和’者,你我两家若继续争斗,只会让磐石、凤凰等‘北方强寇’坐收渔利。唯有联合,方能形成‘鼎足之势’,进而图谋天下。”
“你说的‘天下’,是什么?”
“一个由我们定义的,属于华夏自己的知识标准和数字文明生态。”
诸葛青沉默了。他看着姜小伍,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刘备,真诚、谦逊,却又怀揣着巨大的野心。他知道,这份计划书背后,必然是那个他从未谋面,却神交已久的对手——司马懿的杰作。
“好一个‘新隆中对’。”诸葛青合上扇子,眼中露出一丝欣赏与战意,“我同意了。但我有一个条件。”
“请讲。”
“我要见司马懿。”
#### **第四章:棋逢对手**
会面地点定在西湖的一艘画舫上。
司马懿与诸葛青,隔着一张棋盘相对而坐。姜小伍在一旁紧张地手心冒汗。
这两个人,一个代表了极致的权谋与隐忍,一个代表了顶级的智慧与风骨。他们的后裔,在千年之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延续了宿命的对决。
“司马公,千年未见,风采依旧。”诸葛青落下一子,开门见山。
“亮之后人,青出于蓝。”司马懿拈起一子,从容应对。
他们下的不是棋,是天下。
“你助姜小伍,是欲成霸业,还是为了一己私欲?”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此世之‘天下’,在于数据,在于标准。老夫所求,是让华夏的标准,成为世界的标准。诸葛先生,你难道不想让孔明的智慧,照亮这个时代吗?”
“所以,你选择了合作?”
“不,是‘联合’。”司马懿的目光锐利如刀,“孔明一生,为兴复汉室,六出祁山,鞠躬尽瘁。其志可嘉,其谋略却失于刚猛。他不懂,有时候,退一步,是为了进十步。老夫熬死曹家三代,方得天下。这,便是‘隐忍’的力量。”
“但司马家建立的晋朝,不过百年,便有五胡乱华,生灵涂炭。这难道也是你想要的‘天下’?”诸葛青的话,如同一把利剑,刺中了司马懿最深的痛处。
司马懿的身体微微一震,眼中闪过一丝罕见的黯然。良久,他才缓缓说道:“历史,没有如果。但今时不同往日。小伍有仁心,却无狠手;你有大义,却缺权谋。老夫与他,与你,恰是互补。你主‘义’,老夫主‘利’;你掌‘道’,老夫掌‘术’。你我联手,方能补全彼此的短板,建立一个比汉、比晋、比任何一个朝代都更稳固的‘新天下’。”
画舫内一片寂静,只有湖水轻轻拍打船舷的声音。
最终,诸葛青长叹一声,将手中的白子轻轻放在棋盘上,封住了司马懿的一条大龙。
“司马公,你赢了。这一局,我陪你下。”
司马懿看着棋盘,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竞争的胜利,更是他与一生之敌,在千年之后,达成的一种和解与超越。
姜小伍看着眼前这历史性的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在司马懿和诸葛青这两位“顶级外挂”的帮助下,他的“汉科集团”,将不再仅仅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时代的开端。
而他自己,这个被卷入历史洪流的普通人,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是棋子,也不是棋手,而是那个为棋手们摆好棋盘,并见证历史的人。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