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宫城的朝阳,比长安的更加雄浑壮丽。汉室重光,天下归一,似乎只是时间问题。诸葛亮被尊为相父,总揽朝政,姜维镇守西凉,姜小伍则以大将军之职,总督天下兵马,驻守在新收复的许昌,防备着北方最后的残余势力。
然而,就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一封来自建业的国书,给这鼎盛的王朝蒙上了一层阴影。
国书是孙权亲笔所写,言辞间先是热烈祝贺汉室光复,随后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要求:“……今曹氏已灭,天下当有新主。我孙氏三世保据江东,与蜀汉唇齿相依,共破国贼。今大功告成,理当平分天下,以长江为界,永结同好。望丞相三思。”
这已经不是盟友的请求,而是胜利者的通牒。
消息传到许昌,姜小伍看完国书,只是冷笑一声。他身边的张苞勃然大怒:“孙权老贼!我等在前方浴血奋战,他却想坐享其成?末将愿领一支兵马,踏平建业,擒了这紫髯碧眼的小儿!”
“不可。”姜小伍摆了摆手,“孙权敢提出这个要求,必然有所依仗。他不是在试探,而是在准备动手。陆逊不是等闲之辈,他既然敢来,必有万全之策。”
果不其然,数日后,东吴水师在陆逊的亲自率领下,逆流而上,兵锋直指荆州重镇——襄阳。同时,东吴的步骑大军,也沿着长江北岸,对合肥、庐江等地发动了进攻。
孙权的意图很明显:趁蜀汉主力尚未完全消化中原,以迅雷之势,夺回荆州,将长江以北的地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造成“以长江为界”的既成事实。
诸葛亮在洛阳闻报,急召姜小伍回京。
“小伍,陆逊用兵,深得兵法之妙,其沉稳不亚于司马懿。如今他兵临襄阳,我军主力远在北方,荆州空虚,该如何是好?”诸葛亮的眉宇间,是化不开的忧色。他一生最担心的,就是两线作战。
姜小伍却异常镇定。他在地图上看着襄阳的位置,缓缓说道:“丞相,陆逊此来,看似凶猛,实则犯了兵家大忌。”
“何解?”
“他孤军深入,后勤补给全赖长江水道。此其一。其二,他求的是‘速战速决’,最怕拖延。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太自信了。他以为我们主力不及回援,荆州守军不堪一击。”
姜小伍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既然如此,我们就将计就计,送他一场‘大胜’,然后,再让他从胜利的顶峰,跌入万丈深渊。”
姜小伍的计划,被命名为“空城计的变奏”。
他并没有请求诸葛亮派来主力援军,只带了五千虎豹营和一万新招募的兵士,星夜驰援襄阳。
当陆逊看到城头上稀稀拉拉的守军和那个年轻得不像话的蜀汉大将军时,不由得心生轻蔑。他下令猛攻,准备一举拿下这座城池,作为献给孙权的献礼。
然而,襄阳城的防御,却出乎意料的顽强。姜小伍仿佛未卜先知,陆逊的每一次主攻方向,都被提前预判,城中的箭矢和滚木,总能恰到好处地倾泻而下。吴军攻了数日,损兵折将,却连城墙的皮都没擦破。
陆逊心中开始犯疑。他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个幽灵作战,对方总能看穿他的心思。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探子来报:“蜀汉的援军到了!在城东三十里外扎营!”
陆逊大喜,立刻亲自前去察探。只见蜀军的营寨扎得歪歪扭扭,旌旗不整,甚至还能听到营中传来阵阵喧哗,毫无纪律可言。
“哈哈,姜小伍乳臭未干,调来的也是些乌合之众!”陆逊放声大笑,当即下令,次日清晨,全军出动,先击破这支援军,再围攻襄阳。
他不知道,这个营寨,是姜小伍用一万新兵和几千木头人搭建的“空营”。营中的喧哗,是虎豹营士兵录下的市井叫卖声,用特制的扩音装置循环播放。
而真正的杀招,早已布下。
当晚,夜色如墨。陆逊的吴军正在养精蓄锐,准备明日的决战。突然,他们的后方大营,火光冲天!
“敌袭!敌袭!”
吴军大乱。只见一支精锐的骑兵,如黑色的闪电,从他们意想不到的方向——汉水边的芦苇荡中冲了出来。为首的,正是张苞和赵广!他们率领的,是姜小伍早已埋伏在此的虎豹营主力!
吴军猝不及防,被冲得七零八落。陆逊惊怒交加,急忙下令回防。但就在此时,襄阳城门大开,姜小伍亲自率领城中守军,如猛虎下山般杀了出来!
前后夹击,四面楚歌。
吴军本就是客场作战,此刻主帅被困,军心彻底崩溃。陆逊在亲兵的拼死保护下,且战且退,最终只带着数千残兵,逃回了江边的水师大营。
然而,噩梦还没有结束。
当他们逃到江边时,却惊恐地发现,自己的水师大营,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数十艘战船,正被一支奇兵焚烧。这支奇兵,由关银屏和马云禄率领,她们率领着一支由羌人和蜀中健儿组成的水师,顺着汉水悄悄潜入,一举端掉了吴军的后路。
陆逊站在江边,望着自己被烧毁的战船和溃不成军的陆军,面如死灰。他一生用兵谨慎,算无遗策,今天却一败涂地,败得如此彻底,如此匪夷所思。
这时,姜小伍单人匹马,缓缓来到他的面前。
“陆伯言,”姜小伍的声音平静而有力,“我本不想与盟兵刀兵相见。但孙权公然背盟,欲裂土分疆,此乃天下公敌。我丞相仁德,念及昔日盟情,只要东吴交出主战派将领,并上表称臣,我大汉可既往不咎,依旧承认其在江东的统治。”
这番话,不是威胁,而是宣判。
陆逊惨然一笑,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任何筹码了。他输掉的不仅是一场战役,更是东吴未来几十年的国运。
“我……代吴主,答应将军的条件。”
襄阳大捷,震动了天下。孙权得知陆逊兵败如山倒,吓得魂不附体,立刻上表请罪,不仅放弃了“平分天下”的妄想,还割让了江夏、长沙等地,并承诺年年向蜀汉进贡。
洛阳,诸葛亮看着姜小伍送来的战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看着眼前这个已经成长为真正擎天巨柱的年轻人,感慨万千。
“小伍,此战之后,天下再无人敢与我大汉为敌。你不仅保住了襄阳,更兵不血刃地收服了东吴,为我大汉赢得了至少三十年的和平发展期。此功,千古流芳。”
姜小伍躬身道:“这都是丞相‘新隆中对’的方略。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才能真正地‘还于旧都’,让这汉室江山,万世永固。”
远方的江风,似乎也变得温和起来。一场由盟友挑起的战争,被姜小伍用一场精妙绝伦的奇谋,化为了巩固汉室统治的基石。三国的时代,真正结束了。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汉朝,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