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农城,这座古老的城池,因为天子的驾临,仿佛一夜之间从沉睡中苏醒。汉室的龙旗在城头猎猎作响,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久违的希望。
然而,希望并不能当饭吃。汉献帝刘协环顾自己小小的“朝廷”,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摆脱了曹操的囚笼,忧的是这弘农城地小民贫,兵力不过万余,如何能与占据中原的曹操抗衡?
关羽亦是眉头紧锁。他可以一敌万,却不能变出粮草,造出兵甲。他看着城中士气高昂但训练不足的士兵,对身旁的姜小伍道:“先生,我军士气可用,然兵少将寡,粮草不济,若曹军来攻,何以抵挡?”
姜小伍却显得胸有成竹。他向汉献帝和关羽躬身一礼,说道:“陛下,将军。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欲要争霸天下,必先固本。我弘农之‘本’,不在兵多,而在人和与政通。”
在姜小伍的建议下,汉献帝颁布了入弘农以来的第一道真正意义上的政令——《屯田令》与《举贤令》。
《屯田令》规定,所有流民及归附的百姓,皆可获得无主荒地进行耕种,前三年免税,之后只收两成赋税。此举一出,方圆百里的流民如潮水般涌来,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更让汉献帝赢得了“仁君”的美名。
《举贤令》则打破了士族门阀的垄断,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治国安邦之策、领军杀敌之能,皆可前来应试。一时间,许多被埋没在乡野的寒门学子、不得志的游侠,纷纷前来投奔。姜小伍亲自主持选拔,为汉献帝网罗了一批真正有才干的吏员和低级军官。
姜小伍还向关羽提议,摒弃旧式的募兵制,建立一支“天子亲卫”。他亲自设计训练方法,强调纪律、阵法和协同作战,而非单打独斗。关羽负责传授武艺和战斗意志,姜小伍则负责灌输战术思想。一支虽小但精锐无比的新军,在弘农城外悄然成型。
数月之间,弘农城内政通人和,城外良田万顷,一支新军的雏形也已显现。汉献帝看着这一切,对姜小伍的信任愈发深厚,几乎言听计从。
### **第七章:坐山观虎,借力打力**
弘农的崛起,如同一根尖刺,深深扎进了曹操的心里。他不能容忍一个“合法”的汉室政权出现在自己的卧榻之侧。然而,官渡之战与袁绍正处于胶着状态,他无法分出主力西进。
于是,曹操使出了一招“驱虎吞狼”。他派人联络盘踞在南阳的张绣和关中西凉的马腾、韩遂,许以厚利,让他们联合出兵,攻打弘农。在他看来,让这些地方军阀去和汉室拼个两败俱伤,自己正好可以坐收渔利。
消息传到弘农,朝野震动。张绣曾是曹操的死敌,骁勇善战;而马腾、韩遂的西凉铁骑更是闻名天下,以彪悍着称。三路夹击之下,弘农危在旦夕。
汉献帝面如土色,众臣也是束手无策。唯有姜小伍,在地图前沉思良久,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陛下,此乃危局,亦是机缘。”他转身对众人说道,“曹操之计,是想让我们与西凉、南阳军火并。我们若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但若能分化瓦解,则可化危机为转机。”
他转向关羽:“将军,张绣此人,有勇无谋,且与曹操有杀叔之仇,降曹乃是权宜之计。他此次出兵,必是迫于曹操压力,首鼠两端。可由将军修书一封,陈说利害,晓以大义,言明陛下复汉,天下归心,若他此时助纣为虐,将与国贼同列,万劫不复。同时,密许他事成之后,可世守南阳,保境安民。”
关羽点头称是,他最敬重忠义之士,张绣的处境他也能理解。
“至于马腾、韩遂,”姜小伍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西凉诸将,看似团结,实则各怀鬼胎,皆为一己之利。马腾尚存忠汉之心,其子马超更是勇冠三军。我们只需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带上陛下的密诏和些许金帛,前往西凉,面见马腾,只需告诉他:‘陛下欲借将军威名,以安西凉,待中原平定,必将加封将军为西凉王,世袭罔替。’同时,暗中挑拨他与韩遂的矛盾,让他相信,韩遂若得势,必将吞并他。”
汉献帝听得目瞪口呆,这些纵横捭阖之术,是他从未接触过的。他犹豫道:“这……这似是权谋之术,非君子所为?”
姜小伍正色道:“陛下,对国贼当用雷霆手段,对摇摆者当用利益捆绑,对盟友当施以恩义。此非权谋,乃是生存之道。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我们正在做的,是‘不失人,亦不失言’。”
关羽在一旁沉声道:“先生所言极是。对付曹操此等奸贼,无需拘泥小节。云长愿亲笔写信,劝降张绣!”
计划遂定。一封封密信从弘农发出,飞向南阳和西凉。
### **第八章:一封信,一座城**
不出姜小伍所料,张绣收到关羽的信后,陷入了激烈的内心挣扎。他的谋士贾诩更是看得透彻,劝道:“将军,曹操狡诈,鸟尽弓藏之事,他做得出来。而汉献帝乃天下共主,关羽义薄云天,他们若能成事,方是正途。我们按兵不动,坐观其变,方为上策。”
张绣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大军驻扎在边境,只是虚张声势,不再前进。
西凉方面,马腾接到密诏和许诺,果然动心。他本就与韩遂面和心不和,如今有了汉室正统的“授权”,更是理直气壮。他以“准备粮草”为由,拖延出兵,并借机与韩遂爆发了几次小规模的冲突,西凉联军瞬间分崩离析。
曹操的“驱虎吞狼”之计,就这样被姜小伍几封信轻易化解。
然而,危机并未完全解除。曹操见西线不动,怒不可遏,竟从官渡前线抽调了一支精兵,命大将曹仁率领,星夜奔袭弘农。
这一次,是真正的硬仗。
曹仁大军兵临城下,弘农城头,汉献帝亲临督战,关羽身披绿锦战袍,手按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
“云长,此战,我军只守不攻。”姜小伍在旁冷静地说道,“曹仁远来疲惫,我军以逸待劳。同时,我已经派人散播消息,说袁绍听闻曹操分兵,已派大军绕道攻击许都。曹仁军心必乱。”
战斗打响,曹军攻势猛烈,但弘农城墙坚固,守军在天子的感召下,个个奋勇当先。关羽更是亲自在城楼之上,弯弓搭箭,接连射杀数名曹军将领,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战至黄昏,曹军果然军心动摇。就在此时,城外烟尘大起,一支人马从曹军后方杀来,旗帜上一个大大的“张”字!
“是张绣的军队!”城上守军欢呼起来。
原来,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决定赌一把。他并非来助战,而是在曹军最疲惫的时候,前来“捡便宜”,既能向汉室卖个好,又能削弱曹操。
曹仁腹背受敌,又听闻许都告急的谣言,不敢恋战,下令撤退。
弘农之围,遂解。
此战过后,汉献帝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张绣也顺势正式归附,南阳郡纳入了汉室的版图。弘农,终于从一个孤城,变成了一片稳固的根据地。
庆功宴上,汉献帝亲自为姜小伍和关羽斟酒。
“先生一纸书信,胜过雄兵十万。将军一柄神刀,可当百万之师。有你们二人在,朕何愁大业不成!”汉献帝激动地说道。
关羽举杯,对姜小伍道:“先生运筹帷幄,云长佩服。今后,但凭先生差遣。”
姜小伍饮下杯中酒,目光却望向了东方的许都和北方的河北。他知道,打败曹仁只是开始,接下来,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整个曹操集团,以及虎视眈眈的袁绍。
他放下酒杯,对汉献帝和关羽说道:“陛下,将军。如今我们有了南阳和弘农,根基初定。下一步,我们的目标,不是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击,夺回属于汉室的关中之地!”
他的手指,坚定地指向了地图上那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