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的秋夜,月色如水,却暗藏杀机。
子时刚过,城西蔡府的后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一队黑衣人在夜色中鱼贯而出,为首之人正是蔡瑁。
他身着轻甲,腰佩长剑,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
夜风掠过树梢,发出沙沙声响,掩盖了这队人马移动时细微的脚步声。
“都听好了,”蔡瑁压低声音对身后的死士说道,他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过,“今夜务必要取袁大山首级。
待事成之后,曹丞相必有重赏!
记住,得手后以三声鹧鸪叫为号,我们在西门汇合。”
这些死士都是蔡瑁多年来暗中蓄养的心腹,个个武艺高强,悍不畏死。
他们默默点头,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泛着寒光。
就在两个时辰前,蔡瑁在密室中接见了曹丕的密使。
那密使身着黑衣,面罩遮脸,只露出一双精明的眼睛。
“蔡将军,”密使的声音低沉而富有诱惑力,“曹丞相许诺,只要你能取下袁大山的首级,不但封你为荆州牧,世袭罔替,还许你三个县的食邑。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蔡瑁当时还有些犹豫:“可是袁大山戒备森严,恐怕……”
“机不可失啊,蔡将军。”
密使打断道,“袁大山刚刚入主襄阳,立足未稳。若是等他站稳脚跟,恐怕将军就……”
未尽之语中的威胁意味让蔡瑁不寒而栗。
这个诱惑太大了,大到他愿意铤而走险。
蔡瑁想起白日里袁大山那看似温和实则锐利的目光,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知道,若是现在不动手,等袁大山彻底掌控荆州,自己这个前朝重臣迟早会被清算。
然而蔡瑁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密谋之时,州牧府内的柳如梦正在向袁大山汇报最新情报。
烛光下,柳如梦的神色凝重:
“主公,蔡瑁果然中计了。苗妙妙刚刚传来消息,蔡瑁已经集结了五百死士,准备今夜子时三刻偷袭大营。而且,他们还准备了火油,打算在制造混乱时纵火。”
袁大山闻言,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跳梁小丑,果然按捺不住了。传令下去,按计划行事。记住,要活捉蔡瑁,我要亲自审问。”
此时的袁军大营看似平静,实则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武二石率领的三千精兵埋伏在营帐四周,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个个屏息凝神,等待着猎物上门。
弓弩手占据制高点,箭已上弦,只等叛军自投罗网。
周一木则亲自坐镇中军大帐,帐内灯火通明,一个与袁大山身形相似的士兵正披着战袍假扮主帅,不时走动,制造出主帅仍在帐中的假象。
子时三刻,蔡瑁率领死士悄然接近袁军大营。
望着营中稀疏的灯火和寥寥无几的哨兵,他心中窃喜:
“袁大山啊袁大山,你也有今天!看来你是太过自信,连基本的戒备都如此松懈。”
“杀!”蔡瑁一声令下,五百死士如饿狼般扑向中军大帐。
他们训练有素地分成三队,一队直取中军,一队控制营门,还有一队负责纵火制造混乱。
就在他们冲入大营的瞬间,四周突然火把通明,照得夜空如同白昼。
武二石一马当先,独眼中凶光毕露:“蔡瑁老贼,纳命来!”
蔡瑁大惊失色,心知中计,慌忙下令撤退:
“中计了!快撤!”
然而为时已晚,营门已被重重封锁。箭雨如蝗,叛军纷纷倒地。
更让蔡瑁绝望的是,他带来的那些火油桶,早就被暗中调换成了清水。
“保护将军!”
蔡瑁的亲兵拼死抵抗,却难敌袁军精锐。
这些身经百战的士兵配合默契,很快就将叛军分割包围。
混战中,蔡瑁瞥见中军大帐中走出的“袁大山”,这才发现是个替身,顿时气得吐血:“袁大山,你卑鄙!”
“卑鄙?”袁大山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只见袁大山在白素雅和柳如梦的陪同下,从容不迫地走来,“比起你这种卖主求荣的小人,本公还算光明正大。蔡瑁,你先是背叛刘表,现在又想背叛我,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蔡瑁目眦欲裂,挺剑直刺袁大山。他这一剑含怒而发,又快又狠,誓要将这个羞辱他的对手毙于剑下。
就在剑尖即将及身的刹那,一道身影快如闪电般挡在袁大山面前。
“铛”的一声,黄兰兰的长剑精准地架住了蔡瑁的攻势。这位平日里温婉的女将,此刻眼神凌厉如刀:“逆贼敢尔!”
两人顿时战作一团。蔡瑁虽是荆州名将,剑法老辣,但在黄兰兰精妙的剑法面前竟讨不到半点便宜。
黄兰兰的剑法得自张三铁真传,又经白素雅改良,刚柔并济,变化无穷。不过十招,黄兰兰一个巧妙的回旋,剑尖已然抵在蔡瑁咽喉。
“绑了!”袁大山冷冷道。
此时,战场上的叛军已被尽数歼灭。
苗妙妙快步走来,呈上一封密信:
“主公,这是在蔡瑁身上搜出的,是他与曹丕往来的密信。
信中显示,他们原本计划在得手后放火烧营,制造混乱,然后打开西门接应曹军入城。”
袁大山扫了一眼,随手递给白素雅:
“果然与曹丕勾结。看来曹操虽败,其子仍不死心啊。传令加强西门守备,防止曹军偷袭。”
蔡瑁被押到袁大山面前,犹自不服:
“成王败寇,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恨老天无眼,让你这等出身卑微之人得势!”
袁大山俯瞰着跪在地上的蔡瑁,目光如冰:
“本公待你不薄,许你高官厚禄,你却暗中勾结外敌,意图叛乱。今日若不杀你,何以服众?”
“哈哈哈!”
蔡瑁狂笑,“你以为杀了我就完了吗?荆州士族不会真心归顺你这个泥腿子的!等着吧,迟早有人会为我报仇!你们这些寒门出身的人,永远不懂世家大族的骄傲!”
袁大山摇了摇头,对武二石挥了挥手:
“斩了。将首级悬挂城门三日,以儆效尤。”
刀光一闪,蔡瑁的首级滚落在地,双目圆睁,死不瞑目。
袁大山冷眼看着蔡瑁的首级,淡淡道:
“跳梁小丑,自取灭亡。”
次日,蔡瑁叛变被诛的消息传遍襄阳。
袁大山下令将蔡瑁罪状张榜公示,同时宣布对参与叛乱的将士从轻发落,只诛首恶,不问胁从。
他还特意召见了蒯越等荆州重臣,温言安抚,承诺不因蔡瑁之事牵连其他官员。
此举赢得了荆州军民的一致称赞,那些原本惶恐不安的官员也都放下心来。
经此一役,荆州局势彻底稳定。
那些原本心怀异志的士族,见袁大山如此手段,既展示威严又不失仁德,再不敢轻举妄动。
襄阳城头飘扬的“袁”字大旗,终于真正地插稳在了这片土地上。
(本章完)
【下章预告】
刘备、诸葛亮驻军江夏。
诸葛亮欲施“草船借箭”之计。
但王金水水师戒备森严,侦察船发现异常,汇报柳如梦。
柳如梦判断可能是计,建议不放箭,派小船贴近查探。
诸葛亮计策失败。
诸葛亮望江兴叹:“袁军谨慎,能人辈出,此计难成矣。”
敬请期待《第184章:江夏鏖兵·孔明借箭难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