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的暮鼓刚歇,济公就揣着半袋炒花生,斜倚在山门口的老槐树上,嗑得花生壳满地乱溅。他眯着眼,耳朵却直勾勾盯着山下的村落——那里传来阵阵女子的啜泣声,哭声裹着晚风飘来,像断线的风筝,忽远忽近,听得人心头发酸。
“哎哟喂,这哭声响得,比广亮丢了素斋还惨!”济公抹了把嘴,摇着破蒲扇循声而去。穿过田埂,只见村口的老榆树下,坐着个穿粗布裙的女子,怀里抱着个褪色的布偶,布偶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眉眼绣得歪歪扭扭,一只胳膊还缝着块补丁。女子垂着头,泪水滴在布偶脸上,把布偶的脸颊浸得发黑。
“小娘子,哭这么伤心,莫不是你家的鸡下蛋被狐狸叼了?”济公凑过去,戳了戳布偶的脑袋,“啧,这布偶是好布偶,就是被你哭得跟落汤鸡似的。”
女子猛地抬头,眼眶通红,见是济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济颠大师!求您救救我女儿!我女儿的魂,被这布偶勾走了!”
济公捏起布偶翻了翻,只觉布偶身上透着股寒气,布偶的衣角处,竟绣着个模糊的“莲”字,针脚里缠着缕淡淡的白影,像极了孩童的轮廓。“有意思,”济公眯起眼,“你女儿在布偶里?这不是普通的布偶,是‘牵魂偶’吧?”
“大师真懂行!”女子名叫春桃,她抓着济公的衣袖,声音发颤,“三天前,我在旧货摊淘到这布偶,女儿莲儿见了喜欢得紧,抱着不肯撒手。可当晚,莲儿抱着布偶睡觉,突然喊‘娘,有人拉我’,我冲进去时,莲儿已经没了气息,只有这布偶掉在床边,布偶的眼睛,竟泛着绿光!”
她把布偶抱在怀里,眼泪掉得更凶:“这三天,我守着布偶寸步不离,夜里总听见布偶里传来莲儿的哭声,喊着‘娘,我怕’。我想烧了布偶,又怕伤了莲儿;想扔了它,又怕她再也回不来……大师,求您救救莲儿!”
济公掂了掂布偶,蒲扇一摇:“别急,牵魂偶以旧布为引,以隔世怨为线,把魂魄缠在布偶里。你想想,淘布偶时,摊主有没有说过布偶的来历?”
春桃皱着眉回忆:“摊主是个老婆婆,说这布偶是‘五十年前的旧物’,还说‘布偶里住着个苦命娃’。当时我没当回事,现在想来,那老婆婆的眼睛,跟布偶的眼睛一样,泛着绿光……”
“五十年前?苦命娃?”济公眼睛一亮,“走,去城里的旧货街,那老婆婆十有八九还在!”
两人赶到旧货街时,天已擦黑。角落里果然坐着个银发老婆婆,面前摆着些旧布偶,手里摩挲着个与春桃同款的布偶。济公大摇大摆走过去,蒲扇一指老婆婆:“老掌柜,你这布偶牵走人家孩子的魂,不怕遭天谴?”
老婆婆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冷笑:“济颠,别多管闲事!这布偶里的魂,是我女儿阿莲的!春桃的先祖当年抢了我家的地,害阿莲饿死在雪地里,我用五十年修了牵魂术,就是要让沈家后人偿命!”
“抢地?饿死?”春桃愣住了,“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从没抢过谁的地!我女儿叫莲儿,只是巧合啊!”
“巧合?”老婆婆气得手抖,从怀里掏出张泛黄的地契,“五十年前,你先祖沈富贵用假地契骗走了我家的地,我带着阿莲去讨说法,他不仅不认账,还放狗咬我们!阿莲冻饿交加,死在了雪地里,我抱着她的尸体,做了这布偶,把她的魂封在里面,等了五十年,终于等到沈家后人!”
济公摇着蒲扇笑了:“哎哟喂,老掌柜,你可真糊涂!当年沈富贵骗地契,跟春桃有啥关系?阿莲要是知道你用她的魂害无辜孩子,怕是死不瞑目!”
老婆婆脸色一变,猛地抓起布偶,对着春桃就砸过去:“少废话!今天我非要让沈家人偿命!”
济公眼疾手快,蒲扇一挥,布偶“哐当”落地。“就你这点本事,还想害人?”济公冷笑,“我劝你赶紧解开牵魂术,不然,我用灵隐寺的钟声震碎布偶,让阿莲的魂飞魄散!”
老婆婆看着济公,眼里满是恐惧,却依旧嘴硬:“我不放!除非沈家人给阿莲道歉,否则,我就算魂飞魄散,也要拉着莲儿一起!”
就在这时,春桃怀里的布偶突然“呜呜”作响,布偶的衣角处飘出道白影,正是阿莲的魂,她穿着破棉袄,手里举着块干硬的窝头,怯生生地说:“娘,别害莲儿妹妹,她跟我一样,都是苦命娃。当年沈爷爷骗了地,可春桃姐姐没骗我,她给我缝布偶,还喂我吃糖……”
老婆婆愣住了,看着阿莲的魂,眼泪掉了下来:“阿莲,娘是为了你好啊……”
“娘,我知道你疼我,”阿莲的魂飘到老婆婆身边,“可我不想害人,我想好好投胎。春桃姐姐的女儿,跟我同名,这是缘分,不是仇怨。娘,放了莲儿妹妹,也放了自己,好不好?”
老婆婆看着阿莲真诚的眼神,心里的怨恨渐渐消散。她叹了口气,捡起布偶,指尖在布偶的“莲”字上轻轻一按:“罢了,娘听你的。这牵魂术,我解开便是。”
话音刚落,布偶发出一阵淡淡的金光,莲儿的魂从布偶里飘出来,扑进春桃怀里:“娘!我回来了!”
春桃激动地抱住女儿,哭得泣不成声:“莲儿,娘好想你!”
老婆婆把布偶递给阿莲的魂:“阿莲,娘对不起你,让你在布偶里困了五十年。现在,你可以安心投胎了。”
阿莲的魂对着老婆婆鞠了一躬,又对着春桃笑了笑,渐渐消失在夜色里。济公掏出颗丹药:“老掌柜,这颗‘解怨丹’给你,洗去心里的怨气,以后好好过日子,别再揪着往事不放了。”
老婆婆接过丹药,吞了下去,浑身舒畅,对着济公拱手:“多谢大师,多谢春桃姑娘。我知错了。”
回到村落时,天已蒙蒙亮。广亮和必清早就熬好了凝神汤,莲儿喝了汤,彻底恢复了元气。春桃对着济公深深鞠躬:“多谢大师救命之恩,以后我定会多做善事,帮阿莲姑娘积德。”
济公摆了摆手:“哎哟喂,不用谢,只要你们母女好好的,多给孩子做些布偶,就是对我最好的谢礼。”
月光洒在村落的小院里,春桃抱着莲儿,手里拿着新做的布偶,布偶上绣着两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一个叫阿莲,一个叫莲儿,笑得眉眼弯弯。济公靠在老榆树上,眯着眼嗑花生,广亮和必清跟着凑热闹,小院里满是欢声笑语。
从那以后,春桃成了村里的“布偶婆婆”,她做的布偶不仅好看,还带着股温暖的气息,孩子们都说,春桃阿姨的布偶里,住着快乐的小天使。而那只牵魂偶,被春桃埋在了老榆树下,每次路过,她都会说:“阿莲姑娘,谢谢你,我们都好好的。”
济公依旧每天在灵隐寺门口嗑花生,偶尔会去村里蹭顿饭,看看春桃做的新布偶。每次看到莲儿快乐的模样,他都会笑着说:“哎哟喂,这布偶做得,比天上的仙娃还可爱!”
故事传得越来越远,人们都说,灵隐寺的济公不仅能救人,还能化解隔世怨,让仇恨变成缘分。而春桃的布偶,也成了村里的吉祥物,提醒着人们:怨仇如线,牵住的是仇恨,放开的是幸福,唯有原谅,才能让缘分延续,让温暖的布偶,传递着生生不息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