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的香火鼎盛,济公却溜达到了寺外的市集上。他手里拿着一串刚买的糖葫芦,一边走一边吃,吃得满脸都是糖渣。必清背着个小包袱,跟在后面,不停地提醒他:“师父,方丈让您回来后抄写《金刚经》,您可别又忘了!”
“知道知道,”济公含糊不清地应着,眼睛却瞟向了街角的一家绣庄,“你看那家绣庄,门口围了那么多人,肯定又有热闹看了!”
必清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家名为“锦绣阁”的绣庄门口,挤满了围观的百姓,里面还传来女子的哭声。两人挤了进去,只见一个身穿华服的妇人坐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旁边躺着一个年轻女子的尸体,正是绣庄的老板娘柳氏。柳氏的脸色惨白,双手紧紧攥着一根绣线,脖子上有一道明显的勒痕。
“这是怎么回事?”济公问道。
旁边一个伙计抹着眼泪说:“圣僧,您可算来了!我们老板娘今天早上发现死在绣房里,脖子上的勒痕就是用我们绣庄的绣线弄的。可绣房的门是从里面反锁的,窗户也关得好好的,根本找不到凶手!”
“又是一桩奇案!”济公摸了摸下巴,走到尸体旁,仔细观察起来。他发现柳氏手里的绣线颜色很特别,是一种罕见的深红色,而且绣线的末端还沾着一点黑色的粉末。他用手指蘸了一点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眉头微微一皱:“这粉末有问题,有妖气。”
就在这时,王捕头带着衙役赶了过来。看到济公,他连忙拱手:“圣僧,您也在这儿。这案子太蹊跷了,绣房是密室,凶手怎么进去又怎么出来的呢?”
“密室?”济公笑了笑,“这世上哪有真正的密室,只是我们没找到线索而已。带我去绣房看看。”
绣房在绣庄的二楼,房间不大,里面摆满了绣架和丝线。柳氏的尸体已经被抬走了,但地上还留着一滩血迹。绣房的门确实是从里面反锁的,窗户也插着插销,看起来真的像是一桩密室杀人案。
济公围着房间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了一个绣架前。绣架上还绷着一块未完成的绣品,绣的是一朵盛开的牡丹,但牡丹的中心却用深红色的绣线绣了一个奇怪的符号,和柳氏手里绣线上的符号一模一样。
“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济公问道。
伙计想了想说:“这好像是老板娘最近才学会的一种符号,说是从一本旧绣谱上学来的,还说绣了这个符号,绣品就能卖个好价钱。”
“旧绣谱?”济公眼睛一亮,“那本绣谱在哪里?”
“在老板娘的抽屉里。”伙计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绣谱递给济公。
济公翻开绣谱,只见里面除了一些绣法图案外,最后几页还画着一些奇怪的符咒和符号,正是柳氏绣的那种。而且,绣谱的扉页上还写着一行小字:“此谱乃前朝绣娘所着,绣中藏咒,慎用之。”
“原来如此。”济公合上绣谱,“这根本不是什么密室杀人案,而是柳氏自己绣了符咒,被符咒里的妖气反噬了。”
“妖气反噬?”王捕头和必清都愣住了,“圣僧,您的意思是,是这绣谱害死了柳氏?”
“没错。”济公点了点头,“这绣谱里的符咒是一种邪术,叫做‘绣魂咒’。绣娘在绣品上绣上这种符咒,就能暂时提升绣品的灵气,让绣品看起来更加生动,但同时也会被符咒里的妖气所控制。时间久了,妖气越来越重,就会反噬绣娘,取走她的性命。”
“那这绣谱是谁给老板娘的?”王捕头问道。
“我知道是谁!”一个年轻女子突然从外面跑了进来,正是绣庄的绣工小兰,“是一个姓胡的老妇人,三天前她来绣庄,说要卖这本绣谱给老板娘,还说这本绣谱能让绣庄的生意越来越好。老板娘贪财,就买了下来。”
“姓胡的老妇人?”济公摸了摸下巴,“看来这个老妇人不简单。王捕头,你立刻派人去调查这个姓胡的老妇人的下落。必清,你跟我去绣庄的后院看看。”
两人来到后院,后院里有一个小小的菜园,菜园的角落里有一个废弃的柴房。济公走到柴房门口,发现柴房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一阵微弱的声音。他推开门,只见里面坐着一个老妇人,正是小兰所说的姓胡的老妇人。老妇人手里拿着一根绣针,正在绣一块黑色的绣品,绣品上画的正是“绣魂咒”的符号。
“果然是你!”济公大喝一声,“你为什么要用邪术害死柳氏?”
老妇人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济颠和尚,你来得正好。我本来还想再找几个绣娘来练手,没想到你送上门来了。”
“练手?”济公怒喝道,“你用邪术残害无辜性命,简直丧心病狂!”
老妇人冷笑一声:“我这也是被逼的。我本是前朝的一名绣娘,当年因为绣了‘绣魂咒’的绣品,被人当成妖怪,活活烧死。我的魂魄不散,就一直藏在这本绣谱里,等待报仇的机会。现在,我终于可以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绣娘的人付出代价了!”
说罢,老妇人举起绣针,朝着济公刺了过来。绣针上缠绕着黑色的绣线,散发着浓浓的妖气。济公早有防备,用静慈扇一挡,绣针瞬间被弹开。
“就这点本事,也想报仇?”济公嘿嘿一笑,“本僧今天就渡化了你这个怨灵!”
他从怀里摸出聚魂钵,对准老妇人,口中念念有词:“唵嘛呢叭咪吽!聚魂钵,收怨灵!”
聚魂钵发出一阵金光,老妇人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她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想要反抗,却被金光牢牢吸住。最终,老妇人的魂魄被吸进了聚魂钵里。
解决了老妇人,济公拿着绣谱和聚魂钵回到了前院。王捕头已经调查清楚了,这个老妇人就是当年被烧死的绣娘胡氏的怨灵,她一直在寻找机会报仇。
“圣僧,多亏了您,这案子终于破了。”王捕头拱手道。
“这还不算完。”济公说,“这本绣谱里的邪术很厉害,必须把它销毁,免得再有人受害。还有,那些被胡氏用邪术控制过的绣品,也要一并销毁。”
于是,济公让人把绣谱和所有带有“绣魂咒”符号的绣品都收集起来,堆在院子里。他手持静慈扇,口中念念有词,扇出一道金光。金光落在物品上,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将它们全部烧成了灰烬。
大火熄灭后,绣庄里的妖气也消失了。柳氏的家人赶来,对着济公感激涕零。济公摆了摆手,说:“施主不必客气,这都是本僧应该做的。以后做生意要诚信为本,不要贪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
说完,他摇着静慈扇,哼着小调,带着必清离开了绣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场噩梦。而济公知道,只要有邪祟存在,他就不会停下脚步,一定会继续斩妖除魔,保护百姓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