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城,西街。
一家名为“妙笔斋”的画坊前,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人群中央,一个妇人正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她怀里抱着一个襁褓,襁褓里的婴儿却并非她亲生。
“我的儿啊!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妇人哭得撕心裂肺,“昨天还是白白胖胖的,怎么一觉醒来就变成个瘦巴巴的丑娃娃了!”
妇人姓王,是城里绸缎庄老板的妻子。昨天她刚生下一个儿子,全家欢喜不已。夜里她喂完奶后沉沉睡去,今早醒来却发现,身边的孩子竟被人换了。原本健康的婴儿变成了一个瘦弱不堪、眉眼间还有颗黑痣的男婴。
绸缎庄老板王大户急得团团转,一边安抚妻子,一边让人去报官。可官差来了之后,查了半天也没发现任何线索,只说是“怪力乱神”所为,便匆匆离开了。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声音从人群外传来:“阿弥陀佛,施主莫哭,待和尚我瞧瞧。”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济公和尚摇着破蒲扇,一摇一摆地走了过来。他身上的袈裟依旧破旧,脚上的草鞋也沾满了泥土,但眼神却十分清亮。
王大户一见济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上前作揖:“济公大师!您可算来了!求您救救我的孩子!”
济公摆摆手,走到王夫人身边,看了看她怀里的婴儿,又摸了摸婴儿的脉搏,随即皱起了眉头:“这孩子气息微弱,恐怕是被人下了慢性毒药。而且,这换孩子的手法,倒像是……”
他话未说完,目光突然被画坊墙上挂着的一幅画吸引住了。那是一幅《仙子戏婴图》,画中一位身着白衣的仙子,正抱着一个婴儿翩翩起舞,神态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画中走出来一般。
“老板,这幅画是何时挂在这里的?”济公指着画问道。
画坊老板颤巍巍地回答:“大……大师,这幅画是三天前一个陌生的道士送来寄卖的,说能卖个好价钱。”
济公点点头,又问:“这三天里,可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
画坊老板想了想,说道:“奇怪的事倒是没有,就是夜里总觉得画里有动静,像是有人在轻轻唱歌。我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济公微微一笑:“你没听错。这画里的仙子,并非凡物,乃是修炼千年的画中仙。想必是她见王夫人的孩子可爱,便用这病婴换走了你们的亲生骨肉。”
众人一听,都惊呆了。画中仙换婴?这简直闻所未闻!
王夫人更是哭得晕了过去,王大户连忙掐她的人中,好不容易才把她救醒。
“济公大师,求您一定要把我的孩子找回来啊!”王大户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济公扶起他,说道:“施主放心,和尚我既然来了,就不会坐视不管。只是这画中仙颇有灵性,硬拼恐怕不行,得用计才行。”
他环顾四周,看到画坊角落里放着一盆盛开的牡丹,顿时有了主意。
“老板,你这盆牡丹卖吗?”济公问道。
画坊老板连忙说:“大师要是喜欢,就拿去好了,谈什么卖不卖的。”
济公谢过画坊老板,拿起牡丹,又从怀里掏出一支毛笔和一小瓶朱砂,在牡丹花瓣上轻轻画了几笔。随后,他将牡丹放在《仙子戏婴图》前,说道:“这画中仙最爱牡丹,尤其是沾了朱砂的牡丹。我在花瓣上画了佛门符咒,她见了定会出来。”
众人屏住呼吸,紧紧盯着那幅画。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画中的仙子突然动了!她缓缓从画中走了出来,身穿白衣,头戴金钗,容貌绝美。她看到面前的牡丹,眼睛一亮,伸手就要去摘。
就在她的手指快要碰到牡丹的时候,牡丹花瓣突然射出一道金光,将她困住了。
“大胆疯和尚!竟敢坏我的好事!”画中仙怒吼道。
济公冷笑一声:“你偷换人家的孩子,还敢在此叫嚣?快把王夫人的亲生骨肉交出来,不然和尚我就收了你!”
画中仙脸色一变,知道自己不是济公的对手,但又不甘心就这样交出孩子,便说道:“要我交孩子可以,但你们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王大户急切地问。
“我修炼千年,一直被困在画中,十分寂寞。只要你们能给我找一个伴,让我不再孤单,我就把孩子还给你们。”画中仙说道。
济公想了想,说道:“找个伴不难。但你必须保证,以后不再害人。”
画中仙点点头:“我答应你。只要有了伴,我就再也不出来捣乱了。”
济公转身对画坊老板说:“老板,你这里还有没有类似的画?最好是画着男子的。”
画坊老板连忙点头:“有!有!我这就去拿!”
不一会儿,画坊老板拿来了一幅《书生夜读图》,画中一位年轻的书生正在灯下苦读,眉目清秀,温文尔雅。
济公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就这幅了。”
他拿起毛笔,在《书生夜读图》上也画了几道符咒,然后将两幅画并排放置在一起。
“画中仙,你看这个伴怎么样?”济公问道。
画中仙看了看《书生夜读图》中的书生,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很好。多谢大师。”
说罢,她化作一道白光,钻进了《仙子戏婴图》中。紧接着,《书生夜读图》中的书生也动了,他也化作一道白光,钻进了《仙子戏婴图》里。两幅画合二为一,变成了一幅《仙侣图》,画中的仙子和书生相依相偎,十分恩爱。
就在这时,画中传来一阵婴儿的哭声。济公伸手一拂,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从画中飘了出来,正好落在王夫人的怀里。
“我的儿!”王夫人抱着孩子,喜极而泣。
王大户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对着济公连连磕头:“多谢济公大师!多谢济公大师!您真是活菩萨啊!”
济公扶起他,说道:“施主不必多礼。这画中仙虽然做错了事,但也并非十恶不赦。如今她有了伴,想必以后不会再出来害人了。”
他又看了看那幅《仙侣图》,说道:“这幅画就留在你这里吧。以后要好好保管,不可再随意示人,以免再惹出什么事端。”
画坊老板连忙点头:“是!是!小的记住了!”
众人见孩子被找回来了,都纷纷称赞济公神通广大。
就在济公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看到人群中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低着头,看不清容貌。
济公心中一动,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
那人似乎察觉到有人跟踪,加快了脚步,拐进了一条僻静的小巷。
济公追进小巷,却发现那人已经不见了。只在地上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济公,好戏才刚刚开始。”
济公拿起纸条,眉头皱了起来。他知道,这背后一定还有更大的阴谋。但他并没有声张,只是将纸条收好,摇着破蒲扇,慢悠悠地回了净慈寺。
净慈寺内。
广亮大师和必清小和尚正在院子里打扫卫生,看到济公回来,连忙迎了上去。
“道济,你可算回来了!听说你帮王大户找回了孩子?”广亮大师问道。
济公点点头,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
“什么?还有人在背后搞鬼?”广亮大师惊讶地说,“那我们怎么办?”
济公笑了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他是谁,只要敢作恶,和尚我就不会放过他。”
他顿了顿,又说道:“对了,必清,你去城里打听一下,最近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人出现,尤其是道士或者术士。”
必清连忙说:“是!师叔祖,我这就去!”
必清走后,广亮大师担忧地说:“道济,你说这个人会不会是冲着我们来的?”
济公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很有可能。不过,和尚我身正不怕影子斜,他要是敢来,我就让他有来无回。”
说罢,他拿起破蒲扇,哼着小调,回禅房去了。
而此时,在临安城的一处偏僻宅院里,一个身穿黑衣的人正站在窗前,看着净慈寺的方向,嘴角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济公,这次我倒要看看,你还能不能破了我的局。”黑衣人低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净慈寺,逼近济公。而济公也知道,他接下来要面对的,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敌。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相信,只要心存善念,心怀正义,就一定能战胜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