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的龙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旁,多了一摞特殊的卷宗——那是关于在南州流放期间,因忠于萧景玄而受到先帝或刘太傅党羽打压、罢黜、乃至构陷的官员及将领名单。
萧景玄正拿着一份名单细看,剑眉微蹙。他登基后虽已下令停止迫害,但正式为这些人恢复名誉、妥善安置,是一项繁琐却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稳定人心、彰显新朝气象的关键一步。
苏晚晚端着一盘刚出炉、还冒着热气的杏仁酪走进来,就看到自家陛下对着名单“愁眉苦脸”(在她看来)。
“怎么啦陛下?”她把点心放在桌角,很自然地凑过去看,“哟,这不是咱们的‘难友名单’嘛!”
她随手拿起最上面一份卷宗,是关於一位老将军的。这位将军当年只因在朝堂上为萧景玄说了句话,就被寻了个由头夺了军职,赶回老家种地去了。
“啧啧,看看这罪名,‘目无君上,结交藩王’,”苏晚晚念着,撇撇嘴,“这刘太傅扣帽子的水平,跟我老家村口吵架的王大娘有一拼,毫无技术含量。”
萧景玄被她这奇怪的比喻弄得有些无奈,放下名单,揉了揉眉心:“涉及人员众多,案情繁杂,一一复核,需耗费大量时日。且如何补偿,亦是难题。”
【总不能简单官复原职,有些人年事已高,有些人位置已被填补。】他的心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处理这种人事遗留问题,比打一场仗还让他头疼。
苏晚晚眨眨眼,拿起一块杏仁酪塞进他嘴里:“这有什么难的?咱们要的是态度和效率!来个‘平反专项快速通道’呗!”
“快速通道?”萧景玄咀嚼着香甜的点心,疑惑地看着她。
“对啊!”苏晚晚打了个响指,眼睛亮得像发现了新大陆,“陛下您想啊,这些案子大部分都是明显的构陷,证据链脆弱得跟蜘蛛网似的。咱们没必要一个个从头查起,那得查到猴年马月?”
她抢过萧景玄手中的朱笔,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画了起来:
“第一步,公告先行!以朝廷名义发个红头文件……哦不,是发道明旨,宣布成立‘景和朝冤假错案平反昭雪工作领导小组’(名字要长才显得重视),陛下您任组长,我任副组长……嗯,常务副组长!”
萧景玄:“……副组长?”
“哎呀,名头不重要!”苏晚晚摆摆手,“重点是宣布,所有因支持您而被先帝或刘党迫害的,皆在平反之列!让他们自己,或者家属、旧部,主动来递交申请……呃,是陈情!限期一个月,过时不候!”
【这叫发挥群众积极性,减轻咱们的工作量!】她内心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萧景玄若有所思:【倒是……省去了大海捞针的功夫。】
“第二步,分类处理!”苏晚晚继续画流程图,“证据确凿、明显被冤的,直接下旨平反,该恢复名誉的恢复名誉,该补偿的补偿!有点小争议或者情况复杂的,成立几个联合调查组,快审快结!对于那些……嗯,自己屁股也不完全干净,但确实因咱们受了牵连的,功过分开,功要赏,过嘛……视情节轻重,小惩大诫,给个改正机会?”
她抬头看向萧景玄,眼神狡黠:“陛下,水至清则无鱼嘛。咱们这是平反,不是大清剿,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萧景玄看着她纸上那歪歪扭扭的方框和箭头,虽然画得丑,但思路清晰得可怕。他微微颔首:“可。”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仪式感!”苏晚晚放下笔,双手一拍,“不能光下一道冷冰冰的圣旨就完事了!咱们得开个‘平反昭雪暨表彰大会’!把那些受委屈最重、功劳最大的老臣老将请到宫里来,陛下您亲自给他们颁发‘平反证书’……哦,就是盖了玉玺的敕书,再赐下御酒、御笔什么的,最好再有个……嗯,‘忠勇可嘉’之类的锦旗?不,匾额!对,御赐匾额!”
她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白发苍苍的老臣捧着匾额老泪纵横的场景。
【这画面,多感人!多正能量!保证让他们对陛下您死心塌地,顺便还能上个《景和日报》头版头条,教育一下其他还在观望的墙头草!】她的内心戏十足。
萧景玄听着她连“锦旗”、“头版头条”都蹦出来了,嘴角微微抽动。他实在无法想象自己面无表情地给老臣发“锦旗”是何等诡异的景象。
“……匾额尚可。”他勉强接受了这个提议,自动过滤了“锦旗”。
“那就这么定了!”苏晚晚一锤定音,“这事儿交给我来统筹!保证办得风风光光,让天下人都知道,跟着陛下您,就算一时倒霉,最终也必有后福!”
她说干就干,立刻召来了福伯和几位得力的女官,就在御书房的外间摆开了阵势。
“福伯,名单整理出来了吗?按受迫害程度和原有官职分个类!”
“青鸾,你去查查内帑和国库,看看能拿出多少银子做补偿金,或者有什么闲置的宅邸、田产可以赏赐的。”
“墨竹,起草公告!语气要诚恳,姿态要端正,要体现出陛下痛心疾首、追悔莫及……呃,是痛心反思、拨乱反正的决心!”
她指挥若定,条理清晰,俨然一副项目总指挥的派头。御书房外间顿时忙得热火朝天。
萧景玄在内间,还能清晰地听到她不时传来的指令和……内心吐槽。
【哎呀,这个老翰林,被罢官后居然在家写了十几本诗集?人才啊!平反后可以聘来当皇家出版社的特约编辑嘛!】
【哇!这位将军被夺职后在南疆带领乡民抵御山匪?这事迹够写个话本了!必须重点表彰!】
【啧啧,这家伙自己也不干净,贪了不少……算了,看在他后来护佑一方的份上,功过相抵,补偿金扣三成!】
萧景玄一边批阅着其他奏折,一边听着外间的动静和苏晚晚脑内飞快的盘算,忽然觉得,这件他原本觉得棘手无比的事情,似乎……也没那么难了。
他甚至能感觉到,那些尚未接到平反消息的、散落在帝国各地的“难友”们,其命运正在外间那个小女人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和时而跳脱、时而精准的决策中,被快速地、近乎粗暴却又高效地扭转过来。
几天后,由皇后娘娘亲自操刀的“平反专项工作”初见成效。
第一批发往各地的平反诏书,文辞恳切,不仅洗刷了冤屈,还根据各人情况给予了不同的赏赐和安置方案,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而京城里,几位被率先请回的老臣,更是收到了陛下亲笔题写的“忠贞昭日月”或“义胆铸乾坤”等匾额,以及宫中赐下的御宴。宴席上,皇后娘娘亲自执壶敬酒,言辞温婉,态度诚挚,把几位老人家感动得热泪盈眶,恨不得当场把心掏出来献给陛下和娘娘。
消息传开,朝野震动。
人们不仅惊叹于新帝后的雷厉风行和念旧情,更对那位看似不管具体政务、却总能搞出大动静的皇后娘娘,有了新的认识。
这位娘娘,她不像传统的后宫女子。她似乎……特别擅长用一种近乎“蛮横”的效率和一种让人哭笑不得却又无法拒绝的“真诚”,去解决那些僵化已久的难题。
萧景玄看着苏晚晚提交上来的、用彩色便签分类标记的“平反工作阶段性总结报告”,以及附带的“受惠人员忠诚度初步评估预测”,沉默了良久。
最后,他提笔,在报告末尾批了两个字:
“准奏。”
笔锋依旧凌厉,却带着一丝纵容和……与有荣焉。
他想,或许这“平反昭雪”之事,交给她来办,才是最正确的决定。
毕竟,没有人比她更懂得,如何把一件沉重的事情,变得既有温度,又有速度,还顺便……充满了她个人风格的、奇怪的趣味性。
苏晚晚收到批阅后的报告,看着那熟悉的“准奏”二字,得意地哼起了小调。
【看吧,我就说这事儿不难!接下来,该推进‘女子学堂全国推广计划’和‘官员KpI考核试行方案’了……唉,当个积极向上的皇后,可真忙啊!】
她伸了个懒腰,感觉自己在“帝国首席运营官”的岗位上,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