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大典的七彩祥云和灵光罩体,如同最权威的官方认证,将“帝后共治”的合法性焊死在了景和王朝的史册上。朝廷内外,再无一丝杂音,所有人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同一个目标上——建设陛下和娘娘描绘的那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这日大朝会,气氛格外不同。文武百官们发现,龙椅之旁,凤座之上,帝后二人虽然依旧威仪天成,但眉宇间都带着一种……类似于工匠看到上好材料、画家面对空白画卷般的兴奋与专注。
“众卿平身。”萧景玄的声音沉稳,一如既往。
“谢陛下,娘娘。”百官起身,暗自琢磨今日议题。
苏晚晚轻轻咳了一声,脸上带着温和却不容置疑的微笑,开口道:“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想与大家一同商议,我景和王朝未来的……嗯,‘发展总体规划’。”
【嘿嘿,先来个现代词汇震震他们。】她内心的小人叉腰得意。
果然,底下百官面面相觑,“发展总体规划”?这词新鲜又贴切,只是由皇后娘娘在这庄严肃穆的金銮殿上说出来,总感觉画风有点清奇。
萧景玄侧眸看了她一眼,眼底闪过一丝纵容,接口道:“皇后之意,是需明确未来五年,乃至十年,景和之国策重心,使百官有力可循,万民有所期盼。”
【还是陛下会翻译!】苏晚晚立刻投去一个“您说得对”的眼神。
“陛下,娘娘圣明。”首相出列,恭敬道,“不知陛下与娘娘,于这‘总体规划’有何圣裁?”
苏晚晚与萧景玄对视一眼,默契地点点头。苏晚晚从袖中(实则从灵犀力共享的“脑内文件夹”里调取)拿出一份早已拟好的纲要,当然,由萧景玄以他那一手铁画银钩的书法誊写了出来。
“首先,是‘教育兴国’。”苏晚晚声音清亮,“以往官学、私塾,多以科举入仕为目的。本宫以为,学问之道,不止于此。朝廷当设立‘格物院’,专司研究农事、水利、工匠技艺、天文地理等实用之学。各地官学,除经史子集外,亦需加入算学、基础格物等课程。女子学堂,需大力推广,令天下女子,亦有读书明理、学习技艺之机会。”
此言一出,底下不少老臣胡子都翘了翘。让工匠技艺、女子入学登大雅之堂?这……成何体统!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御史忍不住出列:“娘娘!工匠之术,乃奇技淫巧!女子无才便是德!此举恐动摇国本啊!”
苏晚晚早就料到会有反对声音,也不生气,笑眯眯地问:“老大人,您身上这官袍织工如何?您府上出行乘坐的马车牢固否?您每日吃的粮食,产量可比前朝高了?”
老御史一愣:“这……”
“若无工匠改进织机,您这官袍怕没如此精美;若无工匠钻研造车之术,马车何以行远?若无农人研究稼穑,改进农具,粮食何以增产?”苏晚晚语气依旧温和,却字字珠玑,“至于女子……老大人,您府上的账目,可是夫人打理?您儿孙的启蒙教育,可是由母亲教导?一个明理有才的母亲,于家族、于后代,何其重要?”
老御史被问得哑口无言,脸涨得通红。
萧景玄适时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皇后所言,乃强国富民之根本。格物致知,方能精益求精。教化万民,方能使国祚绵长。此事,无需再议。”
【陛下霸气!】苏晚晚内心点赞,继续抛出下一个重磅炸弹:“其次,是‘商业富国’。”
她详细阐述了降低商税、规范市场、鼓励创新、保护商人合法权益(尤其是海外贸易商人)等一系列措施。甚至提出由朝廷牵头,组建大型商队,探索更遥远的海外市场,将景和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最新的格物成果卖出去,换回更多的金银和资源。
这下,连户部尚书的眼睛都亮了!这可是实打实的钱袋子啊!
“娘娘圣明!若商业繁荣,税收必然大增,于国于民,大有裨益啊!”户部尚书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苏晚晚点点头,最后抛出了她构思已久的“科技树”计划:“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科技强国’。”
她在空中虚划,仿佛面前有一张巨大的蓝图:“比如,我们可以研究如何造出不需要风帆、自己就能跑的船(蒸汽机雏形概念);研究如何让信息传递得更快,比如利用某种电波(电报概念);研究如何提高钢铁的产量和质量;甚至……研究如何让粮食产量翻倍再翻倍!”
百官们听得目瞪口呆,只觉得皇后娘娘描绘的仿佛不是人间景象,而是仙界奇谈。自己会跑的船?瞬间传递信息的电波?这……这可能吗?
萧景玄看着身边神采飞扬、指点江山的皇后,深邃的眸中满是欣赏与骄傲。他知道,她脑中有太多超越这个时代的奇思妙想,而他要做的,就是为她搭建一个能将这一切变为现实的舞台。
“皇后所言,并非空中楼阁。”萧景玄沉声道,“格物院之设立,便是为此。朝廷将倾力支持格物研究,凡有所成者,不论出身,重赏!其成果若能利国利民,更可封爵荫子!”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工匠之流,竟也能封爵?!这简直是颠覆了千百年的观念!但看着帝后二人坚定的神色,以及回想起封禅时的天地异象,无人再敢轻易出言反对。
一场大朝会,就在这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与帝后二人的强力推动下,定下了未来数十年景和王朝发展的总基调。
退朝后,回到御书房。
苏晚晚毫无形象地瘫在软椅上,哀嚎:“天哪!跟这些老古板辩论,比爬泰山还累!”
萧景玄亲手倒了杯温茶递给她,眼底带着笑意:“皇后今日,舌战群儒,风采过人。”
苏晚晚接过茶喝了一大口,得意地扬了扬下巴:“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她凑近萧景玄,眼睛亮闪闪的,“陛下,您说咱们这‘五年计划’……哦不,‘发展规划’,能实现吗?”
“有你在,有何不可?”萧景玄语气平淡,却蕴含着巨大的信任。
【你之所想,朕便为你铺就前路。】他的心声同步传来。
苏晚晚心里甜得像灌了蜜,忽然想起什么,苦恼地皱起脸:“就是这格物院院长的人选……得找个既懂技术,又不会太死板,还能镇得住场子的……”
萧景玄沉吟片刻:“林微如何?”
苏晚晚眼睛一亮!“对哦!怎么把她忘了!”林微,那个当年在学堂里沉迷于研究“如何让水自己往高处流”的天才少女,如今早已是工部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更是苏晚晚诸多“奇思妙想”最坚定的实践者之一。
“就这么定了!”苏晚晚一拍手,“不过,光有格物院还不够,咱们还得办个报纸!”
“报纸?”
“对!就是一种定期刊印的读物,上面可以刊登朝廷政令、各地新闻、格物院的新发现、甚至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和评论。”苏晚晚兴奋地比划着,“这样可以开启民智,让百姓了解朝廷在做什么,也能引导舆论,传播新思想!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景和民报》!”
萧景玄看着她眉飞色舞的样子,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份小小的“报纸”将给这个帝国带来的深远影响。他点了点头:“可。此事,亦由你主导。”
【你总是能想出这些……四两拨千斤的法子。】他的心声带着赞叹。
于是,在帝后二人的联手推动下,一场席卷整个景和王朝的变革,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格物院迅速成立,林微被破格任命为首任院正,招揽了天下无数能工巧匠和奇思妙想之人。降低商税、规范市场的法令颁布,商人群体欢欣鼓舞,商业活力空前迸发。《景和民报》创刊号一经发行,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那上面通俗易懂的文字、新鲜有趣的内容,成为了许多人茶余饭后必读之物。
苏晚晚甚至兴致勃勃地拉着萧景玄,在御花园划出了一小块试验田,亲自尝试嫁接果树,改良蔬菜品种,美其名曰“皇家农业示范基地”。
萧景玄看着他那平日里连花都认不全的皇后,此刻挽着袖子,蹲在田埂上,对着几株秧苗嘀嘀咕咕,脸上还沾了点泥巴,哪里还有半分母仪天下的威仪,倒像个快乐的农妇。
他走过去,掏出手帕,自然地替她擦掉脸上的泥点。
“陛下,”苏晚晚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献宝似的指着一株长势特别好的秧苗,“您看!这株就是我用了新法子施肥的!是不是特别壮?”
阳光洒在她带着汗珠和笑意的脸上,萧景玄觉得,这或许就是他穷尽一生,所要守护的,最动人的盛世蓝图。
(史官记载:景和x年,帝后定“发展总体规划”,倡教育,兴商业,重格物,开民智。自此,景和国力日盛,百姓安居乐业,开启了被誉为“景和之治”的黄金时代。民间戏称此为国策“三箭齐发”,而皇后娘娘御花园里的那块试验田,则被趣称为“皇家快乐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