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河会议的共识,如同一份清晰的施工图,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而沈砚心所负责的“传承人深度赋能计划”,则是加固第一座,也是最核心那座堡垒的关键工程。这不再仅仅是理念上的呼吁,而是需要立刻落地、形成制度保障的系统性工程。
沈砚心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两天,结合前期调研和与多位核心传承人的深入交流,起草了一份详尽的计划草案。他没有急于向全员公布,而是先找到了林砚和周锐,进行小范围的探讨。
“这份计划的核心,是从‘合作’走向‘共生’。”沈砚心将打印好的草案递给林砚和周锐,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但眼神中透着罕见的锐意,“我们要让传承人清晰地感受到,‘非遗纪元’是他们技艺价值和个人理想得以实现和放大的最佳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分发课程、抽取佣金的渠道。”
林砚快速翻阅着,周锐则看得更仔细,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草案主要包含几个核心模块: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价值开发体系:
· 登记与认证: 设立专项基金,协助传承人系统梳理、登记其核心技艺、独门诀窍乃至代表性纹样图式,协助他们申请版权、专利或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官方认证,从法律层面确立其权益。
· 商业化授权规范: 制定清晰的、分级授权的商业化使用规则。对于传承人的核心技艺和独创性强的作品,任何第三方(包括“非遗纪元”自身)的使用,都必须经过传承人明确授权,并支付相应的知识产权费用。这将彻底杜绝“传艺坊”之类模仿者随意窃取创意的问题。
· 衍生品开发分成: 对于基于传承人技艺或作品开发的文创产品、联名商品(如未来“天工集”的产品),明确传承人除了设计费外,享有持续性的销售分成。
二、个人品牌建设与传播支持:
· 专属内容团队: 为头部传承人配备专属的内容策划小组(由赵小满团队派出),深度挖掘其个人故事、技艺特点和哲学思考,进行专业化、可持续的内容输出和形象塑造,避免过度消费或扭曲其本真形象。
· 媒体与活动曝光: 利用“非遗纪元”日益增长的媒体资源,有计划地推荐传承人参与高端文化论坛、纪录片拍摄、主流媒体访谈,提升其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 危机公关支持: 建立预案,在传承人面临舆论误解或商业纠纷时,公司提供专业的法务和公关支持。
三、技艺传承与教学体系化:
· “非遗学堂”内训师认证: 启动沈砚心构想的“非遗学堂”,不仅培养内部助教,更关键的是,为有意愿且具备教学能力的传承人,提供系统的“现代教学法”培训,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更广泛的学员,并授予“非遗纪元特聘导师”认证,提升其教学价值和成就感。
· 标准化教案辅助: 组织教育专家和资深传承人,共同开发标准化的初级、中级课程教案框架,减轻传承人备课负担,同时确保核心技艺要点和文化的准确传递。
· 青年学徒培养计划: 探索与传承人合作,设立“青年学徒”名额,由“非遗纪元”提供部分补贴,支持传承人招收和培养真正有志于此的年轻人,解决部分技艺后继无人的隐忧。
四、法律与生活保障:
· 标准合同升级: 修订与传承人的合作协议,将上述权益保障明确写入合同条款。
· 专项法律服务: 与专业知识产权律所建立合作,为传承人提供低成本甚至免费的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
· 商业保险: 为高龄或从事具有一定危险性技艺(如打铁花)的传承人购买商业保险。
周锐看完,长长吐出一口气,第一个开口:“砚心,这份计划……非常系统,也非常有远见。如果能落地,确实能极大地增强传承人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他话锋一转,指向了最现实的问题,“但是,这里的每一项,都需要钱。知识产权登记、专属团队、媒体资源、内训体系、法律保险……这会大幅增加我们的固定成本。尤其是在我们目前扩张期,现金流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他看向林砚,意思很明显:理想很丰满,但现实骨架能否支撑?
沈砚心似乎早有准备,平静回应:“周锐,我计算过初步的预算。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请你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投入这些,像‘传艺坊’这样的竞争者,会持续用简单的金钱手段挖走我们的核心资源。届时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几个传承人,更是我们商业模式的基础和信誉。维护核心资产的投入,不是成本,是投资。”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且,这套体系一旦建立,本身就是一道极高的竞争壁垒。模仿者可以模仿课程形式,但很难复制我们与传承人之间这种深度绑定、互利共生的关系网络。这恰恰是对你关心的‘竞争壁垒’最有效的构筑。”
林砚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轻轻点着草案上“知识产权分成”和“青年学徒计划”这两项。她抬起头,目光在周锐和沈砚心之间流转,最终做出了决断。
“我支持砚心的计划。”她的声音清晰而肯定,“这不仅是为了应对竞争,更是对我们初心的一次制度性回归。我们创立‘非遗纪元’,本就不是为了做简单的二道贩子,而是要真正赋能非遗传承人,让他们的价值被时代看见、认可并尊重。”
她看向周锐:“周锐,成本的问题确实存在。我们可以分阶段实施,优先保障头部核心传承人,同时积极寻求与政府文化基金、公益组织合作的可能性,共同承担这部分投入。但方向,必须明确。”
她又看向沈砚心:“砚心,这份计划由你全权负责推进。首先选择三到五位最具代表性、合作基础最好的传承人,作为首批深度赋能的对象,打造出成功案例。同时,尽快启动‘非遗学堂’的内训师认证体系搭建。”
“好。”沈砚心郑重点头。
周锐见林砚决心已定,也不再反对,只是补充道:“我会让财务和运营部门全力配合,做好预算管控和资源协调。希望这套体系,真能如我们所愿,成为我们最坚固的铠甲。”
会议结束,沈砚心拿着那份被认可的草案,步履沉稳地离开。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将纸面的蓝图转化为现实,需要大量的沟通、细致的执行和持续的优化。但他相信,当李阿婆、张清远师傅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份“深度赋能”所带来的尊重、保障和价值提升时,“非遗纪元”的根,才算是真正扎进了最肥沃的土壤里。
深化传承人合作的系统工程,正式启动。这不仅是商业策略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于信任、价值与共同成长的漫长实践。
---
第9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