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办公空间的清晨,带着一种特有的、混杂着咖啡因与野心的活力。林砚第一个到达,她将昨晚精心准备好的会议大纲投影在隔间唯一的白板上,又仔细调整了桌椅的位置,确保三人能形成一个便于沟通的三角。阳光透过落地窗,在她刚刚擦拭过的桌面上投下清晰的光斑,空气里还带着清洁剂淡淡的柠檬香,一切崭新得如同他们即将开始的事业。
周锐几乎是踩着点进来的,手里端着一杯浓黑的美式,臂弯下夹着最新款的超薄笔记本。“早!”他声音洪亮,精神饱满,仿佛已经完成了晨间运动和处理完一波邮件。他扫了一眼白板上的议程,嘴角微扬,直接在林砚右手边的位置坐下,打开电脑,手指已经放在了键盘上,进入了随时准备记录和行动的状态。
片刻后,沈砚心也到了。他依旧提着那个深色布质文件袋,步履沉稳,看到已经就位的林砚和周锐,微微点头示意,无声地在林砚左手边落座。他没有携带笔记本电脑,而是从文件袋里拿出了那个熟悉的、略显陈旧的皮质笔记本和一支造型古朴的钢笔,轻轻放在桌上,姿态如同即将进入一场严肃的学术研讨。
小小的隔间,因为三个气质迥异的人的聚集,空间感似乎瞬间变得不同。阳光、咖啡、旧皮革和墨水的气味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这是我们‘非遗纪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第一次正式会议。”林砚开口,声音清晰而平稳,目光扫过两位伙伴,“没有外人,只有我们三个创始人。今天的目标只有一个:明确我们各自的位置,搞清楚接下来要先迈哪条腿,怎么走。”
周锐身体前倾,眼神锐利:“同意。时间不等人,我们必须立刻跑起来。”
沈砚心微微颔首,表示没有异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钢笔的笔身。
“首先,明确我们的分工。”林砚指向白板的第一项,“我是cEo,负责公司整体战略、品牌定位、对外融资以及最终决策。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达成共识。”
她看向周锐:“周锐,作为coo,公司的整体运营、市场扩张、销售渠道搭建、供应链管理,以及后续技术团队的协调,都由你主导。你是确保我们这艘船能高速、稳定航行的引擎。”
周锐打了个响指,信心满满:“没问题!运营体系、地推方案我心里已经有谱,技术外包团队我也接触了几家,会后就可以推进。”
林砚点点头,目光转向沈砚心,语气变得更加郑重:“沈老师,您是产品与文化总监。这意味着,所有与非遗技艺本身相关的环节,都由您把关。包括但不限于:寻访和评估传承人、确立不同技艺的合作标准与品控细则、主导产品(包括课程和实体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审核所有对外宣传物料中涉及技艺准确性和文化内涵的部分。您是确保我们输出的每一个内容、每一件产品,都名副其实、不失本真的守护者。”
沈砚心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而专注:“我明白。我会尽快起草一份初步的《非遗技艺合作与品控准则(草案)》,作为我们后续工作的基础。”
“很好。”林砚在白板上相应位置做了标记,“那么,基于我们的分工,接下来一个月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她抛出了第二个关键议题。
周锐立刻接话,语速很快:“当务之急是两件事:第一,把我们‘非遗纪元’的官网和小程序快速搭建起来,这是我们的线上门面和转化枢纽。第二,全力筹备并成功举办首场李阿婆的线下扎染体验课,把它做成一个标杆案例,验证模式,积累种子用户和数据。同时,我可以开始着手初步的市场调研,为下一步扩张做准备。”
他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完全围绕着“启动”和“验证”这两个核心。
沈砚心等他说完,才缓缓开口:“我同意线下体验课的优先级。但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我认为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不仅仅是教如何捆扎、染色,更需要传递扎染背后的文化背景、植物染料的特性、以及区别于化学染料的独特美学价值。我们需要设计一套能够真正体现其文化深度的课程流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手工活动。”他强调,“第一个案例,必须立得住。”
周锐微微皱眉,但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看向林砚。
林砚知道,这是分工之后第一次具体的理念碰撞。她沉吟片刻,开口道:“我同意沈老师,课程内容的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必须精心打磨。但同时,周锐提到的速度和市场验证也同样重要。我建议,我们设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比如,两周内,沈老师牵头完成扎染体验课的深度内容设计和物料清单;同时,周锐负责在这两周内,完成官网和小程序的基础框架搭建,并选定首场课程的场地。两周后,我们集中力量,用一周时间完成课程预热和报名,确保在一个月内成功举办首场课。这样既能保证深度,也不失速度。”
这是一个折中且可行的方案。周锐计算了一下时间节点,点了点头:“可以,这个节奏我能接受。”沈砚心也微微颔首,表示没有异议。
“好,那就这么定。”林砚在白板上写下关键时间节点,“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官网和小程序需要呈现的核心模块,以及首场课程的具体细节,比如定价策略、人数设定、宣传渠道……”
会议进入了更为琐碎和具体的环节。周锐对线上产品的功能、用户路径提出了明确要求;沈砚心则对网站上如何展示非遗技艺、传承人故事的真实性和格调提出了细致建议。林砚在其中协调、拍板,确保每一个决定都既不偏离战略方向,又能兼顾文化和商业的双重需求。
期间,不乏争论。周锐认为某些文化介绍内容过于冗长,可能影响用户转化;沈砚心则坚持某些关键信息不可或缺。每当这种时候,林砚就需要站出来,衡量轻重,找到那个平衡点。
时间在讨论中飞快流逝。窗外的阳光逐渐变得炙热,共享空间里的人声也嘈杂起来。但他们这个小小的三角区域,却仿佛自成一个世界,充满了思考、辩论与创造的张力。
当会议接近尾声,白板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待办事项、时间节点和负责人姓名。
周锐合上电脑,揉了揉眉心,脸上却带着兴奋:“思路清晰了!接下来就是干!”
沈砚心也合上了他的皮质笔记本,上面用清瘦的笔迹记录了几页要点。他看向林砚,眼神里多了一丝认可:“框架搭起来了,方向是对的。”
林砚看着充满记录的白板,又看看身旁两位虽然疲惫但眼神明亮的伙伴,一种强烈的真实感涌上心头。不再是空谈,不再是构想。分工已明,目标已定,战鼓已经擂响。
“那么,”林砚站起身,感觉身体因久坐而有些僵硬,但精神却异常亢奋,“‘非遗纪元’的第一场战役,正式开始。”
阳光正好,落在三人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光洁的地面上,交织在一起,仿佛一个稳固的、正在向前移动的基石。
第3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