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心将林砚发来的方案打印出来,用的是质地细腻、略带米黄的环保纸张,触感温润,不像普通A4纸那样冰冷生硬。他又特意去买了一个素雅的深蓝色文件夹,将方案仔细地装订好。每一个细节,他都希望能传递出足够的尊重。
下午三点,他准时叩响了张清远家的门环。这一次,心情与第一次截然不同,少了几分忐忑,多了几分沉静的期待。
开门的是张清远本人,她今天穿了一件靛蓝色的改良旗袍,领口缀着一枚小小的、精致的苏绣胸针,是兰草的图案,清雅绝尘。她看到沈砚心,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是微微侧身:“进来吧,茶刚沏好。”
屋内依旧整洁得不染尘埃,那幅巨大的绣绷上,之前的花鸟图案已然成型,愈发显得栩栩如生,光彩流动。茶几上摆放着一套紫砂茶具,两杯清茶氤氲着热气,茶香与丝线的味道混合成一种独特的、属于这个空间的气息。
沈砚心没有急于拿出方案,而是先品了一口茶,赞道:“好茶,是明前的狮峰龙井?”
张清远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随即恢复平静:“沈老师对茶也有研究?”
“略知皮毛,在张师傅面前不敢卖弄。只是觉得,唯有这样的清冽,才配得上您这满室的雅静。”沈砚心放下茶杯,姿态从容。
寒暄过后,气氛不再如初次那般紧绷。沈砚心知道时机到了,他双手将那份深蓝色的文件夹递了过去,态度郑重:“张师傅,这是我们团队基于前几次交流,以及对您艺术成就的深切理解,为您量身草拟的一份合作构想。请您过目。这并非最终合同,只是一份供您审阅和批判的草案,任何条款都可以商议,甚至推翻。”
他强调“构想”和“草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方的心理防御。
张清远接过文件夹,没有立刻打开,只是用手指摩挲了一下纸张的边缘,感受着那不同于普通文件的质感。她抬眼看了沈砚心一眼,这才缓缓翻开。
室内陷入了长时间的寂静,只有偶尔翻动纸页的轻微声响。沈砚心耐心地等待着,品着茶,目光偶尔掠过那幅即将完成的绣作,心中平静。他相信这份方案的诚意,也相信张清远的判断力。
张清远看得很慢,很仔细。当她看到“独立工作室模式”、“绝不介入创作”、“首席艺术顾问”、“大师讲堂”、“90%收入归属”这些字眼时,她的眉梢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当她看到“非遗本源研究支持”和关于协助整理师祖绣谱的提议时,她的目光在上面停留了格外久的时间。
终于,她合上了文件夹,将其轻轻放在茶几上,没有说话,而是端起茶杯,慢慢呷了一口。良久,她才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些:“你们这个平台…倒是和之前来找我的那些人,不太一样。”
“我们的初衷,是搭建一座桥,而不是修建一条收费公路。”沈砚心迎着她的目光,诚恳地说,“我们始终认为,像您这样的艺术家和您的技艺,是民族的瑰宝。我们的价值,在于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份瑰宝的价值,并帮助它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既能保持本色,又能延续和发展的路径。我们追求的是共生,是文化价值的共同成长,而非简单的商业提取。”
他顿了顿,继续道:“尤其是关于您师祖绣谱的整理工作,沈某不才,在文献整理和数字化方面有些经验,若能为您尽一份绵薄之力,于公于私,都是莫大的荣幸。这完全是与商业无关的文化传承事务。”
张清远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在茶杯边缘划着圈。她的内心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权衡。这份方案的诚意,超出了她的预期。它几乎没有给她带来任何束缚,反而提供了她需要的学术支持和个人品牌提升的可能。尤其是对方对她内心那份未竟的整理工作的洞察与支持,像一根柔软的羽毛,轻轻搔到了她内心最深处的那点遗憾。
她想起了沈砚心这些日子以来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谦逊态度,想起了他对自己提出那些技术问题时眼中纯粹的光,也想起了他留下的那块来自云南苗寨的、充满生命力的扎染布。
或许…真的可以不一样?
“我年纪大了,不喜欢太闹腾的场合。”张清远终于再次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大师讲堂’可以,但人数必须严格控制,学员也要经过筛选,我不希望课堂上出现只是为了拍照发圈的闲人。”
沈砚心心中一动,知道这就是松口的迹象,立刻应道:“这是自然!我们会建立严格的预约和筛选机制,确保每一位参与的学员都是带着真诚的学习和交流之心而来。”
“还有,所有涉及我本人形象和作品的宣传内容,必须经由我本人最终审核,一个字,一张图,都不能擅自修改。”张清远提出第二个条件,语气不容置疑。
“完全尊重您的决定!审核权永远在您手中。”沈砚心毫不犹豫地答应。
张清远看着他干脆利落的态度,紧绷的下颌线终于柔和了下来。她重新拿起那份方案,目光落在最后那句加粗的“我们追求的是长期的、共生的文化价值提升,而非短期的商业利益”上,久久没有移开。
终于,她轻轻地将文件夹放在自己身旁,像是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抬眼看向沈砚心,眼神复杂,有审视,有妥协,但也有一丝如释重负和隐约的期待。
“那就…按这上面写的,试试看吧。”
没有热烈的欢呼,没有激动的握手,只是这平静的一句话,却仿佛在安静的客厅里投下了一颗定心丸。窗外,杭州的天空湛蓝,几缕白云悠悠掠过。
沈砚心站起身,对着张清远,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张师傅的信任!‘非遗纪元’必不负所托。”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位顶尖传承人的加入,更是对他们所选择的这条艰难而正确的道路,最有力的肯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江南苏绣这扇最难以叩开的大门,终于,被真诚与专业缓缓推开。
第57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