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酒店窗帘的缝隙,在地毯上投下一道狭长的光带。林砚只浅眠了两三个小时,便起身冲了个热水澡,用咖啡强行驱散了眉宇间的倦意。她看着镜中眼底泛着淡红血丝的自己,深吸一口气,将昨夜所有的疲惫与焦虑都压了下去。
九点整,“非遗纪元”核心团队会议在酒店商务中心的会议室准时开始。
周锐神采奕奕,显然昨夜的“第二场”并未消磨他的精力,反而更添了几分锐气。他正兴致勃勃地构想着如何将杭州模式快速复制到下一个目标城市。沈砚心依旧是那副清冷模样,安静地坐在一旁,翻阅着手机里张清远发来的几张新绣样照片。赵小满则带着内容团队的几个骨干,低声讨论着下一个短视频的选题,脸上还带着昨日流量胜利的兴奋余韵。
“各位,”林砚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首先,再次感谢大家为杭州项目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默契的掌声。
“但是,”林砚话锋一转,会议室的气氛随之微微一凝,“庆功结束了。我们现在必须直面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我们目前的商业模式,能否支撑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她示意助理将连夜整理好的财务数据摘要投影到屏幕上。当那个微薄的净利润率数字清晰地呈现出来时,周锐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赵小满和内容团队的成员们也面面相觑,之前的兴奋感迅速冷却。
“如大家所见,”林砚指向屏幕,“高营收不等于高利润。线下课程体验是我们模式的基石,是流量的入口,是用户体验的核心环节,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果我们仅仅依靠它,我们将永远被高昂的固定成本捆绑,陷入扩张-增收-利润微薄-难以支撑进一步扩张的循环。”
周锐眉头紧锁,身体前倾:“林砚,你的意思是?我们刚打开局面,不能因为暂时的利润问题就放缓脚步。市场不等人!”
“不是放缓脚步,周锐。”林砚看向他,目光锐利,“是改变奔跑的姿势。我们要从一条腿走路,变成两条腿,甚至多条腿奔跑。”
她切换了ppt页面,标题是 “‘非遗不是老古董’战略性品牌Ip打造计划”。
“我们之前的成功,无论是云南还是杭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单点、偶发性的内容爆火和地域性的精准运营。但我们要成为国民品牌,不能永远靠运气和局部战役。”林砚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战略家的清醒与笃定,“我们必须系统性地、自上而下地,去塑造公众对非遗的集体认知。”
她环视在场每一个人:“请大家问问自己,当普通人听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个字时,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博物馆玻璃柜里的老物件?是遥不可及的古老技艺?还是……与他们的生活毫无关系的‘老古董’?”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陷入了思考。
“我们必须打破这层刻板印象的坚冰!”林砚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要让非遗变得有趣、有料、有温度,让它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来,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成为他们愿意关注、愿意体验、甚至愿意消费的‘潮流符号’。”
她详细阐述了计划的核心:“这个战略性品牌Ip,我称之为——‘国民非遗课堂’。它不仅仅是我们线下课程的品牌名称,更是一个内容聚合平台,一个文化传播符号,一个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精神场域。”
“它的目标,是通过持续、高质量、多维度、强互动的内容输出和活动运营,彻底刷新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将‘非遗纪元’与‘有趣、有用的非遗’划上等号,形成强大的品牌心智占领。当用户想到非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国民非遗课堂’!”
赵小满的眼睛瞬间亮了,作为内容负责人,她敏锐地嗅到了这个宏大计划背后蕴含的无限创意空间和挑战。
林砚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小满,这个战略性Ip的打造,由你的内容团队主导负责。我要你在两周内,拿出一份完整的、可执行的年度内容规划。不仅仅是短视频,我要看到涵盖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线下活动、跨界合作在内的全案策划。你的核心KpI,不再是单一的播放量,而是品牌关键词(如‘有趣的非遗’、‘实用的非遗’)的搜索指数和提及率,以及由此带来的全域流量质量和转化效率。”
赵小满感到肩头一沉,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重任点燃的兴奋,她用力点头:“明白,林总!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砚心,”林砚转向沈砚心,“这个计划需要传承人深度参与。我们需要他们更开放,更愿意展示技艺之外的个人魅力。你的任务是确保在内容创作过程中,绝对尊重技艺的本真性,同时引导他们,如何将‘高深’的技艺,用普通人能理解、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你是我们文化的守门人,也是通往公众的桥梁。”
沈砚心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我理解。我会和传承人们沟通,找到那个平衡点。”
最后,林砚看向周锐:“周锐,线下校区是我们的体验落地根基。‘国民非遗课堂’Ip的成功,会为你带来更精准、更庞大的客流。你的任务,是确保这些流量来了之后,能获得超出预期的线下体验,形成口碑裂变。同时,你需要思考,如何将Ip势能,更有效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营收和用户留存。”
周锐深吸一口气,虽然对商业模式本身的忧虑仍在,但他无法否认这个品牌战略的巨大价值。这确实是解决目前“有流量无厚利”困境的一条可能的路径。“我支持。线下运营这边,我会全力配合,确保承接住。”
“好。”林砚双手按在会议桌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全场,“那么,从今天起,‘非遗不是老古董’企划,正式启动!让我们联手,为中国非遗,打造一个真正国民级的‘课堂’!”
会议结束,每个每脸上都带着不同的神色——兴奋、凝重、挑战、思考。杭州的成功,不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宏大征程的起点。一场关于认知重塑的品牌战役,已经吹响了号角。
---
第77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