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秩序井然的a星系深处,存在着一颗堪称异类的星球——它的名字,正如其秉性,叫做“随便”。
这里的一切,似乎都遵循着一种近乎嬉闹的、随心所欲的法则。
“星尘号”星舰在成功抵达a星系外围后,舰长裴珏便果断下令关闭了强大的量子引擎。
并非因为抵达目的地,而是因为接下来的航程,任何既定的、规律的推进方式都可能是徒劳甚至危险的。
他们此行的目标,正是那颗被称为“随便”的星球,而接近它,需要的是极致的耐心、精准的预判,以及……随缘的心态。
裴珏稳稳地坐在指挥椅上,修长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飞快跳动,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锁定“随便”星球并非易事,它的运行轨迹在传感器屏幕上看起来就像一团被猫咪玩弄过的毛线,杂乱无章,瞬息万变。
它绝非沿着某个优雅的椭圆轨道环绕恒星,而是在一片广阔的空域里上演着一场狂野不羁的“太空迪斯科”。
这一切混乱的根源,在于它那十颗同样“个性鲜明”的卫星。
这十位“护卫”大小不一,质量悬殊,各自拥有着堪称炸裂的、互不买账的运行轨迹。
它们围绕着“随便”星球,上演着一场永无休止的引力拔河大赛。
想象一下:十只大小不一的无形巨手,同时拉扯着一颗星球。
这一刻,可能是三号卫星和七号卫星暂时结盟,猛地将“随便”星球向恒星外侧拽去;
下一秒,重量级的五号卫星或许就不乐意了,联合九号和十号卫星,又蛮横地将它拉向内侧;
而轻盈的一号、二号卫星则可能调皮地在其轨道上方或下方猛地一推……
其结果就是,“随便”星球的运动状态彻底违背了所有经典的物理理论。
它可能前一秒还在规规矩矩地顺时针公转,后一秒就毫无征兆地逆时针狂奔;
或者干脆在引力拉扯的缝隙中猛地向上或向下跳跃,甚至偶尔还会像打水漂的石片一样,在一颗大卫星的引力场边缘借力弹射出去,划出一道完全不可预测的诡异弧线。
它的轨迹,不是曲线,更像是一段段被强行拼接起来的、方向各异的直线和急转弯。
宇宙的造化就是如此神奇。
就是这样一颗仿佛时刻处于“晕头转向”状态的星球,其自身的环境条件却好得令人发指!
透过“星尘号”的观测窗,可以看到“随便”星球表面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近乎梦幻的瑰丽色彩。
蔚蓝的海洋与翠绿的陆地交错分布,白色的云层如同轻柔的纱幔缓缓飘动(尽管星球本身在疯狂运动,但其大气层内部似乎自成体系,相对稳定)。
传感器传回的数据令人惊叹:大气成分比例完美适合碳基生命呼吸,温度湿度常年保持在最舒适的范围,全球遍布着茂密的、从未被砍伐过的原始森林,海洋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
其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高,足以让任何生态学家疯狂。
据说第一批抵达此地的探险家,在踏出舱门的三秒钟内,就完全爱上了这里温暖湿润、带着花草清香的空气。
唯一的副作用是,他们几乎个个都被这星球癫狂的运动方式颠簸得苦胆水都吐出来了,适应了足足大半个月。
但即便如此,所有人在恢复后都异口同声地说:“绝不后悔!这地方太值了!”
也是这拨富有幽默感的先驱,在亲身经历了这场引力过山车之后,一致决定给这个任性的星球取名为“随便”。
他们甚至还留下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调侃:“这星球都受不了十颗卫星的极限拉扯,奉劝那些脚踩多条船的男人还是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
此刻,“星尘号”正如同一位小心翼翼的舞者,跟随着“随便”星球那癫狂的舞步,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切入其引力圈,并最终降落。
星舰本身保持着低速和极高的灵活性,不断进行微调。
舰体缓缓滑出云层,下方那颗色彩斑斓的星球逐渐露出一角,随之视野缓缓扩大,整个“随便”星球的壮丽景象如同一幅瑰丽的画卷在舰桥主屏幕上展开。
降落前的最后一段路,才是最考验技术的。
他们需要穿越那十颗卫星所形成的、混乱无比的引力迷宫。
“‘引领者’引擎维持最低功率,姿态调节器全开!”
裴珏的声音冷静而清晰,“注意引力读数变化,提前量计算要跟上!”
“越过十号卫星的弹跳式轨道……”
舰载AI语音系统响起,声音似乎比平时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
十号卫星的轨道如同一个喜怒无常的蹦床,时而将物体高高抛起,时而又会产生短暂的引力洼地。
星舰轻轻一晃,仿佛真的在无形的弹性面上颠了一下。
“现在即将跨越九号卫星迷糊式轨道以及八号迷宫式轨道……”
AI的语音继续,但听起来像是也被这复杂多变的引力环境给绕晕了。
九号卫星的轨道如同醉汉的步伐,毫无规律可言,时快时慢,时东时西。
而八号卫星的轨道更是奇葩,它自身仿佛在不断缓慢变化,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引力迷宫,稍有不慎就会被其捕捉,带入不可预知的方向。
“星尘号”如同暴风雨中的海燕,又像是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特工,轻盈地左右规避,时而上浮,时而俯冲,利用微弱的引擎喷流和自身动量,巧妙地利用着这些混乱的引力进行滑行和调整。
舰体外部的传感器阵列全力工作,不断将周围瞬息万变的引力场数据传回主脑。
裴珏全神贯注,眼睛紧盯着屏幕上那些疯狂跳动的曲线和数据流,手指在虚拟界面上快速划动,下达着一个个细微的指令。
这不仅仅是一次降落,更像是一场在极高风险下进行的、与宇宙引力共舞的精密艺术。
星舰,正以一种极其缓慢却坚定的速度,向着下方那片任性而美丽的土地,下降。
“咚!咚!”
两声沉重而突兀的巨响,如同两柄巨锤狠狠砸在“星尘号”的舰体龙骨上,金属传来的沉闷回响让整个舰桥都微微颤抖了几下。
裴珏放在控制台上的手指瞬间收紧,指节泛白,心脏猛地提到了嗓子眼儿,呼吸都为之一滞。
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
撞上太空垃圾了?
还是被哪颗任性的卫星的引力暗流给捕捉了?
就在他准备下令全面检测舰体损伤时,舰载AI那独特的、平铺直叙的语音响了起来,只是这次的语调里似乎带着一种系统都无法理解的困惑和词穷:
“警报解除!舰体完美地将…呃…被八号卫星引力场异常抛射出的…两个人形生物…甩开。未发生实质性接触,仅产生轻微动量交换。”
AI似乎花了点时间才为那两个“天外飞人”找到合适的描述词。
它的声音甚至出现了一丝极不正常的、类似于人类语塞时的微小停顿和修正,仿佛其语言逻辑库在这场混乱的引力舞蹈中快要不够用了。
裴珏:“……”
他想象了一下那画面:两个不知从哪里、如何被抛出来的人,差点撞上他的星舰,然后又被星舰巧妙地“弹”开……这“随便”星系果然名不虚传!
在“星尘号”后部的休眠舱区域。
柏亿猛地睁开了眼睛,胸膛剧烈起伏,额头上沁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不是被温和的唤醒程序唤醒的,而是被那两声结结实实的撞击巨响和随之而来的震动硬生生从深沉的休眠中吓醒的!
意识如同沉船般迅速从黑暗的海底上浮。
他有些茫然地眨了眨眼,熟悉的休眠舱内壁、柔和的环境灯、以及生命维持系统低沉的嗡鸣……他还在星舰上。
他下意识地猛地转过头,看向旁边紧挨着的另一个休眠舱——透明的舱盖下,妻子余竹依然安静地躺着,似乎还未被惊扰。
看到妻子无恙,柏亿这才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高度紧张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
但随即,更大的困惑涌上心头:我们是什么时候进入休眠的?
他试图回溯记忆,却发现关于进入休眠前的片段如同笼罩在浓雾中,模糊不清,只剩下一些断断续续、无法拼接的画面。
这种感觉非常糟糕,就像丢失了一段宝贵的时间。
还未等他好好梳理思绪,试图从混乱的记忆碎片中抓住点什么——
“星尘号”猛地又是一次剧烈的晃动!
这次不是撞击,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粗暴地推了一把!
柏亿感觉自己像是被塞进了一个巨大的滚筒洗衣机里,整个人不受控制地向一侧倾去。
幸好休眠舱的安全带将他牢牢固定,舰体内堪称一流的重力稳定装置也在瞬间介入,产生反向作用力,勉强抵消了大部分冲击。
否则,以刚才那股蛮力,他恐怕早就被狠狠地甩飞,像一张饼似的贴在天花板上了!
“咳咳咳……”
旁边传来一阵被呛到似的、虚弱而痛苦的咳嗽声。
强烈的震荡同样惊醒了沉睡中的余竹。
休眠舱的镇静效果被物理性的颠簸强行打断,她艰难地睁开眼,睫毛颤抖,肺部因突如其来的震动而感到不适。
她下意识地转头,恰好与旁边正担忧地望着她的柏亿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四目相对的刹那,余竹的瞳孔骤然收缩,脸上血色瞬间褪去,写满了极致的震惊和难以置信!
柏亿?!
我……我怎么回到“星尘号”上了?!
她的记忆鲜明得如同刚刚发生——她分明前一秒还站在“转角遇见未来号”那空旷诡异的客舱里,面对着一个散发着水蓝色光芒、充满强大吸力的神秘漩涡!
那旋涡……那个虫洞!
难道自己真的在最后一刻被吸了进去,并且……穿越过来了?
从那个危机四伏的多维度结合部,回到了丈夫身边?
回到了他们出发时的“星尘号”上?
这简直不可思议!
超出了她所有的科学认知!
没时间让她细想和消化这巨大的信息量。
舰载AI那似乎带着一丝……莫名亢奋的语音再次响彻整个舱室,像是在汇报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恭喜我吧!已经顺利通过八号迷宫式轨道。现即将跨越七号卫星的螺旋式轨道,请系好安全带,旅程可能有些……旋转的乐趣。”
AI的用词越来越诡异了,“恭喜我吧”?“旋转的乐趣”?这听起来绝不像一个严谨的舰载系统该说的话,倒像是个被转晕了头的导游在强颜欢笑。
仿佛是为了印证AI的话,“星尘号”突然开始以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方式旋转起来!
不是简单的翻滚,而是如同被卷入一个巨大的宇宙级螺丝锥,沿着一条看不见的螺旋线高速向下盘旋!
舷窗外的景象疯狂变换,星辰和那颗色彩斑斓的“随便”星球如同被扔进了滚筒洗衣机,混合成一片模糊的色块。
重力稳定装置发出了过载的嗡鸣,虽然仍在努力工作,但已经无法完全抵消这强烈的旋转离心力。
柏亿和余竹被牢牢按在休眠舱里,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向着一边涌去,胃里翻江倒海。
他们紧紧抓住休眠舱的边缘,夫妻二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惊骇、茫然,以及一丝荒诞的感觉。
“星尘号”舰体发出一阵令人牙酸的金属扭曲声,刚刚从那该死的七号卫星螺旋引力中挣扎出来,仿佛一个晕头转向的陀螺好不容易减缓了转速。
裴珏还没来得及抹掉额角的冷汗,操控台上无数警报灯再次疯狂闪烁!
一股截然不同的、强大而蛮横的推力从星舰侧后方猛地袭来!
这力量并非拉扯,而是像一只无形的宇宙巨掌,嫌弃般地要将他们狠狠推开,排斥出这片空域。
星舰再次剧烈震颤,不受控制地向侧方滑去。
“呃……”
舰载AI的语音系统罕见地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停顿,仿佛在艰难地处理这混乱到极致的引力数据,它的电子音里甚至带上了一丝拟人化的汗颜和窘迫,“现已进入……卫星六、五、四、三、二、一号的……‘一致排外式’轨道群!”
AI带着一种绝望的幽默感,仿佛已经放弃了用科学术语解释这离谱的现象——这六颗卫星的引力场不知如何达成了短暂的“共识”,同步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指向星系外侧的排斥力场,齐心协力地想要把外来者“星尘号”给扔出去!
“同志们!最后的冲刺了!”
AI的语调突然拔高,变得异常激昂,甚至带上了一种破罐子破摔般的、孤注一掷的热情,试图用口号掩盖技术的无力,“没错!就是现在!我们马上就要降落在被十颗卫星守护的、无比美丽的‘随便’星球了!请大家就相信我吧!”
听起来简直像是一种绝望的祈祷。
在后舱,余竹和柏亿被这一连串堪比星际碰碰车的剧烈颠簸折腾得五脏六腑都快移位。
AI那越来越不靠谱、宛如醉汉导游般的解说更是让他们心惊肉跳。
两人对视一眼,再也无法安心躺在休眠舱里等待命运的审判。
强烈的疑惑和无法抑制的好奇心,以及一种“必须亲眼看看这鬼地方”的冲动,驱使着他们。
解开安全扣,挣扎着在起伏不定的重力中站稳,踉踉跄跄地冲出休眠舱,沿着灯光闪烁、不时传来金属应力呻吟的走廊,一路狂奔向控制室。
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外面究竟是怎样一番炼狱般的景象,而那个喊着口号的AI,到底要把他们带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