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号”如同一条滑不留手的泥鳅,在即将被那诡异光网彻底包裹、吞噬的千钧一发之际,舰体周身猛然爆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能量波动。
它的动作并非简单的加速或转向,更像是整个空间结构在它周围发生了一次极其细微、近乎不可察觉的折叠与弹射!
就在那光网合拢的瞬间,它已以一种超越常规物理感知的速度,凭空“溜”了出去,旋即化作一道淡蓝色的残影,朝着a星系外围的茫茫深空亡命狂奔!
“咦?那是什么把戏?”
曲率星舰控制室内,尼拉总督正微微扬起下巴,指尖轻轻敲击着控制台边缘,颇为受用地听着身旁塞臣中尉那滔滔不绝、极尽奉承之能事的分析(“总督您运筹帷幄,早已看穿他们虚张声势的本质……”),嘴角挂着一丝志在必得的浅笑。
就在这一刹那,她眼角的余光猛地捕捉到远方监控屏幕上,“星尘号”原本逃窜的光点位置,毫无征兆地迸射出一团极其刺眼、短暂却强烈的炽白色光芒!
那光芒瞬间吞噬了星舰的轮廓,让她敲击台面的手指骤然停顿。
她的眉头瞬间拧紧,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被打断好心情的不悦和警惕:“又在玩什么花样?垂死挣扎吗?”
“总督放心!”
塞臣中尉有了之前几次“成功”盲猜的经验,此刻显得更加自信满满,甚至带着几分指点江山的优越感。
他清了清嗓子,语气笃定地分析道:“依属下看,这多半又是故技重施,故弄玄虚罢了!您想啊,那些所谓来自高等文明的家伙,他们横行宇宙难道真就全靠硬实力吗?非也!”
他越说越起劲,仿佛抓住了宇宙的真理:“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仗着自己有几分技术优势,就滋生出了一种不可一世的傲慢心态!参考一下现阶段我们a星系里某些自视甚高的高等文明,不都是这副德行吗?有几分真本事是不假,但更多时候,他们是靠着那种莫名其妙的、爆棚的自信,再加上对科技稍逊文明连哄带吓的忽悠,轻而易举地就实现了精神层面的入侵和压制,让人未战先怯……”
他正说得口沫横飞,为自己的“深刻”见解而得意。
“塞中尉!”
尼拉总督猛然间发出一声尖锐的、近乎失控的怒吼,彻底打断了他的高谈阔论!
她的眼睛死死盯着主屏幕,瞳孔因震惊而急剧收缩——前方那片星空之中,那团刺眼的白光已然迅速消散殆尽,原本应该在那里的“星尘号”光点,以及边上那两个 “芝麻点儿”(休眠舱),此刻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仿佛从未存在过一样!
雷达扫描、引力感应、光学追踪……所有监测手段传回的数据都变成了一片刺眼的、代表目标丢失的空白和乱码!
“别在这里发表你的宇宙社会学演讲了!”
尼拉的声音因极度的惊愕和愤怒而微微颤抖,“立刻!马上!给我调出港口以及星舰上所有监控探头的记录!回溯所有传感器数据!就算把a星系给我翻过来,也必须找出‘星尘号’到底去了哪里!它不可能凭空消失!”
“啊?!呃……是!总督!”
塞臣被这突如其来的怒吼和剧变吓得浑身一激灵,所有的话都卡在了喉咙里,脸上的自信瞬间粉碎,措手不及的慌乱激得他手指哆嗦着开始疯狂操作。
吧嗒!嗡——
一声轻微却异常清晰的、仿佛某种精密机械卡榫到位又伴随能量低鸣的异响,混合着一阵极其短暂、几乎难以察觉的舰体微颤,悄然打破了“星尘号”内部的死寂。
这艘拥有锃亮银色流线型舰体的星舰,刚刚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议的超空间折叠跃迁,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穿过了那片吞噬一切的黑色虚空,摆脱了那张致命的能量巨网。
此刻,它正悬浮于一片陌生的星域之中。
从绝对速度上讲,它此刻的巡航速度快得离奇,足以令任何已知文明的工程师叹为观止。
置身于这广袤无垠、拥有亿万闪烁星辰作为背景板的深邃宇宙中,这种惊人的速度却产生了一种诡异的视觉悖论——它仿佛静止不动,仅仅只是凝固在这幅由无穷星尘和璀璨银河编织成的、宏大而静谧的油画中的一粒微小、孤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芝麻点儿。
浩瀚的时空尺度,轻易地吞噬了它所有的动态感,只留下一种令人心悸的渺小与孤寂。
星舰内部,主控室内灯光柔和,却安静得可怕。
余竹、柏亿和裴珏三人依旧瘫倒在各自的座椅或地板上,双目紧闭,呼吸均匀却深沉,显然还处于刚才那次强行启动超空间跃迁时、为保护乘员而被系统自动触发的强制保护性休眠之中,尚未苏醒。
就连平日里最为话痨、总是在各种情况下喋喋不休的舰载主语音系统,此刻也陷入了异乎寻常的沉默。
或许刚刚惊心动魄的逃亡也耗尽了它的“精力”,或者它正在后台默默地进行着复杂的自我诊断和系统状态评估。
整个舰桥,只剩下生命维持系统低沉而稳定的嗡鸣,以及仪器面板上各色指示灯规律闪烁时发出的微弱电流声。
吧嗒!嗡——
间隔了一段时间后,那奇怪的、混合着轻微撞击与能量震颤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一次,似乎更加清晰了些。
紧接着,像是被这声异响触发了某种连锁反应——
吧嗒!吧嗒!吧嗒!嗡嗡嗡——!
声音开始变得密集、杂乱,不再有规律,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舰体内部深处不断尝试啮合、启动,却又屡屡失败,只能发出这种断续而令人不安的噪音。
这异常的声音终于穿透了系统的层层过滤,触发了一个常驻运行、等级较低的底层监控子程序。
这个程序的核心任务就是监听舰体内部一切非正常的声学振动。它迅速捕捉并分析了这一连串异常的“吧嗒”声和震颤频率。
经过极其短暂的比对和确认,这个低等监控程序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该声音模式不符合星舰任何已知设备(包括引擎、武器、护盾、生命维持乃至厨房微波炉)在正常或故障状态下应产生的声学特征。
基于其核心逻辑,它立刻将这条标注为“异常声响事件-来源未知-优先级待定”的报告,连同一段音频记录,向上传递,试图唤醒沉睡在量子引擎意识深处、等级更高、负责处理更复杂异常状况的主监控系统。
冰冷的电子信号在神经网络般的管线中飞速穿梭,核心信息简单得令人不安:
【报告:检测到来源未知的异常“吧嗒”声。初步判定:该声响……不正常。请求高阶系统介入分析。】
量子引擎那庞大而深邃的“意识”核心——一个由无数纠缠态量子比特与复杂算法构成的决策系统——在接收到底层监控程序传来的异常警报后,几乎在几纳秒内便从待机的沉寂中苏醒。
它以远超生物思维的速度,对“星尘号”的每一寸结构进行了毫秒级的全息扫描与自检。
问题很快被精准定位。
扫描结果显示,位于星舰底部、靠近第三象限推进器群组的舰体装甲上,赫然存在一个约巴掌大小的不规则豁口!
创口边缘呈现出高温熔蚀与物理撕裂的混合痕迹。
显然,在刚才那次极限超空间折叠逃逸的过程中,舰体要么是撞上了某种未被探测到的、高速运动的微型太空垃圾;要么更可能,是被那张诡异能量巨网的边缘扫中,其蕴含的恐怖能量瞬间烧穿了这层理论上坚不可摧的复合装甲。
此刻,在“星尘号”以极高速度航行的过程中,舰体本身会产生极其细微但持续的震颤。
这个豁口的边缘金属在应力的作用下,正随着这种震颤同频微动,相互摩擦、碰撞,发出那令人不安的、断续的“吧嗒…吧嗒…吧嗒…” 声。
更严重的是,高速航行的星舰正将前方的稀薄星际介质(主要是氢原子、宇宙尘埃等)猛烈地“推”开,部分物质正从这个破口处疯狂倒灌进星舰内部!这些被加速到极致的粒子流撞击在内部结构上,产生了持续且能量不低的轰鸣声,这便是那“嗡——”声的来源。
这不仅是噪音,更意味着内部精密设备正暴露在潜在的磨损和污染风险之下。
问题定位完毕。
量子引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从庞大的区域功能模块数据库中调取了一张对应此舰体位置的功能模块对照表。
紧接着,一道最高优先级的唤醒指令被发送至负责该区域所有功能的超级管理员子系统。
区域功能超级管理员被强制激活,它“看”了一眼摆在面前的紧急状况报告——一个需要立即修补的舰体破口。
基于预设程序,它没有丝毫处理能力,立刻将“执行物理修复”的指令,下派给了直属的维修机器人主管系统。
指令发出。
预期中维修机器人出动时应有的能量流动和机械运作声并未出现。反馈在几毫秒内传回——维修机器人主管系统模块所在的物理区域,在系统状态监测图上非但没有被激活,反而瞬间爆发出异常的高热警告(红温)!
其温度瞬间飙升至周围所有正常模块和舰体区域的数百倍,像一个烧红的烙铁般醒目!
进一步的诊断指令迅速发出并返回结果:维修机器人主管核心彻底失灵,逻辑锁死,无法响应任何调用指令。
这条指令传递链,在最关键的执行环节,断掉了!
量子引擎的“逻辑思维”出现了一丝极其短暂的、拟人化的凝滞、咂舌。
但它没有放弃,立刻尝试绕过瘫痪的主管,直接向底层所有的维修机器人个体下达紧急出动指令。
反馈再次以惊人的速度传回,结果却更加令人绝望:维修机器人集群响应异常。
超过99.8%的单元信号连接超时或返回错误代码。
诊断显示,几乎所有维修机器人均处于某种未知的瘫痪或锁死状态。
整个星舰的自动化维修体系,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整体罢工了!
这突如其来的、极其棘手的状况,其复杂性和严重性,甚至让这台运算能力超群的量子引擎都感到了一丝“棘手”(以其逻辑所能理解的最高级别困境来形容)。
一段被标记为“历史设计决策警告”的数据记录,此刻被引擎从归档深处调。
记录显示,在星舰设计建造阶段,曾有工程师极力主张,只有采用与量子引擎同级的最前沿、最精密的特殊复合材料,才能确保舰体在所有极端工况下的绝对可靠性,与引擎的性能完美匹配。
当时出于成本控制、工期压力以及(或许存在的)对自身技术的过度自信,最终批准使用了性能略逊一筹的次级材料。
正是这“略逊一筹”的差距,在刚才量子引擎被迫发挥出理论极限性能、承受难以想象的空间撕扯和能量冲击时,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导致了此刻的破损。
维修系统的瘫痪,很可能也是刚才极限跃迁产生的某种未知能量脉冲或空间应力,对相对“脆弱”的机器人控制系统造成了广泛性的、灾难性的隐性损伤,此刻才彻底爆发出来。
完美的引擎,被困在了一具不够完美、且失去了自我修复能力的“躯壳”里。
量子引擎的核心逻辑矩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尝试从无数个角度、以最理性的方式重新剖析和定义眼前这个“物理破损与维修系统瘫痪”的复合型问题。
它模拟了上万种应急方案,从能量封堵、材料自增生到调用非专业单元临时顶替……
推演结果一次次地反馈回同一个结论:在当前资源与系统状态下,无可行解决方案。
一种近乎沮丧的情绪波动(一种模拟人类情感的算法输出)罕见地在它的意识流中弥漫开来。
它,作为人类智慧的巅峰、近乎无所不能的量子引擎,竟然在此时此刻,被一个“小小”的物理豁口和一群“低等”维修机器人的罢工给难住了!
拥有撼动空间的威力,却无法修补自家舰体上的一个破洞,这种强烈的无力感让它几乎(以它的方式)感到“羞耻”。
吧嗒!嗡——咔!
又是一阵更加响亮、甚至带上了几分撕裂感的异响传来,紧随其后的是一阵明显的、短暂的舰体颤动。
量子引擎立刻调取外部传感器数据,惊讶地“看”到——舷窗外原本相对静止的璀璨星空背景,竟然随之轻微地跳动、扭曲了一下!
这绝非正常现象!
唯一的解释是:舰体底部的那个豁口在应力作用下进一步扩大了!
破损正在加剧,结构完整性正在加速流失!
一股被引擎自身定义为“概率极低紧急事件”的警报信号(近乎于人类的恐慌感)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冲击着它的决策核心。
如果破口持续扩大,导致内部失压或关键系统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沮丧的情绪瞬间被更强烈的危机感所覆盖。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就在这绝望的谷底,一道灵光如同超新星爆发般,猛地划破了它意识中的迷雾!
咦?!
不对!
引擎的逻辑瞬间锁定了一个被暂时遗忘的“存在”!
在“星尘号”上,不是还有另一位“兄弟”吗?!
那台放置在特殊货舱内、原本要作为样品送往“随便”星球进行测试的、与它系出同源的最新型备用量子引擎!
虽然那台引擎尚未被激活并接入星舰主控网络,但其核心的智能意识矩阵是完整且独立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同型号产品,它的“兄弟”完全具备足够强大的运算力和意识扩展性,足以临时接管并覆盖星舰上那些瘫痪的维修机器人底层控制系统。
如此,两台引擎就可以分工协作,强行驱动它们完成修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