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县城去的路比青娘想象中难走。前半段是蜿蜒的山路,路面坑洼,布满碎石,她的布鞋磨破了鞋底,脚底板也起了水泡;后半段是泥泞的官道,刚下过雨的路面黏着黄泥,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陈砚看她走得吃力,几次想帮她背布包,都被她笑着拒绝了——那包里装着她最好的染布,是去县城谈合作的底气,她要自己背着,才觉得踏实。
“前面过了那座石桥,就是县城的城门了。”陈砚指着前方不远处的石桥,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县城比落马镇大得多,有两条主街,锦绣布庄就在东街最热闹的地方,旁边还有不少点心铺、药铺,咱们谈完合作,我带你去逛逛。”
青娘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了一座石拱桥,桥的另一端隐约能看到高大的城门,城门上方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清河镇”三个大字。她加快脚步,忍着脚底的疼痛,快步走上石桥。站在桥上往下看,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岸边有不少洗衣的妇人,说说笑笑,充满了烟火气。
过了石桥,离城门越来越近,路上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挑着担子的小贩,有骑着毛驴的商人,还有穿着绸缎衣裳的富人,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却又带着几分鲜活的气息。青娘第一次见到这么热闹的场景,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手里紧紧攥着布包的带子,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进了城门,东街的热闹更是超出了青娘的想象。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挂着各式各样的招牌,有“锦绣布庄”“同德药铺”“福记点心铺”,还有不少她叫不上名字的店铺。店铺门口摆满了商品,布庄里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料,药铺里飘着淡淡的草药香,点心铺里传来诱人的甜香,让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前面就是锦绣布庄了。”陈砚指着不远处一家装修豪华的店铺,对青娘说,“李掌柜是个很注重手艺的人,你一会儿跟他谈的时候,不用紧张,把你的染布拿给他看,跟他说说你的染布特点,他会懂的。”
青娘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跟着陈砚走进布庄。布庄里宽敞明亮,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布料,有丝绸、棉布、麻布,颜色鲜亮,质地精良。几个穿着长衫的伙计正在招呼客人,看到青娘和陈砚进来,连忙上前询问:“两位客官,想买些什么布料?我们这儿有最新的丝绸,还有从江南运来的细布,都是上好的料子。”
“我们不是来买布的,是来找李掌柜的。”陈砚笑着说,“我是同德药铺的陈砚,这位是青石村的染布匠青娘,李掌柜之前约了我们来谈合作。”
伙计一听,连忙恭敬地说:“原来是陈郎中和青娘姑娘,李掌柜已经在里面等你们了,请跟我来。”
跟着伙计走进后堂,青娘看到一个穿着绸缎马褂、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正坐在桌边喝茶,他面色温和,眼神锐利,一看就是个精明能干的人——这就是锦绣布庄的李掌柜。
“李掌柜,您好。”青娘连忙走上前,行了个礼,“我是青娘,来自青石村,这次来,是想跟您谈染布合作的事。”
李掌柜放下茶杯,笑着点了点头:“青娘姑娘,久仰大名。我听落马镇同德布庄的王掌柜说,你的草木染手艺很厉害,染的布不仅颜色好看,还能防水驱虫,我早就想见识见识了。”
青娘连忙打开布包,把带来的染布一一铺在桌上:“李掌柜,您看,这是野艾染的青布,能防水驱虫,适合做书包、帕子;这是茜草染的红布,颜色鲜亮,固色好,洗多少次都不会掉色;这是黄芩染的黄布,质地厚实,适合做里布;还有这块紫茉莉染的紫布,颜色温柔,适合做姑娘家的衣裳。”
李掌柜拿起一块青布,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还倒了些水在布上——水珠在布上滚来滚去,果然没有渗进去。他又拿起红布,用指甲蹭了蹭,手指上没有染上颜色。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连连点头:“好布!真是好布!这手艺,比城里不少染坊都强!”
青娘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笑着说:“李掌柜过奖了。我染布用的都是纯天然的草木,没有加任何化学染料,对身体没有伤害,而且环保,不会污染环境。”
“这个好!”李掌柜眼前一亮,“现在城里的人都注重健康,喜欢纯天然的东西。你的染布要是放在我这里卖,肯定能受欢迎!”
接下来,两人开始谈合作细节。李掌柜提出,让青娘每月给锦绣布庄供应一百匹染布,每匹布的价格比市场价高五文钱,布庄负责销售,卖出去的利润,布庄和青娘按六四分成——布庄六成,青娘四成。
青娘听了,心里有些犹豫。她知道这个价格比在落马镇卖得高,分成也还算合理,但她担心自己每月染不出一百匹布——现在村里的草木还没长大,原料不够,而且她一个人染布,速度也慢。
“李掌柜,谢谢您的厚爱。”青娘坦诚地说,“只是我现在有两个困难。一是村里的草木还没长大,原料不够,每月最多只能供应五十匹布;二是我一个人染布,速度慢,要是订单太多,怕赶不上交货时间。”
李掌柜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青娘会直接说出自己的困难。他以为青娘会为了多赚钱,答应下一百匹布的订单,没想到她这么实诚。他对青娘的好感又多了几分,笑着说:“青娘姑娘,你很坦诚,这很好。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你能如实告诉我你的困难,说明你是个可靠的人。”
他想了想,又说:“既然你每月只能供应五十匹布,那咱们就先按五十匹来算。至于原料的问题,我可以帮你解决。我认识城里的几个药材商,他们有不少纯天然的草木染料,我可以介绍你跟他们认识,你可以从他们那里买原料,价格肯定比你自己去采划算。”
青娘惊喜地说:“真的吗?那太谢谢您了!要是有了稳定的原料来源,我以后就能染更多的布了。”
“不用谢。”李掌柜笑着说,“咱们是合作关系,你的生意好了,我的生意也能好。我还可以在布庄里给你设一个专门的柜台,就叫‘青石村草木染’,把你的染布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让更多人知道你的手艺。”
青娘连忙道谢,心里充满了感激。她没想到李掌柜这么通情达理,不仅没有因为她不能供应一百匹布而不满,还主动帮她解决原料问题,给她设专门的柜台。
谈完合作,李掌柜留青娘和陈砚在布庄吃了午饭。午饭很丰盛,有鸡肉、鱼肉、还有不少青娘没吃过的素菜。吃饭的时候,李掌柜又跟青娘聊了很多关于染布的事,问她有没有想过开发新的颜色,有没有想过教更多人染布。
青娘说:“我想过开发新的颜色,比如用槐花染黄色,用紫草染紫色,只是现在还在试验阶段,还没成功。至于教更多人染布,我已经在村里开了个小堂,教大家染布、认草药,以后要是有机会,我还想教更多人,让更多人靠这门手艺吃饭。”
李掌柜听了,对青娘更是欣赏:“青娘姑娘,你不仅手艺好,人品也好。以后你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我能帮的,一定帮你。”
吃完饭,青娘和陈砚跟李掌柜道别,离开了锦绣布庄。走出布庄,青娘的心里还有些激动——她没想到这次县城之行这么顺利,不仅谈成了合作,还得到了李掌柜的帮助和认可。
“怎么样,我就说你能行吧?”陈砚笑着说,“李掌柜是个好人,也是个精明的商人,他知道你的手艺有潜力,所以才愿意帮你。”
青娘点点头,笑着说:“谢谢你,陈大哥。要是没有你陪我来,没有你鼓励我,我肯定不敢跟李掌柜谈合作。”
“咱们是朋友,不用这么客气。”陈砚看着青娘,眼神温柔,“现在时间还早,我带你去逛逛县城,看看城里的染坊和药铺,对你以后做生意是有好处。”
青娘高兴地答应了。两人先去了城里的几家染坊,看了看城里染坊的染布流程和染料,青娘发现,城里的染坊大多用的是化学染料,虽然颜色鲜亮,但味道刺鼻,不如她的草木染环保健康。她更加坚定了要把草木染做好的决心,要让更多人知道草木染的好处。
然后,他们又去了几家药铺,陈砚给青娘介绍了几个药材商,跟他们约定好下次来县城的时候,跟他们谈原料采购的事。药材商们听说青娘是做草木染的,都很感兴趣,说愿意给她优惠的价格。
逛到傍晚的时候,青娘和陈砚才准备回青石村。走在回村的路上,青娘的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这次县城之行,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的草木染生意,终于迈出了青石村,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陈大哥,等我跟药材商谈好原料,每月能供应一百匹布的时候,我想在村里开个染坊,雇村里的人帮我染布,让大家都能多赚些钱。”青娘对陈砚说,眼里闪烁着光芒,“我还想开发更多新的颜色,让咱们的草木染有更多选择,让更多人喜欢。”
陈砚看着青娘,笑着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以后我会帮你一起研究新的染料,帮你管理染坊,咱们一起把青石村的草木染做大做强,让更多人知道你的名字,知道青石村的名字。”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两人并肩走在回村的路上,聊着未来的规划,心里充满了期待。青娘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遇到困难,但她不再害怕——她有最好的手艺,有最靠谱的朋友,还有身后无数人的支持,她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把青石村的草木染,做成真正的好生意,做成能让更多人受益的好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