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气像一层轻纱,笼罩着山脚的青石路。青娘背着竹制茶箱,站在路口,静静等待。她的心中有一丝激动,也有一丝紧张。今天,是她与沈行舟约定进山的日子。
“青娘!”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雾中传来。
青娘抬头,看见沈行舟提着一只竹篮,从雾中走来。他身着粗布短褂,腰间系着一根麻绳,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
“沈公子,久等了。”青娘微笑着行礼。
沈行舟摆手:“叫我行舟就好。山路湿滑,我们早些出发吧。”
青娘点头,两人并肩向山中走去。
二
山路蜿蜒向上,两旁是茂密的竹林。竹叶上挂着昨夜的雨水,微风一吹,便洒下一串串晶莹的水珠。青娘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竹子和泥土的清香。
“这是我家祖传的茶园,在南山的半腰上。”沈行舟边走边介绍,“那里海拔高,云雾多,茶叶的香气特别好。”
青娘认真听着,不时在心中记下地形和方位。她知道,这些信息对今后的直采合作非常重要。
走到一处陡坡,路面泥泞湿滑。沈行舟停下脚步,转身对青娘说:“这里比较难走,我来扶你。”
青娘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了手。两人的手轻轻一碰,青娘心中微微一颤,却很快恢复了平静。
三
中午时分,他们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山坡。山坡上,一排排茶树整齐地排列着,茶叶在阳光下泛着翠绿的光泽。远处的山峰被云雾环绕,宛如仙境。
“到了,这就是我家的茶园。”沈行舟的眼中闪过一丝自豪。
青娘快步走到茶树前,蹲下身子,仔细观察茶叶的生长情况。她轻轻拨开一片叶子,露出下面细嫩的芽头。
“一芽两叶,标准。”她满意地点头,“而且芽头饱满,叶片厚实,这是高山茶的特征。”
沈行舟微笑:“青娘果然懂茶。”
青娘站起身,环顾四周,对这里的环境赞不绝口:“这里的生态环境很好,没有污染,茶叶的品质自然有保障。”
四
沈行舟带着青娘来到茶园旁的一间小木屋。木屋内,摆放着几张竹椅和一张木桌。桌上,已经放好了一套简易的茶具。
“青娘,尝尝今年的新茶。”沈行舟说着,熟练地烧水、置茶、注水。
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香气清雅持久。青娘轻啜一口,眼中闪过惊喜:“好茶!香气清高,滋味甘醇,回甘持久。这正是我想要的高山茶。”
沈行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能得到青娘的认可,我很高兴。”
两人边喝茶边聊,从茶叶的种植聊到采摘,从制茶的工艺聊到市场的销售。青娘惊讶地发现,沈行舟虽然年纪不大,却对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五
下午,青娘提出要亲自体验采茶。沈行舟递给她一个竹篮和一把小剪刀,耐心地教她如何挑选一芽两叶的茶叶。
“采茶要轻,不能用力过猛,否则会损伤茶叶。”沈行舟示范着,“而且要选择上午采摘,这时的茶叶水分含量适中,香气最好。”
青娘认真学习,很快就掌握了要领。她的动作越来越熟练,竹篮里的茶叶也渐渐多了起来。
“青娘,你学得真快。”沈行舟赞叹道。
青娘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微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亲手采茶,感觉很特别。”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照在青娘的脸上,她的笑容显得格外灿烂。沈行舟看着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喜悦。
六
傍晚时分,他们将采好的茶叶带回小木屋。沈行舟的母亲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到青娘,热情地招呼她进屋休息。
“青娘,路上辛苦了。”沈母递来一条毛巾,“山里的夜晚凉,你要多穿件衣服。”
青娘接过毛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多谢沈母。”
晚饭是简单的农家菜,却充满了山野的清香。青娘吃得津津有味,不时称赞沈母的手艺。沈母笑得合不拢嘴,对青娘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饭后,沈行舟带着青娘来到屋外的小山坡。山坡上,摆放着几个竹筛,里面是正在晾晒的茶叶。
“这是萎凋的过程,让茶叶失去一部分水分,便于后续的杀青。”沈行舟解释道。
青娘认真观察,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沈行舟一一解答,两人的交流越来越投机。
七
夜深了,山里静悄悄的,只有虫鸣声和偶尔的风声。青娘躺在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睡。她的脑海里不断回放着今天的所见所闻——美丽的茶园、清澈的茶汤、热情的沈母,还有沈行舟那双真诚的眼睛。
她知道,这次进山不仅是为了寻找优质的茶叶,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她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与善良,也感受到了沈行舟对茶的热爱与执着。
“青娘,”她在心中轻声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八
第二天一早,青娘和沈行舟一起去查看茶叶的萎凋情况。经过一夜的晾晒,茶叶的水分已经达到了理想的程度。沈行舟开始准备杀青。
“杀青是制茶的关键步骤,温度和时间的掌握非常重要。”沈行舟一边烧火一边说,“温度太低,茶叶会发红;温度太高,茶叶会焦。”
青娘认真观察每一个细节,不时在茶路笔记上记录。她知道,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对今后的合作至关重要。
杀青完成后,沈行舟又进行了揉捻和烘干。每一个步骤,他都做得一丝不苟。青娘看在眼里,心中对沈行舟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九
中午,他们泡了一壶刚制成的新茶。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甘醇。青娘细细品味,眼中满是赞叹:“这是我喝过的最好的高山茶之一。”
沈行舟微笑:“能得到青娘的认可,是我的荣幸。”
青娘放下茶杯,认真地说:“行舟,我想与你签订直采协议。我希望能够长期采购你家的茶叶。”
沈行舟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真的吗?青娘,我当然愿意。”
青娘点头:“不过,我有几个条件。第一,茶叶必须保证一芽两叶的标准;第二,每一批茶叶都要经过我的验收;第三,价格要合理,并且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
沈行舟郑重地点头:“我都答应。青娘,你放心,我一定会保证茶叶的品质。”
十
下午,青娘和沈行舟在小木屋的桌前,起草了一份简单的直采协议。协议中明确了茶叶的品质标准、验收方式、价格原则和交付时间。虽然条款简单,却体现了双方的诚意和信任。
“我们可以先签这份简易协议,等我回城后,再请人拟定正式的合同。”青娘说。
沈行舟点头:“好。”
两人郑重地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青娘的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她知道,这不仅是一份商业协议,更是一份友谊的见证。
十一
傍晚,青娘站在茶园旁,望着远处的群山。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茶树上,整个茶园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她深吸一口气,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青娘,明天我送你下山吧。”沈行舟走到她身边,轻声说。
青娘点头:“好。”
两人并肩站在山坡上,静静地看着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只剩下他们和这片美丽的茶园。
十二
夜深了,青娘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两天的经历。她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感激沈行舟的真诚与热情,感激沈母的淳朴与善良,也感激这片土地孕育出如此优质的茶叶。
她知道,这次进山只是一个开始。今后,她还会多次来到这里,与沈行舟一起,将这片茶园的好茶带给更多的人。
“青娘,”她在心中默念,“你的茶路,才刚刚开始。”
十三
第二天一早,青娘和沈行舟告别了沈母,踏上了下山的路。一路上,两人并肩而行,不时交流着对未来的设想。
“青娘,等你回城后,一定要告诉我试茶会的情况。”沈行舟说。
青娘点头:“好。我也会尽快将正式的合同寄给你。”
走到山脚,青娘停下脚步,转身对沈行舟说:“行舟,谢谢你这两天的照顾。”
沈行舟微笑:“我们是朋友,也是合作伙伴。以后,还要互相照顾。”
青娘点头,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都明白,这段因茶结缘的情谊,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十四
回到茶肆,青娘第一时间将进山的见闻告诉了阿福和陆砚。阿福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陆砚则认真询问了茶叶的品质和价格情况。
“青娘,恭喜你找到了这么好的货源。”陆砚微笑着说,“试茶会的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了,就等你的好茶了。”
青娘点头:“我会尽快安排第一批茶叶的运输。”
她顿了顿,又道:“陆兄,我想在试茶会上推出两个系列的产品——高端的‘云雾高山茶’和中端的‘雨前春茶’。这样既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又能保证销量。”
陆砚赞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
十五
夜深了,青娘独自坐在柜台前,翻看着进山时记录的茶路笔记。每一页,都充满了她对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她知道,自己的商业智慧不仅在于找到好的货源,更在于如何将这些好茶以最合适的方式带给消费者。
她合上笔记,抬头望向窗外。月光如水,洒在茶肆的瓦檐上。青娘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知道,属于她的茶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