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凉,城里的茶铺却因直采茶的稳定到货而暖意融融。青娘在账房里翻着簿册,看着一行行整齐的数字,心里踏实了许多。自从与山里茶农立了直采契书,店铺的月单稳了,老客的口碑也回来了。只是,茶路漫长,她知道,仅凭一家之力,很难抵御所有的风险。
\"掌柜的,沈公子来了。\"阿成掀帘而入,带来一阵凉风。
青娘抬头,只见沈行舟风尘仆仆地走进来,身上还带着一丝草原的气息。他将一个布包放在桌上,打开,里面是几小包不同色泽的茶叶。
\"这是我从草原回来时,在沿途驿站收集的茶样。\"沈行舟笑道,\"你尝尝,或许能找到新的路子。\"
青娘取了最上面的一包,打开,一股清香扑鼻。她按规程取了些许,用滚水冲泡。茶汤清澈,入口甘甜,回甘绵长。她微微点头:\"这茶不错,产自何处?\"
\"是南边新开的茶园,因路远,少有人知。\"沈行舟坐下,看着她,\"我想,如果我们能把这条茶路也打通,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货品种类,还能让更多的茶农受益。\"
青娘沉吟片刻,翻开簿册,在上面写下\"南路探索\"四字。她抬头看向沈行舟:\"路是要走的,但我们不能盲目。先把眼前的茶路互助契推广开,再谈扩展。\"
沈行舟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这次去草原,我看到了许多小茶商因税关刁难、路途艰险而被迫关门。如果我们的互助契能被更多人接受,大家抱团取暖,这条路会好走很多。\"
青娘起身,从柜中取出一卷新的契书,放在桌上。这是她和沈行舟几日来反复推敲的\"茶路互助契\"修订稿,上面除了原有的三条约定,又新增了两条:共享茶引防伪法与损耗共证。
\"明日,我想邀请城中几家有信誉的商号来店里商议。\"青娘道,\"你去联系一下同顺商号和裕丰商号,我去请恒昌票号的李掌柜。有票号的支持,我们的契书会更有分量。\"
沈行舟应声起身:\"好,我这就去。\"
他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青娘一眼,似乎有话要说。青娘抬眸,眼中带着询问。沈行舟微微一笑,终究没有开口,转身离去。
次日,青记茶号的院子里摆了几张八仙桌,桌上放着簿册、契书和几样茶点。受邀的商号掌柜们陆续到齐,大家寒暄落座。
青娘首先开口:\"诸位掌柜,今日请大家来,是想与大家商议一件关乎茶路兴衰的大事。\"她将互助契放在桌上,\"这是我与沈公子草拟的茶路互助契,上面有五条约定,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同顺商号的王掌柜拿起契书,仔细阅读。片刻后,他抬头道:\"青掌柜,这契书的心意是好的,但'薄利多销'这一条,恐怕难以施行。我们经商,图的就是利润,若都薄利,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青娘笑了笑:\"王掌柜的顾虑,我明白。但所谓薄利,并非无利。我们要的是稳定的利润,而非一时的暴利。茶路稳定了,客源多了,薄利也能积少成多。况且,若茶路因无序竞争而崩坏,大家都无利可图。\"
裕丰商号的刘掌柜点头附和:\"青掌柜说得有理。我觉得'遇困互帮'和'封签统一'这两条尤其重要。上次我的茶车在清风渡遇到水涨,若不是有人相助,恐怕要全军覆没。\"
恒昌票号的李掌柜一直沉默,此刻开口道:\"若诸位愿意签下此契,票号可以为大家提供低息贷款,以解周转之需。但有一个条件——所有互助行为,必须记录在簿,以备查验。\"
青娘立即应道:\"这是自然。我们会设一本'互助簿',记录每一次互助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这样,既能防止有人滥用互助之名谋取私利,也能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互助的价值。\"
众掌柜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阿成匆匆跑进来:\"掌柜的,税关的刘差头又来了,说要检查我们的茶引。\"
青娘眉头微皱。昨日才查验过,今日又来,显然是故意刁难。她起身道:\"诸位稍候,我去看看。\"
院子里,刘差头带着几名差役站在茶仓门口,面色不善。见青娘出来,他皮笑肉不笑地说:\"青掌柜,听说你今日召集了许多商号,想必是有什么大事。我来,是例行查验。\"
青娘淡淡一笑:\"刘差头客气了。查验可以,但请按规程来。\"她让人取来茶引和封签,\"这些都是官府核发的,请过目。\"
刘差头接过,翻了几页,忽然指着其中一张茶引道:\"这张茶引,封签与编号不符,恐有伪造之嫌。\"
青娘心中一凛。她知道这张茶引是真的,封签也是她亲手贴上的。刘差头这么说,显然是找茬。她不动声色地取出一枚小小的竹签:\"刘差头,我们的茶引都有防伪竹签,上面有特殊的纹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你若不信,可以请府衙的人来验。\"
刘差头一愣,没想到青娘还有这一手。他眼珠一转,又道:\"就算茶引是真的,你们的互助契,恐怕也不合规矩。聚众立契,形同结党,这可是犯法的。\"
院子里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众掌柜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
就在此时,沈行舟从人群中走出,手中拿着一卷文书:\"刘差头,这是府衙新颁布的'茶路章程',上面明确写着鼓励茶商互助,以稳定茶路。我们的互助契,完全符合章程。\"
刘差头脸色一变,接过文书一看,果然如沈行舟所说。他冷哼一声:\"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打扰了。\"说罢,带着差役悻悻离去。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众掌柜们纷纷称赞青娘和沈行舟的机智与镇定。
李掌柜感慨道:\"今日之事,让我看到了互助的力量。若不是大家在此,恐怕又要被税关刁难。\"
青娘微笑道:\"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互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
她将\"互助簿\"放在桌上:\"从今日起,这本簿册正式启用。\"
众掌柜们依次在互助契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按了手印。沈行舟最后一个签字,他的手微微一顿,似乎想到了什么。青娘看在眼里,心中有些疑惑。
傍晚,客人散尽,院子里恢复了宁静。青娘收拾着桌上的契书和簿册,沈行舟却没有离开。
\"青娘,\"他忽然开口,声音有些低沉,\"我有件事,想与你商量。\"
青娘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他:\"何事?\"
沈行舟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青娘:\"这是我父亲写来的信。他希望我能回北方接管家族的商号。\"
青娘一怔,接过信,却没有打开。她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那你……打算回去吗?\"
沈行舟看着青娘,沉默了片刻:\"我还在考虑。北方的商号需要我,但这里的茶路,也离不开你。\"
青娘垂下眼帘,轻声道:\"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沈行舟苦笑了一下:\"你总是这样,把所有的情绪都藏在心里。青娘,我……\"
他话未说完,门外忽然传来阿成的声音:\"掌柜的,不好了!城南的茶仓着火了!\"
青娘和沈行舟对视一眼,同时起身,朝门外奔去。
城南的茶仓外,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附近的百姓纷纷赶来帮忙救火。青娘和沈行舟冲到最前面,指挥大家打水、搬茶箱。
\"先救靠近门口的几箱!\"青娘大声喊道,\"那是老客的货!\"
沈行舟一边搬箱子,一边回头对青娘说:\"你先退后,这里危险!\"
青娘却摇头:\"我要看着这些茶平安无事。\"
火势越来越大,灼热的空气让人窒息。就在此时,一根燃烧的横梁突然断裂,朝青娘砸来。沈行舟眼疾手快,一把将青娘推开,自己却被横梁擦中了肩膀,顿时鲜血淋漓。
\"行舟!\"青娘惊呼,扑到他身边。
沈行舟忍着疼痛,对青娘笑了笑:\"我没事,你别怕。\"
火终于被扑灭了。虽然损失了一些茶箱,但幸好大部分货物都被抢救出来。青娘看着满身灰尘和血迹的沈行舟,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她忽然意识到,有些话,如果现在不说,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行舟,\"她轻声道,\"无论你选择去北方还是留在这里,我都希望……能与你一起走下去。不只是生意上的伙伴。\"
沈行舟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惊喜与不敢置信:\"青娘,你……\"
青娘微微一笑,眼中带着坚定:\"我答应你。\"
沈行舟愣了片刻,随即笑了。那笑容,如同火光映照下的茶路,温暖而明亮。
他握住青娘的手,郑重地说:\"好,那我们就一起,把这条茶路走到底。\"
夜已深,茶仓外的余烬还在冒着青烟。青娘和沈行舟并肩坐在台阶上,看着满天的繁星。
\"明天,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互助簿补完整。\"青娘道,\"把今日的损失和救助情况,一一记录在册。\"
沈行舟点头:\"好。第二件事,是去府衙报备,让他们认可我们的互助契。\"
青娘笑道:\"第三件事,是去看看那些在火中受损的茶,能不能想办法补救。\"
沈行舟侧头看着她,眼中满是爱意:\"还有第四件事。\"
青娘疑惑地看着他。
沈行舟握住她的手,认真地说:\"等茶路稳定下来,我们就成亲。\"
青娘的脸颊泛起红晕,她轻轻点头:\"好。\"
次日清晨,青娘和沈行舟一起走进府衙,将茶路互助契呈给了知府大人。知府翻阅后,对他们的做法赞不绝口,当场提笔写下\"茶路互助,功在千秋\"八个大字,以示表彰。
消息传出,城中茶商纷纷响应,加入互助契的行列。茶路,因为这份契书,变得更加稳定;而青娘和沈行舟的故事,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他们知道,前路依旧漫长,依旧会有风雨。但只要两人携手,互帮互助,就没有走不完的茶路,也没有渡不过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