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江南的风带着桂花香漫过青娘染坊与茶铺的街巷。染坊内,沈行舟正带着伙计们赶制宫廷的冬衣染布,“暖阳黄”的布料在晒布架上铺展开来,像落了一地的碎金;隔壁茶铺里,温景然则陪着西域商人挑选“茶染套装”,瓷染茶罐配着浅绿茶席,引得商人频频点头,当场定下两百套的订单。
青娘坐在账房内,核对完染坊与茶铺的月度账目,嘴角扬起笑意。这半年来,染坊的宫廷订单稳步推进,南洋与京城的客源不断;茶铺的“茶染套装”从江南火到北方,甚至打开了西域市场,利润比去年翻了近一倍。她拿起温景然刚送来的西域商路清单,正盘算着下次补货的时间,茶铺的林掌柜突然慌慌张张跑了进来:“东家,不好了!刚有几个客人来买茶席,说咱们的‘布瓷’茶席洗了两次就褪色,还说要去官府告咱们欺诈!”
青娘心里一沉,立刻放下清单:“带我去看看!”她跟着林掌柜赶到茶铺,只见三个穿着体面的客人正举着一块褪色的茶席,围着伙计大声争执。“我花了二两银子买的茶席,才洗两次就从‘碧波绿’变成了浅灰蓝,你们这不是骗人是什么?”为首的客人怒气冲冲地说,周围已经围了不少看热闹的街坊。
青娘走上前,接过茶席仔细查看。这块茶席的布料纹理粗糙,染色层不均匀,边缘还有细微的起球痕迹,根本不是染坊出品的“布瓷”布——染坊的“布瓷”布经过瓷釉糊固色,即便反复清洗也不会轻易褪色,布料质感更是细腻光滑。“这位客官息怒,”青娘语气平静,“这块茶席并非咱们青娘茶铺的正品。您看,咱们的茶席边角都绣着‘青’字小印,布料摸起来像瓷器般温润,而这块不仅没有印记,质地还很粗糙。”
她转身让伙计拿出正品茶席,两者一对比,高下立判。围观的街坊纷纷点头:“难怪我家的茶席洗了好几次都没事,原来这是假货!”为首的客人愣了愣,脸色稍缓:“我是在巷口的小摊上买的,摊主说这是你们茶铺的尾货,便宜卖……看来是我被骗了。”
一场风波看似平息,青娘却没掉以轻心。她让温景然去巷口及周边市集查看,果然发现不少小摊在售卖仿冒的“茶染套装”,仿冒的染布颜色暗沉,瓷染茶罐做工粗糙,价格却比正品低了一半,不少百姓因贪便宜而上当。
“这些仿冒品若是继续流通,不仅会坏了咱们的名声,还会抢了正经生意。”温景然回来后,脸色凝重地说,“我问过摊主,他们说仿冒的染布是从江北一个小染坊进的,茶罐则是本地小瓷窑烧制的,背后似乎有人在统一供货。”
青娘皱起眉:“江北的染坊?咱们之前从未和那边有过往来,他们怎么会模仿咱们的融合工艺?”沈行舟这时从染坊过来,手里拿着一块仿冒的“烟雨蓝”布料:“你看这染料配比,虽然粗糙,却能看出是模仿咱们的蓼蓝加艾草汁配方,只是他们没有瓷釉固色的核心技术,所以颜色容易褪。能知道这个配方的,要么是咱们身边的人,要么是来取经的同行里出了内鬼。”
三人立刻排查。染坊与茶铺的伙计都是知根知底的老熟人,研习班的学徒也都忠心耿耿;而来取经的同行中,唯有江北的赵掌柜曾多次打探瓷釉固色的细节,当时青娘虽有所保留,却也说了些基础原理。“多半是这赵掌柜搞的鬼。”沈行舟语气笃定,“他上次来取经时,就对‘布瓷’工艺格外上心,还偷偷让伙计记下了咱们的染料种类,当时我就觉得他不对劲。”
正当他们准备派人去江北核实,染坊那边又出了问题。负责给宫廷供料的原料商突然派人来,说苏木、蓼蓝等染料被人恶意哄抬价格,原本十两银子一斤的苏木,现在涨到了二十两,还说若是要货,必须先付定金,且供货时间不定。“宫廷的冬衣染布急需苏木,若是断了料,肯定会耽误工期。”沈行舟急道,“我联系了之前的备用供应商,他们说原料都被人提前订走了,根本没货。”
屋漏偏逢连夜雨,京城那边也传来消息——雅致阁收到一批仿冒的“笔墨套”,客户以为是雅致阁与青娘染坊合作的次品,不仅退了单,还要求赔偿损失。苏掌柜虽相信青娘的手艺,却也急着让她解决问题,否则就要暂停合作。
一连串的变故让团队人心惶惶。染坊的伙计担心断料后丢了活计,茶铺的伙计则怕仿冒品影响生意,连研习班的学徒都有些不安。阿树找到青娘,犹豫着说:“东家,要不咱们先涨价?这样就算原料贵了,也能保本。”青娘摇摇头:“涨价只会让百姓更倾向于买仿冒品,反而得不偿失。当务之急是找到仿冒源头,稳住原料供应,同时让百姓认清正品。”
三人再次分工:沈行舟留在江南,一方面安抚团队情绪,调整染坊工序,用现有原料优先赶制宫廷订单;另一方面联系江南染坊联盟的掌柜们,询问是否有多余原料,暂时缓解断料危机。温景然则带着两个可靠的伙计,乔装成商人去江北,查明赵掌柜的染坊是否在生产仿冒品,以及背后的供货网络。青娘则负责茶铺与京城的事宜,她先让伙计们在茶铺门口张贴正品鉴别指南,每天安排学徒演示真假茶席的区别;再亲自写信给苏掌柜,说明情况,并寄去一批正品“笔墨套”作为补偿,承诺会尽快解决仿冒问题,保住了雅致阁的合作。
温景然出发后,江南的原料危机暂时得到缓解。江南染坊联盟的张老爷等人念及青娘之前的帮助,纷纷匀出部分苏木与蓼蓝,虽数量不多,却足够支撑宫廷订单的赶制。沈行舟也调整了工艺,将剩余的瓷釉粉末优先用于高端订单,基础订单则暂时改用传统固色方法,确保质量不打折扣。
可没过几日,新的麻烦又出现了。有百姓拿着仿冒染布,说是在青娘染坊的分销点买的,闹到了官府。县太爷虽知道青娘的名声,却也不得不按规矩传她问话。幸好青娘早有准备,带了正品与仿冒品的对比样本,还有分销点的出货记录,证明那百姓买的并非分销点的货物。县太爷当场判定百姓被欺诈,并下令严查市场上的仿冒品。
从官府出来,青娘的心情却格外沉重。她知道,这一系列的危机绝非偶然,而是有人故意针对“青娘染坊”与茶铺,想要彻底搞垮她们的生意。仿冒品、原料哄抬、恶意闹事,环环相扣,背后定有周密的计划。
傍晚,青娘坐在染坊的廊下,看着晒布架上的正品染布,心里暗暗打定主意。不管背后是谁在搞鬼,她都不能退缩——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意,更是为了跟着她的伙计、学徒,还有信任她手艺的客户。沈行舟端来一杯热茶,递到她手里:“别担心,温先生很快就会有消息,咱们现在稳住阵脚,等查明源头,一定能解决问题。”
青娘接过热茶,暖意从指尖传到心底。她看着沈行舟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她知道,危机已经埋下,接下来的路必定充满波折,但只要有伙伴在身边,有手艺在手中,有诚信在心里,她就有信心渡过难关。只是她没想到,这场危机的背后,藏着一个她从未想过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