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城的边境商贸会还有十日才开幕,青娘一行人抵达时,沈行舟早已提前租下了城南一处靠近市集的宅院,既作落脚之地,也临时改造成染坊与茶叶加工坊。宅院后门正对张掖城最大的便民市集,白日里人声鼎沸,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粮米、布料、药材、瓜果等货物摆满街巷,烟火气十足。
“这市集人流量极大,正好能先试销咱们的酸枣叶茶和纹样布料。”青娘站在宅院后门,望着市集里摩肩接踵的人群,眼中满是盘算,“商贸会是对接大商户的,市集则能触达普通百姓与小商贩,两者结合才能把生意做透。”
沈行舟早已备好了摊位物料,笑着附和:“我已让人把摊位设在市集入口的显眼处,还做了块‘流云染坊·特色茶布’的木牌,咱们今日就开张试业。”
温景然则忙着安排戏班的事,插话说:“戏班的戏台搭在市集中央,明日开始演出。我跟伙计们说了,演出时多提几句你的布料和茶叶,保准能引着人去你摊位。”
三人分工明确,青娘带着伙计们整理布料样品与茶叶,将渐变染的粗布、戏文纹样的绸缎一一摆好,又把酸枣叶茶、枸杞叶茶分装成小袋,配上简易的纸包,写上“酸甜解腻”“清热解渴”的字样;沈行舟去市集里的木匠铺,定制了几个分层的茶叶架与布料展示架,还特意让人打了个小茶桌,方便现场泡茶试喝;温景然则带着戏班伙计去戏台调试锣鼓,顺带张贴演出海报,海报上特意印了青娘染的戏袍纹样,注明“戏服由流云染坊定制”。
等一切收拾妥当,日头已升至正中,市集里的人流也到了最盛的时候。青娘的摊位刚摆好,就有一个提着菜篮的老妇被鲜亮的布料吸引:“姑娘,这布怎么染得这么好看?我想给孙女儿做件肚兜,能不能染块小些的碎花布?”
“阿婆当然可以。”青娘笑着拿出一小块素布,“您想要什么花色?我这儿有月季、兰草的纹样,当场就能给您试样。”
她手脚麻利地用防染浆勾勒出月季纹样,浸入淡粉色染液中。不过半炷香时间,一块带着浅粉月季的小布料就染好了,晒干后色泽鲜亮,纹样精致。老妇看得欢喜,当即付了钱,还拉着身边的邻里过来:“快来看啊,这姑娘染的布又好看又快,手艺绝了!”
借着老妇的宣传,摊位前很快围满了人。有个卖豆腐的小贩想要染块耐磨的青布做豆腐包,青娘特意给他用了加固色牢度的配方;有个书生想要染块带竹纹的素色绸缎做书囊,青娘按着他的要求调整纹样疏密;还有些妇人好奇地指着酸枣叶茶,青娘便现场泡了几杯,递给大家试喝。
“这茶酸甜可口,比普通的粗茶好喝多了!”
“给我来两袋!正好夏天解暑!”
“我要五袋,给家里老人孩子都尝尝!”
试喝的人纷纷下单,布料订单也源源不断。阿木拿着纸笔不停记录,两个伙计忙着打包茶叶、整理布料,青娘则专注于现场定制试样,忙得不可开交。沈行舟处理完物料回来,见摊位前挤得水泄不通,立刻上前帮忙,帮着算钱、递货,动作娴熟利落。
午后,市集中央突然响起锣鼓声,温景然的戏班开始演出了。《穆桂英挂帅》的唱腔一响起,市集里的人流顿时往戏台方向涌去。青娘有些担心摊位冷清,却没想到没过多久,就有不少看戏的人循着海报上的纹样找来:“姑娘,戏台上海报上的戏袍纹样,就是你这儿染的?给我染块一样的,我要做件披风!”
原来温景然特意在戏词里加了几句“戏袍染自流云坊,色泽鲜亮质又强”,还让穿新戏服的戏子在戏台边走动展示。这下不仅摊位前的人没少,反而比之前更多了,连几个市集里的小布店掌柜也闻讯赶来,定下了批量进货的订单。
忙碌间,青娘不慎被染缸边缘的木刺扎破了手指,鲜血渗出。沈行舟见状,立刻拉过她的手,从怀中掏出伤药,小心翼翼地帮她包扎:“仔细些,别感染了。剩下的活让伙计们先顶着,你歇会儿。”
他的动作轻柔,指尖带着温热的触感,青娘脸颊微热,轻声道谢:“不碍事,忙完这阵就好。”
温景然趁着戏班中场休息过来,看到这一幕,眼底闪过一丝笑意,递过一沓订单:“刚有几个看演出的军官家眷,托我定下的定制布料,要染成戏里穆桂英的战裙色,还要绣纹搭配。”
青娘接过订单,见上面写着不少高端绸缎的定制需求,心中一喜:“太好了!这可是咱们打开张掖城富户市场的好机会。”
夕阳西下时,市集里的人流渐渐散去。青娘与伙计们清点账目,发现一天下来,茶叶卖了两百多袋,布料订单也有三十多个,连小布店的批量订单都订了二十匹。阿木笑得合不拢嘴:“青娘姑娘,这市集的生意也太好做了!比在武威城还红火!”
“这只是开始。”青娘笑着擦了擦额头的汗,“明日咱们多准备些茶叶和试样布料,再把染好的军官家眷定制布挂出来当样品,肯定能吸引更多人。”
沈行舟端来一盆温水,让她洗手:“别太累了,我已经让人去联系市集的粮铺掌柜,他说可以帮咱们代收原料,还能介绍几个做干货生意的商户,说不定能帮着推广茶叶。”
温景然则坐在一旁喝着茶,补充道:“我跟戏班的编剧商量了,明日加演一段小戏,专门讲你染布和做茶的故事,就叫《流云坊里俏掌柜》,保准能让你的名声传遍市集。”
青娘看着眼前的两人,心中暖意融融。从落霞渡到武威城,再到如今的张掖市集,正是有他们的并肩相助,她的生意才能一步步站稳脚跟。
第二日天不亮,青娘就带着伙计们忙着准备。刚把摊位摆好,就见昨日买酸枣叶茶的老妇带着一群妇人走来,每人手里都拿着布料:“青娘姑娘,我们都是来染布的!张婶要染嫁妆布,李嫂要染孩子的衣裳布,都听我的,来找你准没错!”
戏台那边的锣鼓声准时响起,温景然的戏班果然加演了那段《流云坊里俏掌柜》,戏里把青娘钻研染色技艺、用心做茶的故事演绎得生动感人。不少看戏的人被打动,纷纷涌向青娘的摊位,订单排起了长队。
沈行舟则按约定去见了粮铺掌柜,不仅谈妥了原料代收的事,还与几个干货商户达成合作——他们帮着代售酸枣叶茶,青娘则为他们染制专属纹样的包装布,互利共赢。
正午时分,市集里突然来了几个穿官差服饰的人,径直走到青娘的摊位前。为首的差役面色严肃:“你就是青娘?有人举报你无照经营,私设染坊,跟我们走一趟!”
摊位前的顾客顿时哗然,阿木急得上前辩解:“我们有落霞渡和武威城的经营凭证,不是无照经营!”
青娘却很镇定,从怀中掏出沈行舟之前帮她办理的流动商户凭证,递给差役:“差役大哥,这是我的凭证,上面有官府印章,绝非私设染坊。想必是有人误会,或是故意造谣。”
差役接过凭证仔细查看,脸色稍缓,却还是坚持:“凭证是真的,但张掖城有规定,外来商户需在本地官府备案。你先跟我们去府衙备案,办好手续再做生意。”
“我跟你们去。”青娘转头对沈行舟说,“这里就交给你和阿木了,别耽误了订单。”
沈行舟却拉住她:“我陪你去,府衙的通判是我旧识,去了能少些麻烦。”他又嘱咐温景然,“戏台那边多照看些摊位,若是有商户来谈批量合作,先记下需求,等我们回来再定。”
温景然点头应下:“放心去吧,这边有我。”
跟着差役到了府衙,通判果然认识沈行舟,得知青娘的情况后,立刻让人给她办理了本地备案手续,还笑着说:“青娘姑娘的染坊名声,我在武威城就听过。张掖城正缺这样技艺好的商户,以后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我。”
原来之前举报的人,是本地一家技艺平庸的染坊掌柜,见青娘生意红火,心生嫉妒,便故意造谣。通判得知后,还特意让人去警告了那家染坊掌柜,不准再寻衅滋事。
等青娘与沈行舟回到市集时,已是傍晚。远远就看到摊位前依旧围着不少人,温景然正拿着一块染好的绸缎,跟一个穿锦袍的商户交谈。见他们回来,温景然立刻招手:“青娘,沈公子,这位是张掖城最大的绸缎商马掌柜,他想订一百匹戏文纹样的绸缎!”
马掌柜走上前,握着青娘的手:“青娘姑娘,我刚才看了你的布料,又听了戏里的故事,对你的技艺很是佩服。我这一百匹绸缎,是要运到江南去卖的,若是卖得好,后续还有大订单!”
“多谢马掌柜信任!”青娘喜出望外,当即与他签下契约。
收摊时,伙计们清点账目,今日的收入比昨日翻了一倍还多,不仅有零售订单,还有五个小商户的批量进货协议。阿木兴奋地说:“青娘姑娘,照这个势头,商贸会还没开,咱们的货就要不够卖了!”
“那就赶紧安排伙计们连夜赶工。”青娘笑着说,“沈公子,麻烦你联系下乱石村的赵老根,让他尽快送些靛蓝和酸枣叶过来;温班主,明日戏里再多加些咱们布料和茶叶的细节,吸引更多大商户。”
“好!”两人异口同声应下。
夜色渐深,市集里的商户渐渐散去,只剩下零星的灯火。青娘的宅院却依旧灯火通明,伙计们忙着染布、打包茶叶,青娘、沈行舟与温景然则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喝着酸枣叶茶,商量着商贸会的参展事宜。
“马掌柜说江南商户喜欢淡雅的纹样,咱们得赶紧赶制一批水墨风格的绸缎。”青娘拿着纸笔,画出初步的纹样草图,“茶叶方面,除了酸枣叶和枸杞叶,再把云雾茶也准备些,满足不同商户的需求。”
沈行舟点头:“我已经联系了货运商,若是商贸会签下大订单,能立刻安排发货。另外,我还请通判写了推荐信,能让咱们的展位升级到商贸会的主区,接触到更多外地大商户。”
温景然则道:“戏班会在商贸会开幕当天演出,我已经把戏服换成最鲜亮的样式,保证能让你的展位成为焦点。”
月光洒在三人身上,院子里的染缸冒着淡淡的热气,空气中弥漫着茶叶与染料的清香。青娘看着眼前忙碌却有序的景象,听着伙伴们的规划,心中充满了踏实的幸福感。
她想起初开染坊时的艰难,想起茶铺货源断绝时的焦虑,再看看如今市集里积累的口碑、手中的订单以及身边的伙伴,忽然明白,最动人的不是生意的红火,而是在烟火气中,凭着自己的双手与真诚,一步步实现梦想的过程。
“等商贸会结束,咱们就把流动染坊的据点定在张掖城。”青娘眼中闪烁着光芒,“这里市集繁华,商贸便利,既能辐射西北边境,又能对接江南商户,染坊和茶铺定能更上一层楼。”
沈行舟与温景然相视一笑,举杯示意:“好!咱们一起努力!”
夜色中的宅院,灯火温暖,映照着三个为梦想并肩前行的身影。市集的烟火气虽已淡去,但属于青年的商业传奇,正在这烟火气中,慢慢书写出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