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集中市集散场后的第三日,通商行会的议事堂内气氛略显凝重。七名议事堂成员围桌而坐,桌上摊着几张写满字迹的纸,那是青年汇总的市集期间商户反馈与违规记录。窗外的蝉鸣聒噪不休,却没一人分心,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纸上“制度漏洞”四个醒目的大字上。
“诸位请看,”青娘拿起最上面一张纸,声音沉稳,“此次市集共出现三起纠纷:一是林小乙的胭脂被人恶意打翻,却因无专人见证,找不到肇事者;二是苏掌柜的云锦被客人误拿,因货物未做专属标记,争执许久才得以理清;三是有非行会商户混入场内兜售劣质饰品,等到我们发现时,人已跑远,买了假货的百姓只能自认倒霉。”
她话音刚落,周老板便皱着眉开口:“确实是个问题!咱们之前只定了货物合格标准,却没考虑到场内监管和货物标识的规矩。下次再有人混进来捣乱,不仅砸了市集的名声,还会寒了商户的心。”
陈师傅也附和道:“我看那非行会商户的货物,连最基本的质量都不过关,若是让他们长期混进来,迟早会坏了咱们行会的信誉。得定个规矩,把准入和场内巡查管严些。”
温景然端着茶盏,沉吟片刻后道:“我有个提议,增设‘市集监管队’。从行会商户的伙计中挑选品行端正、手脚麻利的人,经过简单培训后上岗,负责市集入口核验、场内巡逻和纠纷记录。每个监管队员配一块行会特制的木牌,方便商户和百姓辨认。若发现非行会商户入场,直接交由门口的差役处置;遇到纠纷,当场记录见证,事后报议事堂裁决。”
“这个主意好!”沈行舟立刻接话,“我商队的几个管事经验丰富,擅长应对突发情况,可以让他们负责培训监管队。另外,入口核验不能只看脸,得给每个行会商户发一块临时摊位牌,上面写清商户姓名和经营品类,监管队对照名册核对无误才能放行。”
青娘点点头,将这两条记在纸上:“监管队和摊位牌的事就这么定了。至于货物标识,我想让每个行会商户的货物都印上专属记号,比如温家的茶铺印‘温’字,苏掌柜的绸缎庄印‘苏’字,再加上行会的通用印,这样既能区分货物归属,也方便百姓追溯源头。陈师傅,您手艺好,能不能设计几种简单易刻的标识模板?”
陈师傅欣然应下:“没问题!我明日就画出模板,交给木工铺批量制作印章,商户们只需缴纳少量工本费就能领取。若是有商户想设计专属样式,我也可以帮忙修改。”
解决了市集监管的问题,议事堂的话题转到了互助基金的细则上。哈玛尔用生硬的汉语说道:“上次张掌柜申请基金,流程有点慢,耽误了染色进度。能不能让申请流程快一些?”
这话戳中了不少小商户的心思,林小乙也跟着点头:“我要是遇到急事,怕是等不及议事堂开会审批。青娘会长,能不能定个应急审批的规矩?”
青娘早有考量:“基金审批确实要分情况。我想把审批分为常规和应急两种:常规申请,比如商户扩大经营需要周转,提前三日提交文书,由议事堂每月初三集中审批;应急申请,比如货物受损、原料短缺等紧急情况,可直接找会长和两名议事堂代表签字,当日就能拨款,事后再在议事堂公示备案。”
温景然补充道:“为了避免有人滥用应急通道,得规定应急申请每月最多一次,且需提供相关凭证,比如受损货物的照片、原料供应商的催款单等。基金账目也要每日更新,由钱庄和府衙师爷双重核对,确保每一笔拨款都有据可查。”
苏掌柜忽然想起一事:“还有商路共享的信息,上次我按旧图谱走,差点误了行程,后来才知道路况变了。信息更新得及时才行。”沈行舟连忙解释:“之前是商队管事忘了及时上报,我已经罚了他。以后我会定个规矩,商队每到一处驿站,必须将当地路况、关卡变动等信息写成书信,快马送回行会,行会每周五更新一次信息板,同时派人通知重点商户。”
青娘接过话头:“另外,商路安全也得再细化。针对不同商路的风险等级,给商户提供不同的护卫方案:短途陆路由行会联合雇请镖局护卫,费用按商户货物价值分摊;长途海路和边境商路,由沈公子的商队牵头,组织商户拼队同行,共享护卫力量。这样既能降低风险,也能节省费用。”
议事堂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午后,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将原本粗略的制度一条条细化完善。青娘把所有决议整理成《通商行会补充细则》,共计十条,涵盖市集监管、基金审批、商路安全、货物标识等各个方面,交由众人签字确认后,即刻让人抄录成告示,贴在行会门口和城隍庙前。
告示刚贴出,就引来了不少商户围观。张掌柜挤在人群中,看到“应急基金审批”的条款时,心里松了口气:“以后再遇到急事,就不用慌了。”刘掌柜则更关心商路护卫的规定,笑着对身边的人说:“有镖局和沈公子的商队帮忙,下次南下就更放心了!”
傍晚时分,青娘带着补充细则去府衙备案。知府大人看过细则后,抚须称赞:“青娘会长考虑得周全,这些细则既堵住了漏洞,又方便了商户,本官定会全力支持。日后监管队若需要协助,尽管开口。”青娘连忙道谢,心里清楚,制度的完善不仅能让行会运转更顺畅,也能让官府更放心地给予支持。
回到行会时,沈行舟正带着商队管事培训首批监管队员。十几个年轻伙计站得笔直,认真听着管事讲解巡逻路线和纠纷处理流程。沈行舟见青娘回来,笑着走过去:“培训很顺利,这些伙计都很积极,下月十五的时候就能上岗。”
青娘接过他递来的监管队名册,翻看了几页:“不错,都是些可靠的人。对了,商路信息更新的事安排好了吗?江南的商户下个月要带一批瓷器过来,可不能出岔子。”
“放心吧,”沈行舟点头,“我已经让驿站的联络人做好准备,每日都会传消息回来。另外,我和镖局谈好了,短途陆路的护卫费用比商户自己雇人便宜三成,不少商户已经报名了。”
这时,温景然也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本账本:“基金的应急审批流程已经和钱庄对接好了,只要有会长和议事堂代表的签字,钱庄就能立刻拨款。我还让人把每月的账目公示改成了每周一次,放在行会门口最显眼的位置,方便商户监督。”
青娘看着两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意。从行会成立到制度完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商户的配合。她走到窗边,看着街上往来的商户拿着标识模板去木工铺做印章,监管队员们拿着木牌熟悉场地,心里愈发笃定,只要制度清晰、执行到位,通商行会定能长久发展。
接下来的几日,青娘带着议事堂成员逐一落实补充细则。陈师傅设计的标识模板深受商户喜爱,不少人都定制了专属印章;监管队完成培训,开始熟悉市集场地和核验流程;钱庄也按新规矩调整了基金拨款流程,应急通道高效畅通。
转眼到了六月十五,第二次集中市集如期开业。与第一次相比,这次市集明显有序了许多:入口处,监管队员认真核对商户的摊位牌,非行会商户被礼貌拦下;场内,巡逻队员穿梭在摊位之间,遇到小纠纷立刻上前调解;商户们的货物都印上了专属标识和行会通用印,百姓买得格外放心。
苏掌柜的绸缎摊前,一位客人不小心碰掉了一匹云锦,监管队员立刻上前记录,确认货物无损后,协助客人向苏掌柜道歉,一场可能发生的争执轻松化解。林小乙的胭脂铺前,几个孩子好奇地伸手去摸胭脂盒,监管队员及时提醒,既保护了货物,又没吓到孩子。
青娘站在市集中央,看着眼前井然有序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沈行舟走到她身边:“你看,完善后的制度果然管用。今日连差役都夸咱们监管队能干,说他们省了不少心。”
温景然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本纠纷记录册:“半天下来,只记录了两起小纠纷,都已经妥善解决。还有几个非行会商户想入场,被监管队拦下后,反而咨询起入会流程,看来咱们的制度和市集,已经吸引了不少人。”
青娘点点头,目光扫过热闹的摊位和笑容满面的商户百姓:“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咱们办行会、定制度,不是为了束缚大家,而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环境里安心做生意。”
夕阳西下,市集渐渐散场。商户们收拾着货物,嘴里念叨着今日的收成,脸上满是喜悦。苏掌柜拿着厚厚的订单,对青娘道:“这多亏了咱们的新制度,客人买得放心,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下次我要带更多江南的瓷器过来!”
哈玛尔则拉着沈行舟,兴奋地说:“我的地毯全卖光了!监管队很负责,没人捣乱,下次我要带回纥的珠宝来!”
青娘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又看向身边并肩而立的沈行舟和温景然,心里充满了希望。完善的制度是行会的骨架,而商户的信任和商人的同心,则是行会的血肉。她知道,只要这骨架坚实、血肉丰满,通商行会定能支撑起南北异域的商路,让这片土地的商业愈发繁荣。而他们脚下的路,才刚刚铺展到更辽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