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的晨雾还未散尽,一艘挂着“沈”字旗号的商船便冲破薄雾,缓缓靠向码头。正在巡查西洋订单货物装载情况的青娘,远远望见那熟悉的船帆,脚步陡然顿住,随即快步迎了上去。
甲板上,沈行舟身着藏青色锦袍,虽面带风尘,眼神却愈发清亮。他看到岸边的青娘,嘴角立刻扬起笑意,翻身下马般跃过船舷,快步走到她面前:“青娘,我回来了。”
“可算回来了,你这一去就是大半年,只送回过一封书信。”青娘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嗔怪,却难掩眼底的欣喜,“温大夫和卢兄都在行会等着呢,还有你托人带的东洋货物清单,我们都按你说的对接好了。”
沈行舟笑着点头,顺势接过她手中的货物清点册:“路上遇到风暴,耽搁了些时日,还在东洋多考察了几处港口,倒也不算白等。先去行会,我有件重要的事要和你们商议。”
行会大堂内,温景然已备好了热茶,卢文轩也捧着东洋贸易的回款账本等候。见沈行舟进来,两人立刻起身。沈行舟坐下后,先接过温景然递来的茶,一饮而尽,随后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图纸,摊在案上:“你们看,这是我在东洋绘制的海路图,不仅标注了东洋的主要港口,还从当地商人那里打探到了前往南洋、甚至远至波斯的航线。”
众人俯身细看,图纸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港口位置、航线距离、风浪多发区,还有各地的货物需求:东洋缺丝绸、茶叶,南洋盛产香料、宝石,波斯则需要瓷器和药膏。卢文轩看得眼睛发亮:“沈公子,你是想把咱们的商路从东洋扩展到南洋和波斯?这要是成了,咱们的货物就能卖到更远的地方了!”
“正是这个意思。”沈行舟指尖点在波斯的位置,“我在东洋时,遇到一位波斯商人,他说波斯贵族对东方的药膏和云锦极为追捧,只是现有贸易渠道层层加价,价格高得离谱。若是咱们能直接开辟海路,将货物运到波斯,利润最少能翻两番。”
温景然却皱起眉头:“从泉州到波斯,海路遥远,最少要两三个月才能抵达,途中还要经过海盗猖獗的海域,风险太大了。而且波斯的气候干燥炎热,药膏容易变质,云锦也可能被虫蛀,货物损耗会很严重。”
“这些我都考虑过了。”沈行舟早有准备,又取出一本小册子,“这是我记录的应对之法:海盗方面,我已和东洋的船队达成合作,他们熟悉南洋航线,愿意和咱们组成联合商队,共同抵御海盗,费用咱们分摊;货物保存方面,药膏可以用双层瓷瓶封装,再裹上防潮的油纸,云锦则用樟木箱存放,内置防虫的香料,我在东洋试过,这样保存三个月完全没问题。”
青娘看着图纸和小册子,心中颇为动容。她知道沈行舟此次东洋之行,不仅是完成贸易,更是为了行会的长远发展打探前路。但如此宏大的计划,绝非一蹴而就,她沉吟道:“计划很好,但不能急于求成。咱们现在正忙着西洋订单,人手和船只都很紧张,若是再开辟波斯航线,恐怕会顾此失彼。”
“我明白。”沈行舟点头,“我的想法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巩固东洋商路,每月固定派出两艘商船,运送丝绸和药膏,同时采购东洋的漆器和硫磺,运回泉州转售,积累资金和航海经验;第二步,三个月后,等西洋订单完成,再派出联合商队,试探性前往南洋,建立货物中转站,对接当地商人;第三步,待南洋商路稳定后,再集中力量开辟波斯航线,届时咱们的资金、人手和经验都足够了。”
卢文轩忍不住赞叹:“沈公子这计划想得太周全了!先稳后进,既不会冒险,又能逐步扩大商路。我这就去盘点船只和人手,做好东洋商路的固定运输准备。”
“资金方面,西洋订单的第一批货款很快就能到账,加上东洋贸易的回款,应该足够支撑前两步计划。”青娘补充道,“我会和官府沟通,办理前往南洋的贸易许可,再让周会长多织造些适合南洋气候的轻薄云锦,温大夫则准备些针对南洋湿热气候的药膏配方。”
温景然立刻应道:“没问题,我这就去调整药膏配方,增加祛湿、防蚊虫的成分,再准备些药材样本,看看南洋有没有可替代的本地药材,能降低原料成本。”
众人分工明确,沈行舟的远方计划就此启动。接下来的一个月,沈行舟亲自盯着船只检修和船员招募,挑选了十名经验丰富的老船员和二十名年轻伙计,组成固定的东洋商队,还特意请了东洋商人的翻译,负责对接当地贸易。青娘则多次往返官府,凭借“御用贡品供应商”的身份,顺利拿到了南洋贸易许可,还争取到了官府的护航支持——官府会派两艘兵船,每季度陪同商队往返一次南洋。
周会长那边,很快织造好了一批轻薄云锦,颜色鲜亮、透气性好,特意绣上南洋商人喜欢的热带花卉纹样;温景然则成功调整出祛湿药膏,还带着医徒们研究南洋药材样本,发现当地盛产的槟榔壳和香茅,经过炮制后可替代部分药材,能降低近一成的原料成本。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东洋固定商队即将出发时,沈行舟却收到了东洋合作伙伴的急信:东洋最大的港口突然被当地贵族封锁,禁止外来商船停靠,原本签订的贸易合同无法履行,已运抵的货物也被扣押。
沈行舟脸色微变,将信递给众人:“是萨摩藩的贵族搞的鬼,他们想垄断东洋的丝绸贸易,不让咱们的货物进入。若是不能解决,咱们的第一步计划就会泡汤,还会损失一大批货物。”
卢文轩急道:“那怎么办?要不要派人和他们谈判?或者换个港口停靠?”
“换港口不行,其他港口规模小,吞吐量有限,根本无法支撑固定贸易。”沈行舟沉思道,“谈判倒是可以试试,但萨摩藩的贵族贪得无厌,恐怕会狮子大开口。”
青娘突然开口:“我记得你之前说过,东洋的幕府和萨摩藩有矛盾?若是咱们能联系上幕府,或许能借幕府的力量施压,让萨摩藩解除封锁。”
沈行舟眼前一亮:“对!我在东洋时,认识幕府的一位老臣,他曾托我带过一批药膏给幕府将军,对咱们颇有好感。我可以立刻写一封信,让翻译火速送往幕府,说明萨摩藩垄断贸易的情况,再许诺幕府,若是能解除封锁,咱们会将东洋贸易利润的一成作为贡品献给将军。”
“一成利润会不会太多了?”卢文轩有些心疼。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青娘道,“若是能借幕府之力打开局面,不仅能保住东洋商路,还能让幕府成为咱们的靠山,以后在东洋的贸易就不会再受贵族刁难,长远来看很划算。”
沈行舟立刻提笔写信,让翻译快马送往幕府。半个月后,翻译传回消息:幕府将军收到信后,果然震怒,派军队前往萨摩藩,解除了港口封锁,还处罚了垄断贸易的贵族,命令当地商人必须按原合同和行会进行交易。
东洋商队终于得以顺利出发,沈行舟亲自带队,看着商船扬帆起航,青娘站在码头挥手:“一路保重,注意安全,有消息及时传回!”
沈行舟站在甲板上,挥手回应:“放心吧,等我的好消息!”
商船消失在海平面后,青娘转身返回行会,和温景然、卢文轩继续推进南洋商路的准备工作。温景然已联系上南洋的药材商人,约定在中转站交接药材;卢文轩则完成了联合商队的船只整合,共计五艘商船、两艘兵船,船员和护卫都已到位。
这日,青娘正在核对南洋货物清单,沈行舟的信使突然传回消息:东洋商队已顺利抵达,不仅取回了扣押的货物,还和幕府签订了长期贸易协议,幕府承诺会保护行会的货物安全,行会则每月向幕府供应一批药膏和云锦。此外,沈行舟还在东洋找到了新的硫磺供应商,价格比之前低两成,已安排船只运回泉州。
青娘拿着信,脸上露出笑容。沈行舟的远方计划,第一步已顺利落地,接下来的南洋试探、波斯开拓,虽仍有未知的风险,但她心中充满了信心。她知道,这条跨越东洋、南洋直至波斯的商路,不仅能让行会的货物走向更远的世界,更能让大乾的手艺和诚信,传遍四方。而沈行舟的远见与魄力,正是行会开拓前路最坚实的支撑。
她立刻让人备好回信,叮嘱沈行舟在东洋多停留几日,考察当地的瓷器市场,若是可行,可将泉州的瓷器也纳入贸易清单,同时注意休息,待南洋联合商队准备就绪,便派人通知他返程汇合,共赴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