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的晨光穿透薄雾,将海面染成金红。五艘挂着“通商行会”旗号的商船整齐列阵,船帆上绣着的云锦纹样在风中舒展,甲板上堆满了封装整齐的云锦、茶叶与药膏,还有一箱箱准备运往波斯的瓷器。青娘、沈行舟与温景然站在码头最高处,望着即将远航的商队,身后是赶来送行的商户、工人与官府官员。
“波斯商队的所有手续都已办妥,官府派了三艘兵船护航,沿途的驿站也已备好补给。”沈行舟手持航海图,指尖划过标注的航线,“按计划,三个月后抵达爪哇中转站休整,再用一个月前往波斯湾,预计半年后返程。”
温景然递过一个锦盒,里面装着药膏配方与药材种子:“这是针对波斯干燥气候的药膏配方,还有在南洋试种成功的药材种子,若是能在波斯落地,以后原料就不用长途运输了。医徒们也跟着商队出发,到了那边先建个小型医馆,打好群众基础。”
青娘点头,将一面崭新的锦旗交给商队首领——锦旗中央是“诚信致远”四个大字,边缘绣着东洋樱花、南洋椰树与波斯几何纹,象征着连接东西的商路。“记住,咱们做的不仅是生意,更是大乾与各国的情谊。货物品质要守好,对待当地商人与百姓要谦和,遇到难处就按之前商议的对策来,实在解决不了,立刻送信回来。”
商队首领单膝跪地,双手接过锦旗:“请会长放心,属下定不辱命!”
随着一声悠长的号角,商船缓缓驶离码头。岸边的人群挥手送别,直到船只变成海平面上的小点,才渐渐散去。卢文轩快步走到三人身边,递上一份文书:“青娘,这是各地商户加入品质联盟的申请,已经有两百多家了,还有苏州织坊和武夷山茶厂的扩建图纸,你看看什么时候动工?”
青娘接过文书,翻看几页后笑道:“申请先交给管事审核,符合品质标准的才能加入。扩建工程下个月启动,苏州织坊多建两条生产线,专门供应波斯订单;武夷山茶厂要修一条通往港口的路,方便茶叶运输。资金从东洋和西洋贸易的利润里出,不够再从行会的储备金里补。”
正商议着,一名伙计匆匆跑来禀报:“会长,京城的钦差到了,说是皇上有圣旨要宣示!”
三人立刻赶往行会大堂。钦差手持圣旨,高声宣读:“通商行会坚守诚信,开拓商路,既贡宫廷,又利民生,更连海外诸国,特赐‘天下商范’牌匾一块,赏黄金千两,准其在泉州建立海外贸易会馆,统管东南沿海海外贸易事宜!”
青娘率众人跪地接旨,心中百感交集。从城隍庙前那句“打破垄断,诚信经营”的倡议,到如今得皇上赐匾、统管海外贸易,这一路的艰辛与坚守,此刻都化作了沉甸甸的认可。
钦差临走前,悄悄对青娘道:“皇后娘娘听闻南洋医馆救治百姓无数,特意让我带些宫廷秘方过来,说或许能帮温大夫改进药膏。皇上也说了,通商行会的商路,不仅是货物之路,更是文明之路,朝廷会全力支持。”
温景然接过宫廷秘方,满心感激:“多谢钦差大人,我定好好研究,不辜负皇后娘娘的心意。”
接下来的日子,泉州进入了一派忙碌的建设景象。海外贸易会馆的地基在港口旁破土动工,工匠们按照沈行舟设计的图纸施工,会馆分为货物展厅、议事堂、商户客房与文书房,建成后将成为各国商人交流贸易的核心场所。温景然则闭门研究宫廷秘方,将其与自己的药膏配方结合,调配出疗效更好的祛湿、滋补药膏,还在泉州医馆开设了“惠民诊台”,每天免费为贫苦百姓看病送药。
一个月后,南洋中转站传来捷报:沈行舟派去的医徒已建成医馆,救治当地百姓近千人,药膏在当地大受欢迎,不少南洋商人主动提出合作,想将药膏运往周边岛国;药材种子也已播种,长势良好,预计三个月后就能收获第一批药材。
青娘看着捷报,决定亲赴南洋查看情况。出发前,她将行会的日常事务交给卢文轩,叮嘱道:“皇家贡品的生产要盯紧,品质联盟的审核不能松懈,有重要事情就写信给我或沈公子。”
沈行舟早已在爪哇岛等候,见到青娘后,立刻带着她参观中转站。如今的中转站已颇具规模:货栈里堆满了从泉州运来的货物与南洋的香料、宝石;药材加工厂里,当地工人正按温景然的配方熬制药膏;医馆前,百姓排着长队等候看病,医徒们忙而不乱。
“土王昨天还派人来,说想让咱们教当地百姓织云锦和种茶叶,愿意用十车香料作为报酬。”沈行舟笑着道,“我已经答应了,等你来了一起商议怎么安排。”
青娘点头:“好啊,教他们手艺,既能让他们多一份收入,也能让咱们的货物在当地扎根。咱们可以派织工和茶农过来指导,再从当地招些学徒,以后就由他们负责部分生产,咱们只需要把控品质、负责运输就行。”
两人正说着,温景然的医徒匆匆跑来:“沈公子、青娘会长,温大夫从泉州来了,还带了新调配的药膏和药材种子!”
青娘转身望去,只见温景然穿着粗布长衫,背着药箱,面带风尘却眼神明亮。“你怎么来了?泉州的医馆和加工厂离不开你啊。”
“我把医馆交给大徒弟打理,加工厂有管事盯着,放心吧。”温景然笑着打开药箱,“这是新调配的药膏,你试试效果。我还带了些茶树种子,看看南洋的气候能不能种,要是能成,以后茶叶就不用从武夷山运来了。”
三人并肩走在中转站的小路上,看着往来忙碌的工人与百姓,听着远处港口的号角声,心中充满了憧憬。青娘忽然道:“等贸易会馆建成,咱们就举办一场‘万国贸易大会’,邀请东洋、南洋、波斯甚至西洋的商人来泉州,大家一起交流生意,分享技艺。”
“好主意!”沈行舟附和道,“我这就写信给各国商人,让他们提前准备货物。”
温景然也笑道:“我可以在大会上展示药膏的熬制技艺,再把药材种植的方法教给大家,让更多人受益。”
三个月后,泉州的海外贸易会馆建成竣工。朱红大门上挂着“天下商范”的牌匾,门前的广场上立着一座石碑,刻着通商行会的宗旨:“诚信为本,品质为基,通商利国,惠民致远”。开业当日,各国商人云集,广场上摆满了来自东洋的漆器、南洋的香料、波斯的宝石与大乾的云锦、茶叶、药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青娘站在会馆的露台上,看着眼前的景象,身边是沈行舟与温景然。沈行舟指着远方驶来的商船:“那是波斯商队的返程船,看旗号,应该是满载而归了。”温景然则递过一本账本:“这是这个月的利润,比上个月多了三成,品质联盟的商户也增加到三百多家了。”
青娘望着茫茫大海,海风拂起她的衣袍。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启程。行会的商路会继续延伸,从波斯到西洋,从南洋到东洋,连接起更广阔的世界;品质联盟会不断壮大,让诚信与守义成为整个行业的根基;海外贸易会馆会成为文明交流的桥梁,让大乾的技艺与文化传遍四方。
“以后,咱们还要在西洋建中转站,在北方开茶铺,让通商行会的名字,传遍天下。”青娘的声音带着坚定与期许。
沈行舟与温景然相视一笑,用力点头。阳光洒在三人身上,也洒在会馆前的石碑上,“诚信致远”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通商行会的新征程,正从这片充满希望的港口,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