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洒在尚衣局朱红色的大门上,映得铜环熠熠生辉。青娘带着伙计们赶着三辆马车停在门口,车厢里的布料箱用厚厚的棉絮裹着,稳稳当当。沈行舟和温景然并肩站在她身侧,前者手里攥着入库文书的副本,后者则备好了应急的检测药材,两人都神色从容,给了青娘十足的底气。
“青掌柜,里面请,周大人已在正厅等候。”守门的小太监见了他们,语气比往日恭敬了几分——毕竟是通过了层层查验的商户,又得了周大人的默许,自然不敢怠慢。
一行人跟着小太监走进尚衣局,正厅内,周大人端坐主位,身旁站着两名身着宫装的嬷嬷,据说这是公主身边专门负责查验嫁妆的人。见青娘进来,周大人抬手示意:“布料都带来了?公主殿下虽未亲至,但这两位嬷嬷的眼光可不差,务必仔细核对。”
“民女不敢疏忽。”青娘点头示意,伙计们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将布料箱搬到厅中,逐一打开。当五十匹布料全部铺展开时,整个正厅都亮堂了几分:绯红渐变布如落霞流转,月白布似月华倾泻,石青布若深潭凝翠,三色布料整齐排列,色泽匀净,纹理细腻,连呼吸都似要放轻,生怕惊扰了这份规整的精致。
两名嬷嬷上前,没有看账本,而是直接走到布料前,用指尖细细摩挲每一寸布面。她们时而对着日光比对色泽,时而将布料折叠检查边缘,时而又凑到鼻尖闻气味,动作细致得近乎苛刻。其中一名嬷嬷拿起一匹绯红霞帔布,反复揉搓衔接处,又浸入一旁备好的清水里搅动,片刻后取出,布料色泽依旧鲜亮,不见半点褪色。
“周大人,这渐变工艺倒是精巧,衔接处竟无半分痕迹。”嬷嬷放下布料,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许。另一名嬷嬷也检查完月白布,点头道:“布面光洁,无异味,触感细腻,符合公主殿下的要求。”
周大人闻言,脸上露出笑意,示意手下取来最终的交割文书和银两:“青掌柜,经嬷嬷查验,这批嫁妆布完全符合规制,今日便正式交割。这是户部拨来的订单款五百两,还有陛下赏赐的百两纹银,你点点。”
沉甸甸的银锭被放在托盘上,泛着温润的光泽。青娘却没有先去看银两,而是双手接过交割文书,仔细核对上面的字迹、印章,确认无误后才签下自己的名字,按下手印。“多谢大人,多谢嬷嬷。”她深深鞠躬,这一礼,既是谢皇家的赏赐,也是谢所有人连日来的付出。
沈行舟适时上前,帮着清点银两,账房先生则在一旁记录,很快便核对完毕:“掌柜的,银两数目无误。”温景然也松了口气,笑着对青娘道:“总算是圆满交付了,这下能彻底放心了。”
交割完毕,周大人特意留住青娘:“青掌柜,你家染布庄的手艺和用心,本官都看在眼里。日后宫中若有染布需求,本官会优先举荐你家,你且等着消息。”
“多谢大人提携!”青娘心中一喜,这无疑是给青韵染布庄镀上了一层金,日后在京中染布业定能站稳脚跟。
离开尚衣局时,阳光正好,街道上的行人见他们一行人喜气洋洋,又听闻是给公主送嫁妆布的染布庄,纷纷驻足称赞:“原来这就是青韵染布庄的掌柜,真是好本事!”“能接皇家订单,手艺肯定差不了!”
伙计们赶着马车,车上的银箱虽沉,却压不住脸上的自豪。李伯笑着说:“掌柜的,咱们这算是彻底出名了!以后再也不愁没生意了!”
青娘坐在马车上,手里紧握着交割文书,看着窗外热闹的街景,心中百感交集。从接下圣旨时的忐忑不安,到试染失败的沮丧迷茫,再到攻克难题的咬牙坚持,这一个月来的日夜操劳,此刻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她转头看向身旁的沈行舟和温景然,眼底满是感激:“若不是二位鼎力相助,我也做不成这桩生意。”
沈行舟笑着摆手:“咱们是伙伴,自然要互相扶持。今晚醉仙楼的宴席,我早已订好,定要好好庆祝一番。”温景然则道:“这也是你手艺好、心思细的缘故,换了别人,未必能扛住这么多考验。”
马车轱辘在青石板路上缓缓滚动,载着银两、文书和满满的荣誉,往染布庄的方向驶去。青娘掀起车帘,微风拂过脸颊,带着秋日的清爽。她知道,这次成功的交付,不是终点,而是青韵染布庄新的起点。有了皇家的背书,有了伙伴的支持,有了工匠们的齐心协力,未来的日子,定会愈发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