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西北,兰州流动站点的工匠们正将刚染好的“大漠红”染布打包,准备发往西域。与此同时,京城青娘染坊的“品质监控室”里,温景然正对着一封来自兰州的书信仔细核对——信中详细记录了这批染布的染料配比、染色时间、耐洗度测试结果,还附上了一小块染布样品,这是染坊“远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一环,即便相隔千里,也能确保每一批染布的品质符合标准。
“以前咱们对偏远站点的品质把控总是力不从心,只能等客户反馈问题才知道哪里出了错,”温景然拿着样品,对青娘说,“现在有了远程监控,兰州站点每生产一批染布,都会按要求记录关键数据、寄送样品,咱们在京城就能实时掌握品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调整,再也不用等出了纰漏才补救。”
这套远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源于一次西域订单的品质波动。去年,兰州站点为西域商人赶制一批“丝路金”染布,因当地水质偏硬,工匠又未及时调整染色工艺,导致染布颜色偏暗,客户收到货后提出异议。虽然染坊最终重新染色并赔偿了损失,但这次事件让青娘意识到,随着流动站点不断增多,仅靠站点自检无法完全保障品质,必须建立一套跨区域的远程监控机制。
此后,青娘与温景然共同设计了“三级远程监控流程”:
1. 站点自检:各站点每完成一批染布生产,必须由专人按照《品质标准手册》进行自检,包括颜色偏差、耐洗度、耐磨度等指标,详细记录检测数据,并截取一小块样品附在检测报告中;
2. 远程核验:站点将检测报告与样品通过驿卒寄往京城核心监控室,温景然带领的监控团队会对样品进行二次检测,核对数据是否一致,若发现问题,会在三日内写信指导站点调整工艺;
3. 客户回访:染布交付客户后,监控团队会通过书信回访客户,了解实际使用情况,收集反馈意见,作为优化工艺和监控流程的依据。
为了提高监控效率,温景然还研发了一系列简易检测工具,如“色卡比对卡”——将标准色卡制成便携卡片,标注允许的偏差范围,方便站点工匠快速自检;“耐磨测试锤”——通过固定力度的捶打,判断染布的耐磨程度,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远程监控体系的推行,让染坊的品质把控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今年上半年,各站点的染布品质合格率达到99%,客户满意度较去年提升18%;兰州站点在监控团队的指导下,针对当地水质特点调整了染色工艺,如今生产的“大漠红”染布颜色均匀、品质稳定,成为西域市场的畅销产品。
“远程监控不是对站点的不信任,而是对品质的敬畏,对客户的负责,”青娘站在监控室里,看着墙上挂满的各站点检测报告和样品,感慨道,“咱们做流动经营,距离远了,但对品质的要求不能降低。这套监控体系,就像一双‘千里眼’,帮咱们守住品质的底线,守住客户的信任。”
夕阳下,温景然正忙着整理当日的检测报告,准备给各站点回信反馈。这些跨越千里的书信与样品,承载着染坊对品质的坚守,也连接着各站点与京城的信任。在未来的江湖流动经营路上,这套远程质量监控体系将继续发挥作用,让“青娘染布”的品质,无论在江南水乡还是西北草原,都始终如一,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