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景和四年正月初十,城隍庙前的年味还未散去,青记染布庄的后院却传来“哐当”一声闷响——染缸旁的铜制搅拌勺突然断裂,滚烫的染料溅在石地上,冒出阵阵白烟。青娘闻声冲过去时,伙计小赵正慌慌张张地捡着断勺,手背被烫得通红,而那口刚用了半年的染缸,内壁也因长期未清理,结着一层厚厚的染料残渣。
“这搅拌勺上周就说有裂纹,怎么还在用?”青娘看着断成两截的铜勺,又摸了摸染缸内壁的硬壳,眉头拧成了结。沈行舟提着药箱赶来,温景然正帮小赵处理烫伤,他接过断勺看了眼,叹道:“铜勺用久了会氧化,得定期检查裂纹;染缸若不清理,残渣会影响染料成色,还容易腐蚀缸体——咱们之前只盯着操作和检测,倒把设备维护这茬忘了。”
温景然包扎好小赵的手,从药箱里取出一本《器械养护纪要》:“我在医馆时,药炉、碾药机都有维护规矩,染布的设备也该如此。你看,这是我整理的设备清单,从染缸、搅拌勺到水温计,每样都得定个‘维护周期’和‘操作规范’,不然再好用的设备也撑不住。”
青娘接过清单,指尖划过“染缸、搅拌勺、水温计、晾晒架”等条目,忽然想起上月给苏州布庄染“流霞色”时,因晾晒架的木杆松动,导致两匹云锦摔在地上弄脏,最后只能重新染制,白白浪费了原料和时间。“是该定个设备维护规范了。”她当即拉着两人围坐在染缸旁,从“日常维护、定期检修、故障处理”三个维度,逐一制定细则。
第一个是“染缸维护规范”。温景然用刮刀轻轻刮下染缸内壁的残渣,粉末呈深褐色:“染缸需‘每日清洁’——每次染色后,用温水浸泡半个时辰,再用竹刮刀清理内壁,不得留有残渣;‘每周养护’——用桐油均匀涂抹缸内壁,防止渗水和腐蚀,涂抹后静置一日才能使用;‘每月检修’——检查缸底是否有裂缝,若有,用铜片和锡焊修补,修补后需注水测试,确保不漏水才算合格。”青娘补充:“染缸维护责任到人,每日由最后使用的伙计清洁,每周由老伙计李叔负责上油,每月请铜匠来检修,每次维护都要记录在‘设备台账’上。”
第二个是“搅拌工具维护规范”。沈行舟取来新的铜勺和木勺,对比着断勺说:“铜制搅拌勺‘每日检查’——使用前查看是否有裂纹、变形,手柄是否牢固,发现问题立即更换;‘每月保养’——用细砂纸打磨勺身的氧化层,再用布擦拭干净,涂抹一层薄蜡防锈;‘每季度更换’——即使无明显损坏,也需更换新勺,避免金属疲劳断裂。木勺则需‘每日晾干’,避免受潮发霉,‘每月用盐水浸泡’,增强木勺硬度,防止开裂。”温景然补充:“工具要分类存放,铜勺挂在干燥通风处,木勺放在防潮的木柜里,还得在存放处贴‘维护周期表’,提醒伙计按时处理。”
第三个是“测温与晾晒设备维护规范”。温景然取出自制的水温计,玻璃管内的水银柱清晰可见:“水温计需‘每次使用前校准’——将其放入沸水(标准沸点)中,若水银柱指到‘十’刻度,说明准确,否则需调整;‘每日清洁’——用软布擦拭玻璃管,避免染料污染影响读数;‘每月检查’——查看玻璃管是否有破损,水银柱是否断裂,损坏后需立即更换,不得继续使用。”青娘则指着晾晒架:“晾晒架‘每日检查’——查看木杆是否松动、断裂,绳索是否磨损,发现问题立即加固或更换;‘每季度翻新’——木杆刷桐油防腐,绳索换成新的,确保承重能力,每匹布的晾晒重量不得超过‘二十斤’,避免过载损坏。”
接下来的五日,三人将所有设备的维护规范细化成“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的周期表,还制作了“维护工具包”——包含竹刮刀、桐油、砂纸、软布、校准用的沸水温度计等,分发到每个设备区域的负责伙计手中。为了确保落实,青娘还在染坊显眼处贴了“设备维护责任表”,每个设备都标注了负责人和维护周期,出了问题能直接追溯。
第七日清晨,李叔按规范给染缸上桐油,小赵则检查搅拌勺,发现一把木勺有细微裂纹,当即按规定更换了新勺。温景然来校准水温计时,发现其中一个水银柱断裂,立即取出备用的水温计换上,还在台账上记录了损坏原因和更换时间。傍晚时分,织造局送来一批新的靛蓝棉布订单,伙计们用维护好的设备染色,全程顺畅,没有出现半点故障。
“太好了!”杭州布庄的张掌柜来提货时,看到染坊里的设备都干干净净、摆放整齐,忍不住称赞:“青娘你这设备维护得比我家的还细致,难怪染出的布成色一直这么好!”他当场查看了新染的棉布,确认品质无误后,又追加了四十匹“雨过天青”罗缎的订单,还说要介绍其他布庄来合作。
送走张掌柜,暮色已浓。三人围坐在炭火盆旁,翻看“设备维护台账”,上面每一次清洁、保养、检修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沈行舟递过一杯热酒:“有了这维护规范,设备能用得更久,还能避免事故,既省了更换设备的钱,又能保证生产顺利,真是一举两得。”温景然则翻到“故障应急方案”:“我还加了‘设备故障处理流程’,比如搅拌勺断裂时,要先关火降温,再清理染料,避免烫伤,这样伙计们遇到问题也不会慌。”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擦拭得锃亮的染缸上,映出柔和的光泽。青娘握着热酒,看着身边的两人,忽然觉得,这正月的忙碌里满是踏实——有沈行舟的经验提醒,有温景然的细致补充,再容易被忽视的设备维护,也变成了可落地的规范,而这规范背后,是对伙计安全和染布品质的双重守护。
子夜时分,青娘将“设备维护规范手册”分发给每个伙计,还在染坊门口挂了块“设备维护公示板”,每日更新维护情况。她刚要吹灯歇息,却见窗纸上映着两个熟悉的身影——沈行舟正帮着温景然检查晾晒架的木杆,两人时不时用手晃动木杆,确认是否牢固,低声说着话,偶尔传来几声轻笑。青娘望着那两道身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知道,这场关于设备与安全的征途,她从未独行。
第二日清晨,铜匠来检修染缸,看到内壁光洁,没有半点残渣,忍不住称赞:“你们这维护得比官营染坊还好,这口缸再用三年都没问题!”青娘笑着将“设备维护规范手册”拿给铜匠看,对方连连点头:“有这样的规矩,设备自然耐用,往后我给其他染坊修缸,也得把这规范跟他们说说。”
几日后,苏州布庄收到新染的“流霞色”云锦,掌柜的特意写信来:“这批布成色比之前更鲜亮,想来是设备维护得好,染料均匀了。往后我们的订单,就都交给青记了!”青娘将信读给沈行舟和温景然听,两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沈行舟提议:“不如咱们把设备维护规范分享给合作的染坊,帮他们也延长设备寿命,这样整个行业的成本都能降低。”温景然则点头赞同:“我还可以制作‘设备维护演示图’,贴在染坊里,让伙计们一看就懂,更容易落实。”
青娘看着两人认真的模样,心中暖意涌动。她忽然起身,走到染缸旁,舀起一勺刚调配好的靛蓝染料,对两人笑道:“走,咱们用维护好的设备,再染一匹棉布,就当是为‘设备维护规范制定完成’庆功!”沈行舟和温景然相视一笑,纷纷围了过来。晨光下,三人的身影被染缸里的靛蓝色笼罩,那些关于设备维护、梦想与情谊的故事,正随着染料的流转,在大乾的新春里,缓缓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