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景和四年二月初,春风渐暖,城隍庙前的柳枝抽了新绿,青记染布庄的后院却飘着淡淡的染料异味。青娘蹲在漂洗区旁的水沟边,看着浑浊的染料废水顺着水沟流进附近的小河,水面浮起一层淡红泡沫,心中忽然泛起愧疚——此前只想着提升染布品质、保障伙计安全,竟忽略了废水、废料对环境的影响,若是长期如此,不仅会污染水源,还可能惹来邻里不满。
“前几日我去城郊茶田,见农户用河水灌溉,若是咱们的废水污染了河水,可就害了庄稼。”沈行舟提着竹篮走来,里面装着刚采的新茶芽,“我茶庄炒茶时,茶渣会晒干后送给农户当肥料,废水也会过滤后再排出。染布的废水、废料肯定也有处理的法子,不能就这么直接排出去。”
温景然的声音从染坊门口传来,他手里捧着一卷《农桑辑要》,里面记载着古人处理草木废水的方法:“我查了典籍,染料废水可用草木灰过滤,废料如黄芩根、蔷薇果壳,既能当燃料,又能做肥料。咱们得定个环境管理标准,把废水处理、废料回收、清洁维护都规范起来,既护了环境,也能给邻里留个好印象。”
青娘眼前一亮,当即拉着两人走遍染坊每个角落,从“废水处理、废料回收、日常清洁、环境维护”四个维度,逐一制定管理标准。
第一个是“废水处理标准”。温景然指着漂洗区的水沟,让人找来几块木板和粗纱布,搭建简易过滤池:“漂洗废水需‘经过三级过滤’——第一级用粗纱布过滤布料残渣,第二级铺五寸厚草木灰吸附染料色素,第三级用细沙过滤细小杂质,过滤后的水需‘清澈无异味’,才能排入公共水沟。”他还在过滤池旁贴了“过滤维护表”,标注着“每日更换一次纱布,每三日更换一次草木灰”,“过滤后的残渣和草木灰,需收集起来统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第二个是“废料回收标准”。沈行舟让人将染坊里的废料分成两类:一类是“可回收废料”,如黄芩根、蔷薇果壳、云母粉残渣;一类是“不可回收废料”,如破损棉布、用过的纱布。“可回收废料需‘分类存放’——黄芩根、蔷薇果壳晒干后,可送给农户当燃料或肥料;云母粉残渣收集起来,可交给瓷窑做釉料;不可回收废料需‘集中掩埋’,选择远离水源、农田的荒地,不得随意堆放在染坊附近。”青娘补充:“每个废料桶都要贴‘分类标签’,伙计们需按标签投放,每日由专人负责清运,确保染坊内无废料堆积。”
第三个是“日常清洁标准”。温景然取来抹布和扫帚,演示染缸区的清洁流程:“每日染布结束后,需‘全面清洁染坊’——染缸内壁用竹刮刀清理干净,外壁用湿布擦拭;灶台需刮去油污,用热水冲洗;地面需用扫帚清扫后,再用清水拖洗,确保无染料痕迹、无废料残渣。”他还在染坊门口贴了“清洁责任表”,将染坊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指定专人负责,“清洁后需签字确认,每日由掌柜抽查,不合格的需重新清洁。”
第四个是“环境维护标准”。沈行舟提议在染坊周围种些绿植:“在漂洗区旁种几棵柳树,柳树根系能固土,还能吸收部分有害物质;在废料存放区种些薄荷,薄荷气味能驱散蚊虫,还能清新空气。”温景然补充:“每月需‘检查一次周边环境’——查看水沟是否堵塞、河水是否有异味、邻里是否有投诉,若发现问题,需及时调整处理方法,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接下来的五日,三人将环境管理标准细化成“每日必做、每周必做、每月必做”的清单,还制作了“环境管理工具包”——包含粗纱布、草木灰、细沙、分类废料桶、清洁抹布等,分发到每个区域的负责伙计手中。为了让标准落地,青娘还特意跟邻里打招呼,邀请他们随时监督染坊的废水、废料处理情况,承诺若有污染问题,立即整改。
第七日清晨,伙计们按标准处理废水——漂洗后的水经过三级过滤,变得清澈透明,排入水沟时,再无之前的淡红泡沫;黄芩根、蔷薇果壳也被整齐地堆放在晒架上,等待晒干后送给农户。城郊的张农户特意来染坊,笑着对青娘说:“你家的废料真是好东西,我家的菜用了蔷薇果壳当肥料,长得比往年还旺!”
“这样既护了环境,又得了人心,真是一举两得。”杭州布庄的张掌柜来提货时,看到染坊周围干净整洁,柳树抽了新绿,薄荷散发着清香,忍不住称赞,“现在城里都在说青记是‘良心染坊’,既重品质,又护环境,我这次多订二十匹‘雨过天青’罗缎,也算是支持你们的善举。”
送走张掌柜,暮色已浓。三人围坐在染坊旁的柳树下,看着清澈的废水流入水沟,晒架上的废料泛着干燥的光泽,心中满是踏实。沈行舟递过一杯新茶:“环境好了,伙计们干活也舒心,邻里关系也和睦,往后咱们的生意定能更长久。”温景然则翻着“环境管理台账”:“我还加了‘环境改进建议栏’,伙计们若有更好的废水、废料处理法子,都能写下来,咱们一起改进,让标准越来越完善。”
月光洒在染坊的过滤池上,水面泛着细碎的银光。青娘握着茶杯,看着身边的两人,忽然觉得,这场关于染布的事业,早已不只是追求订单和利润——从配方优化到安全规程,再到如今的环境管理,每一步都藏着对伙计、对客户、对环境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正因有沈行舟的经验、温景然的细致,才得以落地生根。
子夜时分,青娘将“环境管理标准手册”分发给每个伙计,还在染坊门口挂了块“环境管理公示板”,每日更新废水处理、废料回收情况。她刚要回房歇息,却见窗纸上映着两个熟悉的身影——沈行舟正帮着温景然检查过滤池的草木灰,两人时不时用手翻动草木灰,确认是否需要更换,低声说着话,偶尔传来几声轻笑。青娘望着那两道身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知道,这场关于责任与守护的征途,她从未独行。
第二日清晨,里正亲自来染坊,称赞青娘带头规范环境管理,还说要将青记的做法推广给其他染坊。青娘笑着将“环境管理标准手册”副本交给里正,说:“只要对环境好,对邻里好,我们愿意把经验分享给大家。”
几日后,苏州布庄收到新染的“流霞色”云锦,掌柜的特意写信来:“听闻你们规范环境管理,废水过滤后再排出,真是难得的良心商家!往后我们的订单,就都交给青记了,也让我们的客户知道,他们买的不仅是好布,更是一份对环境的责任。”
青娘将信读给沈行舟和温景然听,两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沈行舟提议:“不如咱们在布庄的招牌旁加块‘环保染坊’的木牌,让客户一眼就能看到咱们的环境理念。”温景然则点头赞同:“我还可以研究更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比如用黄泥过滤,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青娘看着两人认真的模样,心中暖意涌动。她忽然起身,走到漂洗区,指着清澈的过滤水对两人笑道:“走,咱们用处理干净的水,再染一匹‘蔷薇红’绢布,就当是为‘环境管理标准制定完成’庆功!”沈行舟和温景然相视一笑,纷纷围了过来。晨光下,三人的身影被染缸里的艳红色笼罩,那些关于环境守护、梦想与情谊的故事,正随着染料的流转,在大乾的春风里,缓缓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