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敲打着大楚旧都的宫檐,像一首迟暮的挽歌。
紫宸殿内,蛛网结在龙椅的扶手上,鎏金的“正大光明”匾额蒙着厚厚的灰尘,被风吹得摇摇欲坠。新帝赵衡穿着皱巴巴的龙袍,瘫坐在阶下,看着眼前身披铠甲的南平王,嘴唇哆嗦着,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三天前,南平王以“清君侧”为名,率领三万藩兵攻破旧都城门。守军几乎没做抵抗,有的甚至倒戈相向——这个由兵变拥立的新帝,本就根基不稳,又在与青阳的对峙中损兵折将,早已失尽民心。
“陛下,哦不,该叫你赵衡了。”南平王把玩着手中的玉佩,那是从赵衡腰间抢来的传国信物,“你这龙椅,坐得也够久了。”
赵衡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疯狂:“南平王!你敢废帝?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就不怕青阳国趁机出兵吗?”
“天下人?”南平王嗤笑一声,一脚踹翻旁边的香炉,香灰撒了赵衡满身,“如今的大楚,还有‘天下人’吗?至于青阳国……”他走到殿门口,望着城外连绵的战火,“林浩忙着开发他的地脉,扩他的军队,怕是早就忘了还有个大楚吧。”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亲兵冲进来,单膝跪地:“王爷,西秦王和北燕王联名发檄文,说您‘擅行废立,大逆不道’,已起兵五万,正向旧都杀来!”
南平王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他以为废了赵衡就能掌控全局,却忘了那些虎视眈眈的藩王——西秦王占据大楚西部粮仓,北燕王手握边军精锐,哪一个都不是善茬。
“废物!”南平王一脚踹在亲兵身上,“告诉他们,赵衡昏庸无能,本王废他是顺应天意!若敢来犯,本王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亲兵连滚带爬地退下,南平王看着阶下瑟瑟发抖的赵衡,眼中闪过一丝烦躁。他挥了挥手:“把他拖下去,贬为庶人,圈禁在城西的旧宅里,别让他再出来碍眼。”
两名士兵上前,架起赵衡就往外拖。赵衡的哭喊声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宫墙深处。这座见证了大楚三百年兴衰的宫殿,彻底沦为藩王争霸的戏台。
三日后,大楚分裂的消息传遍大陆。
南平王占据旧都及周边三州,自称“大楚正统”;西秦王在西部称帝,国号“西楚”;北燕王则在北部自立,仍用“楚”号,史称“北楚”。三个势力互不承认,刚结束对赵衡的战争,又立刻陷入互相攻伐的泥潭——西秦要抢旧都的铜矿,北燕要夺西部的粮仓,南平王则想夺回被瓜分的兵权,战火从旧都蔓延到边境,百姓流离失所,尸横遍野。
大楚,这个曾经与苍澜分庭抗礼的王朝,终于在无休止的内乱中,彻底走向了终局。
青阳城的明德殿,正弥漫着茶香。
林浩看着李铁递上的密报,上面详细记载了大楚分裂的经过:赵衡被废,三王并立,互相攻伐,边境守军已全部撤回国内,连之前与青阳对峙的残兵都被西秦王调去打内战了。
“看来,大楚是彻底成了一盘散沙。”林浩放下密报,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李军师,你怎么看?”
李铁躬身道:“回大王,大楚分裂后,三王各怀鬼胎,互相掣肘,已无力再对我青阳构成威胁。依臣之见,此时不宜出兵,反而可借机行事。”
“哦?借机行事?”林浩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正是。”李铁道,“西秦有粮,北燕有马,南平王控制着旧都的铜矿和丝绸。这三者,都是我青阳急需的资源。我们可以遣使,分别与三王通商——用黑风山的精铁换西秦的粮食,用战纹铠甲的锻造之法换北燕的战马,用布匹和药材换南平王的铜矿。”
他顿了顿,补充道:“三王正缺军资,定会答应。如此一来,我们既能充实国库,又能让他们互相猜忌——西秦得了精铁,定会加强对北燕的防备;北燕有了铠甲,必想夺回旧都;南平王换了药材,才能撑住与西秦的拉锯战。他们斗得越凶,对我青阳就越有利。”
林浩笑了:“军师这招‘坐山观虎斗,隔岸观火’,用得妙。”他看向站在一旁的陈武,“陈将军,你刚主持完地脉开发,熟悉资源调度,通商之事,就交由你负责如何?”
陈武抱拳领命:“臣遵旨!臣定会与三王交涉,以最低的代价,换回最多的资源。”他略一思索,补充道,“不过,与三王通商,需派精锐护卫商队,以防他们背信弃义。另外,可在边境设‘互市点’,由军方和官府共同管理,确保交易公平,也方便监视他们的动向。”
“准奏。”林浩点头,“护卫商队的事,让王虎从金龙卫抽调人手。互市点的规划,你与工部、户部商议后,报给朕。”
“是!”
阶下的世家官员们听着君臣的对话,脸色复杂。他们中不少人曾与大楚世家有姻亲或生意往来,见林浩不仅不趁机收复大楚故地,反而要与分裂势力通商,心中颇有微词。但张族覆灭的教训犹在眼前,加上李铁的分析句句在理,没人敢站出来反对。
刘谦站在文官队列里,手指紧紧攥着朝笏。他知道,林浩此举看似是通商,实则是在一步步蚕食大楚的资源,等三王斗得两败俱伤,青阳再出兵,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大楚故地。这份隐忍和布局,比直接出兵更可怕。
“还有一事。”林浩的目光扫过众人,“大楚旧都有不少典籍和工匠,战乱中流散民间。陈武,通商时留意寻访,若有愿来青阳的,一律厚待——典籍交由翰林院整理,工匠编入工部,能为我青阳所用的,都要争取。”
“臣明白。”陈武应声。大楚毕竟是百年王朝,积累的文化和技艺是笔宝贵的财富,若能为青阳所用,定能加速国力提升。
三日后,青阳国的使者团分三路出发,前往西秦、北燕、南平王的领地。
前往西秦的使者带着十车精铁,为首的是陈武麾下的参军,能言善辩;去北燕的队伍则载着五副刚锻造好的战纹铠甲样品,由王虎的副将带队,威慑力十足;赴旧都的使者团最庞大,不仅有布匹药材,还有姚若曦亲自调配的疗伤圣药——南平王与西秦开战,最缺的就是这个。
使者团出发的同时,陈武已开始在边境选址,准备设立互市点。他选的位置都在青阳与大楚接壤的咽喉要道,易守难攻,既方便交易,又能随时监控大楚的动向。工部的工匠们带着材料赶到边境,开始搭建简易的交易棚和驻军营地,旗帜上“青阳互市”四个大字,在风中猎猎作响。
消息传到大楚,三王果然如李铁所料,争相与青阳通商。
西秦王看着十车寒光闪闪的精铁,当即答应每月用五千石粮食交换;北燕王见到战纹铠甲样品,试穿后发现防御力远超自己的玄甲,立刻拍板用战马交换锻造之法;南平王得了疗伤圣药,暂缓了西秦的攻势,转头开始防备北燕,还主动提出用铜矿换取青阳的粮食。
通商的效果立竿见影。
第一个月,青阳就换回粮食一万石,战马三百匹,铜矿五十车。陈武将这些资源迅速调配——粮食送往南境和落霞城,缓解战后饥荒;战马补充给金龙卫,提升骑兵战力;铜矿则运往黑风山矿场,用于锻造更多的战纹铠甲和玄铁武器。
【战魂录提示:通过通商获取大量资源,国库充盈度提升20%,军事物资储备增加。大楚分裂势力对青阳威胁度降至0%。】
林浩看着识海中的提示,站在聚魂塔上,望向大楚的方向。那里的战火还在燃烧,百姓还在受苦,但这已不再是青阳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
“等我们的粮仓堆满粮食,战马养得膘肥体壮,士兵们都换上新的战纹铠甲……”林浩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就是大楚真正尘埃落定的时候。”
秋风拂过,聚魂塔的光柱更加凝实,国运龙气盘旋的速度越来越快,隐隐有突破90%的迹象。青阳国的发展,如同滚雪球般加速,而曾经的强敌大楚,却在分裂和内耗中,一步步走向了历史的尘埃。
边境的互市点已初具规模,青阳的商队往来穿梭,带来了精铁、药材、布匹,也带回了粮食、战马、铜矿。偶尔有大楚的流民顺着商队来到青阳,看到这里的安稳和富足,无不感叹:“还是青阳好啊……”
陈武站在互市点的高台上,看着忙碌的交易场景,嘴角露出笑容。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用不了多久,这些互市点就会变成连接青阳与大楚故地的纽带,将那里的资源、人才,源源不断地吸入青阳的版图。
大楚的终局,已在眼前。而青阳的新篇章,才刚刚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