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伦塔帝国主力舰队那如同深渊般不可测的规模推测,如同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地球文明头顶。胜利的短暂欢欣被彻底碾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时间赛跑的、近乎窒息的紧迫感。在疯狂推进科技逆向工程与装备升级的同时,一项关乎文明生死存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被提上日程,并以最高优先级启动——构建太阳系防御预警系统。
必须尽可能早地发现任何从奥尔特云以外闯入太阳系的未知目标,为地球联军争取到最宝贵的预警和反应时间。不能再像上次那样,直到帝国舰队兵临火星轨道,才仓促迎战。
这项代号为“深空之眼”的计划,其第一期工程,旨在太阳系内建立三道由内至外的早期预警防线:
1. 内线(火星轨道): 重点监控地球-火星之间的空间,作为最后一道、也是反应时间最短的警戒线。
2. 中线(小行星带): 利用小行星带的复杂环境,建立隐蔽的观测哨和监听站,监控内外太阳系的交通要道。
3. 外线(木星轨道及以外): 将预警前沿尽可能向外推,直达木星轨道乃至更远的巨行星引力影响边界,争取最大的预警纵深。
鉴于格伦塔帝国可能拥有的强大侦察和反侦察能力,“深空之眼”一期部署的探测器并非简单的摄像头或雷达站,而是集成了地球现有最高科技与初步修真辅助手段的精密造物。
· “隐士”级隐形侦察卫星: 部署于内线及关键引力点,如拉格朗日点。它们体积较小,表面覆盖最新型的宽频段吸波材料与光学迷彩涂层,并内置了简化版的“敛息阵”符板,能极大降低自身能量信号和空间波动,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刺客,静默地监听和观察。
· “哨兵”型深空监测站: 部署于小行星带,是计划的核心。它们并非完全人造,而是选择大小适中、成分合适的小行星,在其内部开凿空间,植入核心传感器和通讯设备,外部进行伪装,使其与天然小行星几乎无异。部分重要的“哨兵”站甚至由阵法师布设了更复杂的“隐匿阵”和“预警阵”,一旦有超常空间波动或高能量源接近,能通过阵法共鸣,以极微弱的灵能波动向后方发送警报,比常规电磁波通讯更隐蔽、更难被干扰。
· “远行者”长程侦察探测器: 负责外线巡逻和定点监视。它们拥有高效的电推进或小型实验性聚变引擎,具备长期自主运行能力。其传感器阵列不仅包括高精度光学、雷达、引力波探测仪,还尝试集成了对“虚空道韵”和异常灵能波动的探测模块,旨在捕捉任何非传统的航行迹象。
· “回声”被动监听网络: 在广阔的星际空间,散布大量低成本、无动力的被动信号接收节点。它们不主动发射任何信号,只负责捕捉空间中自然传播的电磁波、中微子流或可能存在的超光速通讯涟漪,通过大数据分析,从宇宙的背景噪音中筛选出异常的“杂音”。
在“伏羲”号的远程协调和少量护卫舰船的掩护下,一场无声的“播种”行动在太阳系内展开。
一艘艘经过改装、强调隐蔽性和长途航行的专用部署舰船,悄无声息地驶离火星或月球船坞。它们如同谨慎的园丁,将一颗颗“种子”精准地播撒到预定的轨道上。
在火星轨道,数颗“隐士”卫星被悄然释放,迅速融入背景星空,其传感器如同冰冷的瞳孔,开始扫描地球与火星之间的每一点空间尘埃。
在小行星带,工程小队驾驶着小型作业船,依附在选定的岩石行星上,如同啄木鸟般小心翼翼地开凿、安装、伪装。一座座“哨兵”站被激活,其核心的灵能谐振晶体在阵法引导下,开始以极其缓慢的节奏,感应着周围空间的“脉搏”。
小行星带,数艘部署舰承载着“远行者”探测器,历经数周乃至数月的航行,抵达木星轨道附近甚至更远的土星轨道区域。探测器被释放后,如同孤独的灯塔看守人,开启了自己的漫长守望。它们将定期将加密的数据包通过定向激光或偶尔启动的短距跃迁通讯器发回内太阳系。
“深空之眼”一期系统的部署,初步构建起了一个覆盖主要内行星轨道、并向外延伸至木星轨道的预警网络。系统联调测试成功后,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开始陆续接收到来自不同距离、不同方位的探测器发回的实时空间环境数据。一种前所未有的、对家园星空的“感知”能力,让联军高层稍稍安心。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仅仅是开始。
· 覆盖密度不足: 相对于广阔的太阳系空间,一期部署的探测器数量仍是杯水车薪,存在大量监控盲区。
· 探测能力有限: 对拥有高级隐形技术的舰船,或者采用非常规推进方式的目标,现有探测器能否及时发现,仍是未知数。
· 通讯延迟与可靠性: 外线探测器传回信息存在以小时计的时间延迟,且长距离通讯易被干扰或截获。
· 生存能力脆弱: 这些探测器在真正的军事打击面前,不堪一击。
王也的神念,偶尔会扫过这些新部署的“眼睛”。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它们的存在,以及那微弱的、试图融入宇宙背景的灵能波动。他并未干涉,而是默许了这种努力。这代表着地球文明自强的意志。
有时,他会心念一动,在某些探测器难以覆盖的、空间结构较为特殊的区域,留下一个极其微弱的神念印记。这些印记如同无形的蛛丝,一旦有强大的外力扰动空间经过,便会向他传来最直接、最快速的警示。这是他作为守护者,在文明自身努力之上,添加的一道无声的保险。
太阳系防御预警系统的部署,标志着地球文明从被动挨打,开始转向积极的战略防御。虽然它还很稚嫩,远不足以应对帝国主力的可能入侵,但它象征着希望——一种要将命运尽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完全寄托于某位强者垂怜的希望。这些散布在冰冷深空中的“眼睛”,是地球文明在黑暗中,为自己点亮的、第一簇警惕的星火。它们沉默地凝视着深空,等待着,也警惕着,那未知的、可能来自任何方向的下一次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