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伦塔帝国主力舰队带来的无形压力,如同不断增压的深海,迫使地球联盟将每一份资源、每一项技术、每一分人力都投入到关乎文明存续的防御建设中。在构建“深空之眼”预警网络和“毒蕈”、“铁砧”防御体系的同时,一个更庞大、更坚实、也更具有象征意义的工程被提上日程,并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推进——将月球,这颗地球永恒的卫星,扩建为一个集指挥、防御、建造、驻扎于一体的超级前线堡垒。
月球,以其距离地球最近、拥有稳定轨道、背面可有效屏蔽地球电磁干扰和潜在直接攻击等优势,成为了无可替代的太阳系防御支点。
旧时代建立在月球静海区域的“广寒宫”科考站,其名称被沿用,但内涵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广寒宫”,是一个正在向月球内部和周边空间疯狂“生长”的钢铁巨兽。
月球松软的月壤和稳定的地质结构,成为了天然的保护层。巨大的隧道掘进机日夜不休,在月球背面深处,开凿出纵横交错、层层叠叠的庞大地下网络。
核心指挥中枢位于最深处,覆盖着数十米厚的强化混凝土和“灵璇金”复合装甲,能够抵御仅次于行星毁灭级别的轨道轰炸。这里是地球联盟太空防御司令部的所在地,直接连接“伏羲”AI和所有预警、防御节点,是指挥太阳系防御战的“大脑”。
舰队指挥中心专门负责调度和指挥所有驻月及周边空域的作战舰艇。
战略预警中心直接接收并处理来自“深空之眼”各探测器的信息,是预警体系的核心节点。
庞大的地下船坞可以同时为多艘驱逐舰甚至巡洋舰级别的战舰提供维修、升级和补给。自动化生产线日夜运转,生产着从导弹到“灵璇金”装甲板等各种军需物资。
兵营与训练场足以容纳数万名官兵长期驻守,内部模拟了各种星际作战环境,包括低重力格斗、舱内接舷战、以及针对格伦塔人弱点的针对性战术训练。
数座大型聚变反应堆和正在建设的、基于逆向工程“星核”技术的实验性能源站,为整个基地提供近乎无限的能源。部分关键区域甚至尝试引入了地脉灵气,作为备用和特殊用途。
月球表面,尤其是朝向外太空的背面,已然面目全非。
数十座经过强化的“堡垒”级重型防御平台被永久固定在关键位置,其炮口一致对外,与环绕月球的自动防御平台共同构成了密集的交叉火力网。
导弹发射井群如同月球表面的痘痘,无数隐藏式垂直发射井遍布基地周围。内部储备着从近程拦截导弹到携带核弹头或特种弹头的远程洲际导弹,打击范围覆盖从近月轨道到地月拉格朗日点乃至更远的空间。
数台超大型护盾发生器正在紧张安装调试。它们结合了帝国护盾技术与修真“御守大阵”的理念,旨在为整个基地及其周边空域提供一个强大的区域性能量护盾,虽然无法长期抵御主力舰队的集火,但能有效削弱第一波打击。
有未经证实的传闻称,在月球最隐蔽的环形山底部,正在秘密建造一门代号“吴刚”的超巨型轨道炮,其设计目标并非攻击舰船,而是……具备威胁敌方行星的能力。这是地球在绝望中酝酿的、最具威慑力的反击獠牙。
月球轨道和附近的拉格朗日点,已成为地球联军舰队最重要的前进基地。
原有的空间站被数倍扩大,形成了数个大型星港,可以停靠、维护整支分舰队。港口周围密布防御平台和机库,随时可以释放出成群的战机、机甲和突击艇。
利用月球低重力和易于获取原材料的优势,直接在月球轨道上兴建的大型船坞已经初具规模。这里正在运用“灵璇金”和逆向工程获得的新技术,铆足全力建造新一代的“长城级”改进型战舰,以及设计更加激进的新型号。
一支由高速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快速反应舰队常驻于此,一旦预警系统发现敌情,他们将是第一批迎敌的尖刀。
最令人震撼的,是元初门联合其他修真力量,在月球背面基地外围,布设的一座笼罩范围极广的复合型“周天星辰大阵”。数以千计由“灵璇金”和特殊玉石打造的阵基,被精准地埋设在月表之下,按照玄奥的轨迹排列,引动月球本身微弱的地脉之力和遥远的星辰之力。
此阵一旦全力激发,可产生多种效果:
· 大型幻阵: 干扰和迷惑敌方传感器,使月球基地在雷达和光学观测中“消失”或“扭曲”。
· 灵能干扰场: 大范围削弱敌方能量武器的效率和精度,并对依赖精密能量系统的目标造成持续干扰。
· 防御增幅: 与基地自身的能量护盾结合,能显着提升护盾的强度和恢复速度。
· 聚灵效应: 为基地内的修士驻军提供更优越的修炼和恢复环境,并能为部分灵能武器进行集体充能。
这座大阵,是科技与修真在宏观战略层面深度融合的里程碑。
月球,这个曾经象征着宁静与诗意的星球,如今已彻底武装到了牙齿。它如同一个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一个时刻警惕的哨兵,一个蓄势待发的拳头,牢牢钉在地球的家门口。它的存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太阳系的纵深防御能力,更向所有地球人,也向潜在的敌人,宣告着一个不屈文明的决心——他们将坚守脚下的土地,直至最后一刻。
“广寒宫”基地的灯火,在月球永恒的黑暗中彻夜长明,如同文明在绝望深渊边缘,点燃的最为倔强的一盏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