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通牒的冰冷余音尚未散去,地球那一声决绝的“战!”字引发的激昂仍在胸腔震荡,而英雄追悼会上弥漫的悲壮与授勋仪式闪耀的荣光,则如同两种截然不同却又紧密交织的色彩,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心头。在这种复杂而强烈的情感催化下,在联盟“一切为了生存”的最高意志驱动下,“为地球而战”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了时代最汹涌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太阳系。新一轮的、规模空前的征兵热潮,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一次,与动员令初下时带着些许强制与迷茫不同,涌向各大征兵点的人潮,眼中燃烧着的是更加清晰、更加坚定的火焰。
在地球各大城市,征兵站前人山人海。队伍从室内一直蜿蜒到街道,拐过几个街区,依旧看不到尽头。人们安静地等待着,没有喧哗,只有一种沉静而炽热的气氛在弥漫。队伍中,有刚刚成年、脸上还带着稚气却目光坚毅的学生;有放下手中研究、辞别实验室的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有从田间地头赶来、皮肤黝黑、筋骨强健的农民;还有不少穿着各行各业制服、一下班就匆匆赶来的在职人员。
“姓名?”
“李浩然。”
“年龄?”
“18岁,昨天刚满。”
“职业?”
“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
“参军动机?”
年轻人挺起胸膛,声音清晰而有力:“我的物理老师死在了火星,‘泰山号’上。他最后一封发给我们的邮件里说,‘孩子们,要活下去,要看到星辰大海真正的样子’。我想,只有打赢了,才能看到他说的那片星海。我要去舰队,当导航员或者炮手!”
他的话语,代表了无数年轻人的心声。复仇的怒火与对未来的憧憬,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化作了最直接的行动。
征兵标准在残酷的实战检验后,也进行了优化调整。不再单纯追求身体素质和灵根天赋,更看重意志力、学习能力、心理稳定性以及在“星海幻境”基础测试中的表现。
“灵根资质,丙下。体能测试,良好。‘星海幻境’适应性评分,A级。心理评估,坚韧型。”征兵官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对一位面容普通、眼神却异常沉静的年轻女子说道,“你的资质并不突出,但虚拟战场适应性和心理素质极佳。建议分配至舰船损管部门或侦察单位。是否接受?”
“接受!”女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哥哥是‘疾风七号’的轮机长,他……没能回来。我知道怎么在混乱和压力下保持冷静,我会守住我哥哥曾经守护的位置。”
除了传统的军事单位,修炼体系的征兵也迎来了爆发。元初门、蜀山等各大门派的山门前,前来请求入门或参加联盟直属“修真兵团”测试的青年络绎不绝。他们中许多人的灵根或许不算绝顶,但那份在国难当头之际迸发出的向道之心和守护之念,却显得尤为纯粹和炽热。
联盟设立的“基础修炼普及点”更是人满为患。无数未能直接进入军队或门派的普通人,在工作之余,疯狂地投入到《基础炼气诀》和《星体导引术》的修炼中,哪怕只能强身健体、略微提升反应速度,他们也希望能在未来可能到来的地面防御战中,多一分自保和贡献的力量。
月球和火星基地也不例外。驻守于此的官兵、工程师、科研人员的子弟,很多在基地中长大,对星空和战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们往往更早接触模拟训练,如今也纷纷达到年龄,踊跃加入基地守备部队或申请进入更需要技术背景的舰船岗位。
“兵源质量显着提升。”瓦西里耶夫上将看着“伏羲”汇总的征兵报告,严肃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丝缓和,“这一批新兵,平均受教育程度更高,对星际战争有基本认知,通过‘星海幻境’初步筛选,心理承受能力和战斗意识远超以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信念更加坚定,是真正‘为何而战’的一代。”
王也的神念扫过地球、月球上一座座人头攒动的征兵站和修炼点。他能感受到,那亿万个体内涌动的微弱气机,正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充满生机的“势”。这股“势”中,有悲伤,有愤怒,但更多的是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对未来的强烈渴望。
“民心士气,已至沸点。”他心中默然。这些踊跃参军的青年,就是文明未来的脊梁,是即将注入联军躯体的新鲜血液。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决定“长城级”战舰能否拥有足够优秀的船员,“星空特战团”能否得到及时的补充,整个太阳系防线能否支撑得更久。
征兵热潮带来的,不仅仅是兵员数量的补充,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和文明的韧性展现。它告诉隐藏于星海深处的敌人,也告诉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旁观者:地球文明,或许科技落后,或许力量尚弱,但其蕴藏的意志与潜力,其每一个个体为守护家园而甘愿赴死的决心,绝非可以轻易估量和摧毁的。
无数份入伍通知书被发出,无数家庭在骄傲与不舍中送别自己的孩子。新兵们带着简单的行囊和沉重的使命,登上通往月球新兵训练营或火星预备基地的运输船。他们将在“星海幻境”和严酷的现实训练中,迅速完成从平民到战士的蜕变。
太阳系内,战争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轰鸣着,而这股新注入的、充满活力的血液,正让它变得更加庞大,也更加坚韧。战争的阴影依旧浓重,但在这片阴影之下,希望的火种,正由这些最年轻的守护者们,以最决绝的方式,紧紧握在手中,并准备用生命去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