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侦察分队鬼魅般的骚扰,如同不断滴落在额头的冰水,让整个小行星带防线感到刺骨寒意与难言的烦躁。瓦西里耶夫在昆仑指挥中心凝视着星图上那些稍纵即逝的红色光标,深知不能再这样被动下去。固定的“长城”需要机动的“利剑”来守护。他签署的命令简洁而有力:改变战术,以机动对机动,以游击反游击。一场在亿万星骸迷宫中展开的、更为残酷激烈的猎杀与反猎杀游戏,就此拉开序幕。
地球联盟的应对核心,是组建了数支高度专业化的“猎杀小组”。这些小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舰队编队,而是精干的战术单元。每个小组通常由1-2艘经过特殊强化的“影舞-IV型”高速突击舰,代号“猎犬”作为核心,搭配一艘体型更小、隐匿性更强的“幽灵”级特战渗透艇,代号“短匕”,必要时还会加强一个由精锐星际战士和低阶修士混编的轨道空降小队,代号“铁砧”。
他们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区域巡逻,而是主动出击,像经验丰富的猎人一样,在复杂的星域中设伏、追踪、锁定,最终消灭那些帝国“鬣狗”。
“猎犬三号”与“短匕七号”组成的猎杀小组,静静地悬浮在一块巨型m型小行星的阴影中。它们的引擎处于最低维持功率,舰体表面的光学迷彩与背景的岩石纹理几乎融为一体,灵能波动也被“寂灭阵”压制到极限。这里是“铁砧-07”冶炼基地附近的一条隐秘航线,也是“幽眸”要塞分析出的、帝国侦察舰最可能用来接近或观察该基地的路径之一。
小组指挥官,林风少校,正闭目凝神,将自己的灵觉与舰载传感器和远方的“幽眸”要塞传来的数据流缓慢同步。他在“感觉”这片空间的细微涟漪。
几个标准时过去了,虚空依旧死寂。突然,“幽眸”传来一道微弱的定向信息流——一个高度疑似目标的引力尾迹,正从侧后方谨慎地切入这片区域。
“来了。”林风睁开眼,眸中精光一闪。“‘短匕’,保持静默,准备侧翼干扰。‘猎犬’,主引擎预充能,导弹锁定预备。”
目标是一艘“幽影”级侦察舰,它如同一个真正的幽灵,沿着小行星群的边缘滑行,舰体几乎不反射任何主动探测波。
就在它即将穿过一片相对空旷的通道,获得对“铁砧-07”的清晰视野时,“短匕七号”动了。它没有使用任何能量武器,而是瞬间向预定坐标发射了数颗“灵能扰频器”。这些不起眼的小装置瞬间爆开,形成一片无形的灵能乱流区,虽然范围不大,但足以对精密传感器和跃迁引擎稳定器造成严重干扰。
帝国的“幽影”舰猛地一滞,如同在黑暗中踩中了陷阱的野兽,舰体表面的隐匿场因内部系统受到冲击而产生了瞬间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波动。
这瞬间的波动,对于一直用灵觉和被动传感器“聆听”的林风来说,不啻于一声惊雷。
“锁定!‘蜂刺’齐射!脉冲炮跟进!”
“猎犬三号”从阴影中猛然蹿出,如同蓄势已久的毒蛇,主引擎喷出耀眼的蓝焰。数十枚“蜂刺”导弹拖着尾迹,覆盖了“幽影”舰所有可能的规避方向。同时,灵能脉冲炮的无形波动再次精准命中,加剧了其系统紊乱。
帝国的驾驶员反应极快,瞬间做出规避机动,并撑起了偏转护盾。导弹大部分被规避或拦截,但仍有数枚近炸成功,破片在其舰体上留下累累伤痕。
它意识到落入陷阱,毫不犹豫地放弃任务,引擎过载,试图强行冲入旁边更密集的小行星带。
“想跑?”林风冷哼一声,“‘铁砧’小队,投放!目标敌舰引擎舱!”
“猎犬三号”腹部舱门打开,数架小型突击舱如同出膛的炮弹,以极高的初速射向正在加速的“幽影”舰。这些突击舱由内部的星际战士手动操控,在近距离进行着疯狂的极限机动,躲避着侦察舰孱弱的近防火力。
其中一架突击舱成功贴近,舱门在接触前瞬间打开,两名身着重型动力甲、手持特制破甲灵能切割器的战士,利用磁力靴牢牢吸附在“幽影”舰的装甲外壳上,毫不犹豫地将切割器对准了引擎区域的护盾发生器节点和外部管线。
耀眼的切割火花在真空中无声绽放。十几秒后,一声沉闷的内部爆炸从“幽影”舰尾部传来,其主引擎光芒迅速黯淡下去。
失去了动力和隐匿能力,这艘帝国侦察舰变成了漂浮在太空中的棺材。随后赶到的“猎犬三号”用一次精准的主炮射击,彻底终结了它的使命。
并非所有猎杀都如此顺利。在广阔的“源泉”冰原,另一支猎杀小组遭遇了硬茬。
他们追踪一艘异常狡猾的“剃刀”级侦察舰进入了由无数巨大冰岩构成的复杂区域。这里强烈的背景辐射和冰岩对信号的干扰,极大地削弱了传感器效能。
帝国的“剃刀”舰驾驶员显然对这类环境极为熟悉,他不再一味隐匿,反而利用环境玩起了捉迷藏。他时而紧贴着巨大冰岩的阴影面飞行,时而突然急转弯,利用冰岩的反射制造假目标,甚至故意用低功率副炮轰击远处的冰岩,制造碎屑云干扰追兵的视线。
“猎犬五号”和僚舰几次差点跟丢目标,导弹锁定时断时续。这是一场考验耐心、直觉和微操的太空版“猫鼠游戏”。
“不能跟着它的节奏走!”“猎犬五号”的舰长意识到问题,“‘伏羲’子机,根据敌舰运动模式,预测其未来三十秒内最可能出现的三个节点!我们赌一把!”
AI迅速给出了三个坐标。舰长选择了其中一个看似最不可能的、位于两块巨大冰岩狭窄缝隙后的位置。
“短程跃迁!坐标Kappa-9!”“猎犬五号”冒险进行了了一次极短距离的、精度要求极高的战术跃迁。
空间一阵扭曲,当“猎犬五号”从跃迁状态脱离时,正好出现在那道狭窄缝隙的出口附近。几乎是同时,那艘试图从缝隙中穿出的“剃刀”级侦察舰,赫然出现在了它的正前方!
双方都大吃一惊。帝国舰员显然没料到猎物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眼前。“猎犬五号”则抓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机会,所有近程武器——速射磁轨炮、脉冲激光——劈头盖脸地砸了过去。
如此近的距离,“剃刀”级的护盾如同纸糊般被撕裂,舰体瞬间被打得千疮百孔,在一连串内部爆炸中化为了一团绚烂而短暂的火焰。
这次成功的猎杀,充满了冒险与运气的成分,但也展现了猎杀小组在极端环境下灵活应变的能力。
猎杀行动并非总是胜利。帝国侦察分队在遭受损失后,战术也变得更为刁钻。它们开始成群结队活动,互相策应;有的甚至携带了小型智能机雷,在撤退路线上布设陷阱;更有一次,一艘被追击的“幽影”级,竟然引诱猎杀小组进入了一个预设的伏击圈,那里隐藏着一艘火力强大的帝国轻型驱逐舰,导致一支猎杀小组几乎全军覆没。
血的教训让地球联盟意识到,猎杀行动需要更强大的信息支持和战术协同。
“织梦者”生物神经网络开始更深入地接入猎杀体系。那些分散在各处的、与“织梦者”建立初步连接的敏感型修士或异能者,他们的模糊预知和灵觉感应,经过“伏羲”的整合分析,往往能提供比纯技术侦察更早的预警,或指出潜在的危险与机遇。
同时,基于“星链阵”原理的“区域灵能感应网”也开始在小行星带关键节点铺设。这张无形的“网”虽然无法清晰成像,却能感知较大范围内的灵能流动异常,对于发现隐匿状态的舰船,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