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秋的动作依旧带着点仿佛没睡醒的懒散,但脊背却自然而然地挺直了,下颌微扬,露出线条优美的脖颈和那颗若隐若现的红玛瑙耳坠。
“看法?”他开口,声音清冽平稳,像冰泉滴落玉盘,瞬间压过了底下所有细微的杂音。
林砚秋:“这个模型建立在三个错误的前提上,完美得不像真的,更像是……被人精心设计过的陷阱。”
一句话,石破天惊。
让教室彻底安静下来。
连陈教授镜片后的眼睛都讶异地眯了一下,身体微微前倾。
“首先,”林砚秋目光淡然扫过巨大的投影。
他修长的手指随意地虚点其中一行几乎被所有人忽略的小字注释,“这个折现率假设是基于‘星际航道政局未来三年绝对稳定’的前提。但根据‘星海年鉴’及航道管理局过去五十年公开数据。”
林砚秋:“该区域平均每1.4年就会发生一次局部冲突或重大航线管制事件,稳定性评估为c级(高风险)。采用这个严重偏离行业基准的乐观折现率,会让目标公司估值虚高至少18%,甚至更多。”
底下传来几声抑制不住的倒抽冷气的声音。
刚才那个试图解围的优等生脸色瞬间变了,下意识地翻看自己的笔记。
似乎想找出反驳的依据,却发现对方引用的数据精准无误。
“其次,”林砚秋语速依旧不快不慢,却每个字都清晰有力,砸在每个人的心上,“模型刻意淡化了并购后需要承接的隐性债务。看附注第七项,他们用了复杂的衍生工具组合对冲汇率风险。”
他的语气没有任何停顿,“但刻意忽略了主要对手方‘黑石资本’上个月已被联合评级机构列入负面观察名单的事实。信用利差已悄然扩大,一旦触发连锁条款,实际现金流出将是这个模型预测值的三点二倍以上。”
林砚秋开始流畅地引用一系列数据,一组组关键财务比率、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结果脱口而出,精准得可怕。
甚至与行业标准基准对比鲜明,逻辑链条清晰严密。
“所以,”他最后总结,语气甚至带上了一点无聊,仿佛在说一件早已明了、不言自喻的事,“这个看似前景辉煌、能带来协同效应的并购案,本质上是替人接手一个即将爆炸的炸弹。最优解不是优化融资结构或谈判价格,而是立刻放弃,或者……”
他顿了顿,猫瞳里闪过一丝奇异而微妙的光,若有似无地扫过教室里的某些人,特别是刚才发出嗤笑的方向。
林砚秋:“或者,引入一个‘恰到好处’的第三方战略投资者,目的并非分担风险,而是共同引爆,并在爆炸中牟利。毕竟,有些雷,只有在别人手里炸了。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不是吗?
比如,清理竞争对手,或者借此压低某些优质资产的价格,方便后续抄底。”
这话意有所指,几乎直接点破了这个经典教学案例背后可能存在的、更为阴暗的现实算计和资本博弈。
整个教室落针可闻,陷入一片死寂。
刚才还心存幸灾乐祸的人张着嘴,满脸难以置信,眼神中的轻视早已被震惊取代。
苏沐脸上那抹准备看戏的从容笑容彻底僵住,指甲不知不觉掐进了掌心。
陈教授死死盯着林砚秋,脸上最初的惊讶和审视早已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炽热的极度欣赏和发现瑰宝般的兴奋。
他的语气不再是考校,而是平等的探讨:“附注第七项的对冲工具嵌套层级具体到第几层?你刚才提到的现金流压力测试,具体参数依据是参考了星际航运业哪个周期的基准?还有,你提到的‘第三方’,具体指哪种背景或投资风格的资本,更可能具备这种‘主动引爆’的意图和操作能力?”
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一个比一个深入,直指核心。
林砚秋站在那儿,身姿依旧透着点漫不经心的懒洋洋的劲,却像一棵骤然吸住了所有光线的树,成为了整个空间的绝对焦点。
他对答如流,复杂的数据、抽象的模型、严密的逻辑链条信手拈来。
阐述得清晰透彻,毫无滞涩,仿佛这些知识早已是他思维的一部分。
阳光透过高窗,落在他微翘的发梢和过于精致的侧脸上,却丝毫无法软化他此刻展现出的、近乎冷酷的精准和锐利。
与此同时,教学楼楼下,那辆黑色的奔驰S级轿车依然静静地停靠在路边。
今天林砚秋就只有一节课,谢沉舟破天荒的没有去公司上班,直接在学校门口等林砚秋下课。
谢沉舟倚在车边,帽檐下的个人光脑屏幕正无声地显示着校园论坛那个爆炸般不断刷新的帖子页面。
他冰冷的目光掠过那些“花瓶”、“金丝雀”、“靠脸上位”的刺眼字眼。
谢沉舟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芒,指尖在车门上轻轻一点,留下一个微不可见的印记。
而教室里的林砚秋,刚刚用一个精妙而犀利的类比,结束了陈教授最后一个也是最具挑战性的追问。
全场依旧沉浸在一片震撼的死寂之中。
他微微偏头,目光似乎只是无意地扫过窗外。
远远地。
跨越空间。
与楼下那双隔着距离也能感受到灼热与专注的冰灰色眼眸,对上了一瞬。
林砚秋几不可察地勾了一下唇角,弧度极快消失,快得像是错觉。
陈教授脸上那惯常的严厉线条几不可察地缓和了些许,嘴角甚至牵起一个极其浅淡却绝对真实的弧度。
他抬手,示意林砚秋坐下,声音洪亮地传遍落针可闻的阶梯教室:“很好。视角独特,基础之扎实远超我的预期,更难能可贵的是脑子活络,不囿于成规,敢想敢言。”
他顿了顿,目光如实质般扫过台下一个个屏息凝神、表情各异的学生,最终重新落回林砚秋身上。
他的话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下课后加一下我的联系方式,我的前沿金融风险建模研究小组,正缺一个像你这样的成员。”
话音落下的瞬间,整个教室先是陷入一种极度震惊后的死寂,仿佛时间骤然凝固。
紧接着,压抑不住的哗然声如同潮水般轰然爆发开来。
陈瀚教授的研究小组!
那是金融系多少顶尖学霸挤破头、耗费无数心血都难以叩开的大门。
不仅仅意味着最顶尖的学术资源、接触最前沿的课题项目、积累极具分量的人脉,更是一种身份和实力的绝对象征。
这个空降而来、第一节课甚至坐在最后排的新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如此轻易地拿到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入场券?
各种震惊、难以置信、羡慕、以及赤裸裸的嫉妒目光如同实质的箭矢,几乎要将林砚秋整个人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