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金峰洞府内,秦枫刚刚结束一次小周天运转,体内《清苍凝元诀》的灵力如温润的暖流,滋养着经脉,也将方才炼制一炉“聚气丹”所消耗的心神缓缓抚平。
新出炉的五颗丹药,依旧保持着极品品质,被他小心收入玉瓶。
如今,炼制这聚气丹对他而言已愈发熟练,成功率极高,极品率也稳定在八成以上。
但他依旧恪守着自定的规矩:控制产量,间隔售卖,保持低调。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有些东西,并非你想低调,便能够完全掩盖的住。
就在他准备清理药鼎,开始今日的法术练习时,眉头忽然微微一蹙。
一种极其微弱、却迥异于寻常弟子探查的神识波动,如同最轻柔的蛛丝,若有若无地拂过洞府外围的防护阵法。
这波动极其隐蔽,若非他《神炼九锻》已有小成,神识远比同阶敏锐凝练,几乎无法察觉。
而且,这神识给他的感觉,并非那种充满好奇或恶意的窥探,更像是一种冷静的、带着审视意味的“扫描”,目标明确地掠过他刚刚使用过的药鼎和残留的淡淡药香,随即又如潮水般悄然退去,不留痕迹。
“来了么……”秦枫心中了然,眼中闪过一丝凝重。
该来的,总会来的。
能拥有如此精妙神识操控力,且对他炼丹之事感兴趣的,其身份呼之欲出——丹阁的人,而且绝非普通弟子或执事。
他不动声色,继续着手头的事情,仿佛毫无所觉一般。
但内心已然提高了警惕。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或许已经进入了一些人的视野。
接下来的言行举止,都需更加谨慎。
与此同时,在清苍宗丹阁所在的一座弥漫着浓郁药香的山峰之上,一间布置典雅、四壁皆是药柜的古朴静室内。
一位身着淡紫色长老服饰、面容清癯、眼神温润中透着沧桑的老者,缓缓睁开了微阖的双目。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身前的紫檀木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眼中流露出几分感兴趣的神色。
此人正是丹阁三位内门长老之一,司徒弘。
他主要负责宗门低阶丹药的调配、发放,以及对有炼丹天赋弟子的初步发掘与考核。
“极品聚气丹……又是极品。短短旬月,出现数次,且药性稳定,丹纹清晰,绝非偶然。”
司徒弘低声自语,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他面前的书桌上,正摆放着一颗用锦盒盛放的丹药,正是秦枫售出的“聚气丹”,旁边还有一份简短的报告,记录了坊市中对这丹药的评价以及售卖者的零星信息。
“秦枫……张师兄特招的真传弟子,金灵根,筑基中期修为……入门不足两月……”
司徒弘的目光扫过报告上的信息,手指停顿了一下,“张师弟眼光向来毒辣,此子资质心性定然不凡。只是没想到,他在丹道上竟也有如此天赋?”
他身为丹阁长老,深知炼制出极品基础丹药的难度。
这不仅仅需要精准的控火、娴熟的手法,更需要对药性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和一种近乎“道”的微妙把握。
很多浸淫丹道多年的内门弟子,甚至一些执事,都未必能稳定炼制出极品丹药,更何况是一个刚入门、理应专注于提升修为的新晋弟子?
“是身负特殊传承?还是真有绝世天赋?”司徒弘眼中兴趣更浓。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向庚金峰的方向,目光仿佛能穿透层层云雾,看到那座寂静的洞府。
“不骄不躁,懂得藏拙,控制售卖,心性倒是不错。”
回想起方才神识探查时,洞府内那少年平静无波的反应(他自然不知秦枫已有所察觉),司徒弘微微颔首。
天才他见过不少,但能在这般年纪懂得收敛锋芒、稳健行事的,却是不多。
“不过,丹道一途,光有天赋和小心思还不够,需有恒心,有毅力,更需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的丹心。”
司徒弘沉吟片刻,心中已有计较。
他并未打算立刻召见秦枫。
过早的接触,或许会打乱此子的节奏,也可能让其心生骄躁。他决定继续暗中观察。
观察他如何平衡修炼与炼丹,观察他面对逐渐扩散的名声是何态度,观察他下一次炼丹是急于求成还是稳扎稳打,甚至……观察他是否会因为贡献点来得容易而放松了自身的修行。
这是一场无声的考察。
司徒弘想看的,不仅仅是秦枫的炼丹天赋,更是其心性、毅力、以及未来的潜力。
若此子真是一块璞玉,他不介意在合适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引,甚至将其引入丹阁门下。但若其心性有瑕,或只是昙花一现,那便任其自生自灭好了。
丹阁,不缺天才,缺的是能真正沉下心来、走向丹道巅峰的传人。
司徒弘收回目光,转身坐回桌前,取出一枚空白玉简,开始记录今日的观察。
他决定,将秦枫列入“潜在观察名单”,并适当关注其动向,但绝不轻易干预。
而这一切,洞府中的秦枫并不知晓详情,但他清晰地感受到了那股来自高处的、审视的目光已经落下。
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他清理完药鼎,并未立刻开始法术练习,而是走到洞府门口,望向丹阁所在的山峰方向,目光沉静。
“看来,这炼丹之事,比想象中引人注目得更快。”他低声自语,“也好,正好借此磨砺心性。是福是祸,终究要看自身实力。”
他不再多想,转身回到石床盘膝坐下。
无论外界如何风云暗涌,提升自身实力,永远是应对一切的根本。他闭上双眼,再次沉浸到《清苍凝元诀》的运转之中,气息愈发沉稳内敛。
洞府之外,山风拂过,带来远山草木的清香,也带来了潜流涌动的讯息。
一场来自丹阁长老的暗中考察,已然悄然开始。
而秦枫的丹道之名,也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缓缓荡向更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