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糕点成型机搬进五谷坊后院时,赵老三特意拎了壶好酒来道贺。
这机器是铁皮做的,带着十几个黄铜模具,有花朵、月亮、元宝的样式,夏天特意让人加了几个清河镇独有的——水塔、老槐树、果园的模样,往模具里填上面团,压一下,就能脱出印着图案的糕饼坯子,比手工捏的整齐十倍。
“这玩意儿做出来的点心,怕是能当画看!”赵老三摸着模具上的水塔纹路,啧啧称奇,“上次我去府城,见绸缎庄的点心盒上画着山水,咱们这直接把山水印在点心上,肯定更稀罕!”
夏天没让他失望。
第一天试做,就用精白粉做了桃酥,模具压出的老槐树图案清晰得能看见枝桠;用糯米粉做了米糕,印着果园的样子,蒸熟后透着淡淡的绿,像把春天的果园捏在了手里。
李婶捧着块印着水塔的桃酥,舍不得下嘴:“这水塔的尖儿都清清楚楚,吃了怪可惜的。”结果尝了一口,酥得掉渣,甜而不腻,转眼就把整块都吞了下去,拍着大腿说:“比府城点心铺的还香!”
五谷坊的“山河糕饼”一上架,就成了清河镇的新招牌。
镇上人买回去当茶点,走亲戚时拎一盒,倍儿有面子;府城的客商更夸张,每次来都要带几箱走,说“京城的朋友见了,都问这印着水塔的点心是哪来的”。
最忙的是包装。
夏天让人用彩色油纸把点心包成小盒,盒子上贴着王默拍的清河镇照片,有果园丰收的,有机器运转的,还有孩子们笑着举着采摘器的。
张寡妇心灵手巧,学着城里的样子,在盒子上系了根红绳,打个漂亮的结,看着就喜庆。
“这盒子比点心还好看!”有个从京城来的书生买了盒米糕,捧着盒子翻来覆去地看,“我要把盒子留着,当笔筒用。”
可这热闹,却让府城“福瑞斋”的掌柜心里不是滋味。
福瑞斋是百年老字号,做的桂花糕、杏仁酥名满府城,以前清河镇的富户都去他那买点心。
现在倒好,自家的点心卖不动,反而有不少人来打听“清河镇的山河糕饼”,掌柜的对着伙计叹气:“那乡下地方,怎么就做出比咱们还俏的点心了?”
伙计说:“听说他们的点心印着当地的风景,盒子上还有照片,新奇得很。”
掌柜的眼睛一转,让人去清河镇买了盒回来。
打开一看,桃酥上的老槐树纹路清晰,米糕透着自然的绿,盒子上的照片里,一群人围着机器笑,看着就亲切。
他尝了块桃酥,眉头慢慢皱起来——味道竟真的不比自家的差,还带着股特别的麦香。
“这面粉是好东西。”掌柜的摸着下巴,突然有了主意,“去跟那夏天姑娘说,我要进她的面粉,用咱们的手艺做点心,再印上府城的风景,说不定能火!”
夏天笑着答应了。
没过多久,福瑞斋就推出了“府城风光”点心,印着钟楼、护城河的样子,用的正是清河镇的精白粉,果然卖得火热。
掌柜的特意来道谢,说:“夏姑娘,还是你有想法,这老铺子啊,也得跟着新花样走。”
糕点成型机不光做点心,还帮了学堂一个大忙。
冬天学堂要给孩子们发年货,先生正愁买啥好,夏天用玉米碴和红糖做了批小饼干,印着书本、铅笔的样子,孩子们拿到手,吃得眉开眼笑,说“吃了能变聪明”。
有次王默拍点心制作的过程,镜头里,夏天正往模具里填面团,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她沾着面粉的手上,像撒了层金粉。
张师傅凑过来看,突然说:“我要做套新皮影,就演‘点心仙子’,用这机器做出能吃的山河!”
夏天被逗笑了:“那可得让你的皮影小人也用上成型机。”
系统在她脑子里冒出来:【宿主,创新糕点制作,打造地方特色,获得积分,总积分。】
“分……”夏天看着刚出炉的、印着放映机图案的饼干,“能换个罐头机不?咱们这儿的水果多,做成罐头能放更久,冬天也能吃到鲜果味。”
【……可以兑换“玻璃罐罐头机”,能做水果罐头、肉罐头,密封严实,保质期半年以上。】
“玻璃罐?正好!”夏天眼睛一亮,“咱们的玻璃工坊能做罐子,自己产玻璃罐,自己做罐头,一条龙!我要让清河镇的苹果、梨,冬天也能甜津津的,吃一口就想起夏天的果园!”
阿依娜端着刚做好的米糕走进来,上面还冒着热气:“先把这批要送进京的点心装箱吧,知府大人说,宫里的娘娘都等着尝鲜呢。”
糕点机“咔嗒咔嗒”压着面团,甜香混着面粉的气息,在暖烘烘的屋里弥漫。
窗外,赵老三正指挥伙计把点心箱搬上马车,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像在哼一首甜蜜的歌。
夏天知道,这些印着山河的点心,装着的不只是甜,还有清河镇的故事——机器转出来的效率,手作留着的温度,老手艺新花样凑在一起,才熬出了这口让人忘不掉的甜。
至于以后还会有多少新奇的味道?她才不管。
反正日子像块面团,想捏成啥样,全看自己的心思,揉进足够的巧思和暖,总能烤出香喷喷的未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