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滴灌系统看着不起眼,铺在地里却像给庄稼装了“毛细血管”。
塑料管子(系统兑换的“耐用树脂管”)埋在庄稼根旁,每隔几寸就有个小孔,水顺着管子流过来,从小孔里一滴一滴渗进土里,刚好润到根上,不浪费一滴水。
夏天在自家果园试了试,以前浇一亩地得两担水,现在半担就够,果树叶子都比以前亮堂。
“这玩意儿比渠灌强百倍!”负责浇水的老周叔蹲在管子旁,看着水珠慢慢渗进土里,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天旱的时候,渠里没水,这管子接个水缸就能浇,再也不用半夜去抢水源了!”
那年夏天偏偏就遇上了大旱。
河沟见底,井水下降,连最耐旱的谷子都蔫了头。
农户们急得团团转,以前用木桶挑水浇地,一天跑断腿也浇不了半亩,不少人蹲在田埂上唉声叹气,说今年怕是要颗粒无收。
夏天赶紧让人把滴灌系统分给各村,教大家怎么接管子、调水量。
管子不够,就用竹筒代替;没有水泵,就用人力压水井往水缸里抽水。
没过两天,田地里铺满了五颜六色的管子和竹筒,水珠“滴答滴答”落在干裂的土地上,像给庄稼送去了救命符。
最让人感动的是李老汉。
他腿不好,挑不动水,就把家里的大水缸搬到地头,用小瓢一点点往滴灌管里舀水,累得满头大汗,脸上却带着笑:“只要苗能活,我这点累算啥?”
可这救命的滴灌系统,却让村里的“渠长”赵老四心里不是滋味。
赵老四管着村里的灌溉渠,每年浇水的时候,谁家得多浇点,谁家得少浇点,都得听他的,说话比村长还好使。
现在大家都用滴灌,没人再求他放水,他觉得自己的权力被架空了。
“这破管子能顶啥用?”赵老四背着双手在田埂上转悠,看着滴灌管里的水珠,撇着嘴说,“水浇得这么慢,苗早渴死了!等过两天渠里来水,还得靠我!”
可等了好几天,渠里还是没水,用滴灌的庄稼却慢慢直起了腰,叶子也转绿了,而没来得及装滴灌的地里,苗已经黄了一半。
赵老四看着自家那片没浇水的玉米地,急得直跺脚。
夏天见了,让伙计给他家也铺上滴灌管:“赵大哥,这管子不费水,你家的井还能抽上来水,先用着,总比看着苗枯死强。”
赵老四红着脸,没说话,算是默认了。等看到自家的玉米苗也缓了过来,他终于松了口:“这玩意儿……还真管用。”
后来,赵老四成了滴灌系统的“宣传员”,见人就说怎么铺管子最省料,怎么调水量最合适,比以前管水渠时还上心。
有人跟他开玩笑:“赵渠长,现在不管渠了,改管管子啦?”
赵老四嘿嘿一笑:“管啥不是管?只要能让庄稼活,管管子我乐意!”
秋天的时候,虽然遇上大旱,清河镇的收成却没减少,反而因为滴灌浇得均匀,不少地块还增产了。
农户们都说,这是托了滴灌系统的福,更是托了夏天的福。
系统在夏天脑子里冒出来:【宿主,推广节水灌溉,应对旱灾,获得积分7800,总积分。】
“分……”夏天看着田埂上晾晒的滴灌管,“能换个农药喷雾器不?虫子多的时候,手动喷药太累了,得有个省力的家伙。”
【……可以兑换“手动加压喷雾器”,装一次药能喷半亩地,雾细均匀,省药又高效。】
“加压喷雾器?”夏天眼睛一亮,“那赶紧换!我要让喷药像打井水一样轻松,再也不用背着药桶在地里挪半步了!”
阿依娜笑着帮她把滴灌管卷起来收好:“先把这些新收的谷子扇扇干净吧,李老汉说要留着做种子,得挑最饱满的。”
滴灌管整齐地堆在墙角,上面还沾着泥土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