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任命文件正式下发,“林墨任东海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的黑体字,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印在洁白的A4纸上。这纸文件,将他从那个略显边缘的小办公室,推向了分行中层管理者的舞台。
新的部门被安排在八楼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比之前的试点办公室宽敞了许多,但依旧透着初创的简陋。工位空着一大半,等待着新主人的到来。林墨有了一间独立的、虽然不大但象征地位的办公室。
搬进来的第一天,他坐在崭新的办公桌后,感受着不同于以往的寂静。以前,他是执行者,是方案的具体操盘手;现在,他是决策者,是方向的制定者,是团队的主心骨。这种角色的转换,带来的不仅是权力感,更多的是孤立感和沉甸甸的责任。
陈永清兑现了承诺,从其他部门协调了部分人员编制。很快,几位新面孔出现在普惠金融部。有从柜面选拔上来、对基础业务熟练但缺乏信贷经验的年轻员工;有从其他支行对公岗位调来的、带着几分观望和不情愿的老客户经理;甚至还有一位总行人力资源部统一招聘、刚刚报到的应届生。
人员背景各异,心态复杂,如何将这支“杂牌军”快速整合成有战斗力的团队,是林墨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他召开了第一次部门全体会议。坐在长方形会议桌的主位,看着下面十几双神色各异的眼睛——有方薇、张晓这样的坚定支持者,有几位年轻员工的好奇与期待,也有那几位老客户经理毫不掩饰的审视甚至一丝怠惰。
林墨没有空谈战略和愿景,他开门见山,将那份经过反复打磨的《普惠金融部发展规划(初稿)》投影在屏幕上。
“各位同事,欢迎大家加入普惠金融部。我们是分行最年轻的部门,也是承载着新希望、新方向的部门。”林墨的声音平稳,带着与他年龄不太相称的沉稳,“我们的目标,不是重复传统对公业务的老路,而是要在服务小微、实体这个领域,闯出一条新路,找到规模和风险的平衡点。”
他详细阐述了部门的业务定位:以供应链金融和基于政务数据的信用贷款为两大突破口,辅以针对个体工商户的场景化金融服务。他明确了近期的考核指标,不再单纯强调存款和贷款规模,而是加入了客户数、首贷户比例、业务办理效率、资产质量等综合指标。
“我知道,在座的有些同事,可能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模式,觉得小微业务‘散、小、累、险’。”林墨的目光扫过那几位老客户经理,“但我想说的是,这里的挑战更大,也更能体现我们银行人的专业和价值。每一笔成功发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解决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生计,支撑的是一个创业的梦想。这其中的成就感,与做成一笔大企业贷款是不同的。”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严肃:“当然,普惠不意味着降低风控标准。相反,因为客户群体特殊,我们的风险识别要更精准,贷后管理要更细致。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对银行资产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我们自己职业生命的不负责任。”
会议结束后,林墨明显感觉到,团队的气氛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几位年轻人似乎被点燃了斗志,而那几位老客户经理,虽然依旧没说什么,但眼神中的轻视减少了几分,多了些思量。
接下来是具体业务的推进。林墨将团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由他直接带领,主攻供应链金融的深化和复制;另一组由一位经验相对丰富的老客户经理暂时牵头,尝试开拓与税务局的数据对接,探索“银税互动”贷款产品。
过程依然充满挑战。拓展新的供应链核心企业时,对方往往持怀疑态度,需要反复沟通磨合。而“银税互动”项目,则卡在了与税务局数据接口和隐私保护的谈判细节上,进展缓慢。
那位牵头“银税互动”的老客户经理,几次向林墨抱怨流程繁琐、推进太难,话里话外暗示还是做传统业务更轻松。林墨没有批评,而是和他一起分析堵点,寻找解决方案,甚至亲自出面与分行法律合规部沟通,寻求支持。
同时,林墨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方薇和张晓。他将一些重要的客户对接和方案设计任务交给她们,鼓励她们独立思考和决策,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
一天下班后,林墨还在办公室修改一份提交给总行的创新产品方案,王鹏溜溜达达地走了进来。
“林总,还没走?够拼的啊。”王鹏自己拉了把椅子坐下,语气比之前自然了些。
“王哥,你就别取笑我了。”林墨苦笑着放下笔,“千头万绪,感觉比做客户经理的时候累多了。”
“那是,位置不同了嘛。”王鹏点点头,随即压低声音,“我跟你透个风,老赵……就是赵伟那边,案子快判了。听说他为了减刑,又咬出来几个人,涉及其他分行和一些中介机构,总行纪检那边还在深挖。你这位置,现在看着风光,可也得处处留心。”
林墨心中一凛,知道王鹏这是善意的提醒。赵伟案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金融圈内的利益链条盘根错节。
“谢谢王哥,我明白。”
“另外,”王鹏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你搞的那个‘银税互动’,想法是好的。但你知道为什么以前没人大力推吗?除了技术问题,还有就是……动了某些人的奶酪。以前一些靠着信息不对称做小贷生意的机构,或者行里某些靠着给小微企业‘牵线搭桥’收好处的人,恐怕会不高兴。”
林墨默然。他意识到,普惠金融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更是一场触及既有利益格局的改革。
送走王鹏,林墨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窗外璀璨的夜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已经点燃,但燃烧的不仅是激情,也照亮了前路的复杂与艰难。他深知,自己不能退缩,必须在这片新旧交织的土壤中,带领这个新生的部门,扎下根,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他回到办公桌前,重新拿起笔。灯光下,他的眼神依旧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