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言罢,目光温和却带着一丝恳切地望向杨过:“故而,小友…能否请你手下留情,莫要毁了这处难寻的修行之地?此地于贫道而言,至关重要。”
杨过闻言,散去掌心凝聚的磅礴真气,微微颔首。
他并非嗜杀破坏之人,既然此地关乎对方道途,且对方态度谦和,他自然不会再行强破之举。
但他心中仍有疑问:“前辈武功已臻化境,当年更是天下翘楚,为何要选择假死,藏匿于此幽暗古墓之中?以你之能,天下何处不可去?”
“哈哈哈…”王重阳发出一阵意味不明的轻笑,笑声中带着几分看透世事的沧桑与淡淡的无奈,
“小友,你可知,只要人还活着,只要你还显露于人前,便会有源源不断的麻烦自动寻上门来。恩怨情仇,江湖纷争,家国大义…永无止境。”
“贫道年少时,亦曾满腔热血,心怀天下,欲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建不世之功业以报效国家。”
“然…世事岂能尽如人意?许多事,并非你一腔热血、一身武功便能达成。”
“反而…反而会因你能力过高,志向过大,招来无数猜忌、妒恨与难以推卸的重担,令人身心俱疲。”
“倒不如寻一清静之地,斩断尘缘,避世而居,图个逍遥自在,专心于大道之上。”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杨过身上,变得清澈而深邃,“故此,我选择了此地,假死脱身,不问世事,只求清净修行。”
杨过听罢,心中了然,对此种选择倒也理解几分。
他念头一转,想起一物,趁机开口道:“既然前辈在此清修,晚辈有一不情之请。久闻《九阴真经》集道家武学之大成,号称天下武学总纲,乃武学中之无上瑰宝。晚辈机缘巧合踏入此间,不知可否有幸,向前辈借阅观摩一番?”
王重阳闻言,并未露出丝毫吝啬或不悦之色,反而爽朗一笑:“这有何难?经文本就是给人看的,能遇识货之人,亦是它的缘分。待此间事了,贫道可允你观看。”
然而,他话锋随即一转,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看透人心,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看着杨过:“不过…贫道观小友方才听闻《先天功》玄妙之时,眼中精光一闪,似乎对此功法更感兴趣几分?”
杨过也不掩饰,坦然点头:“确是如此。前辈之《先天功》,已近乎道,超脱凡俗武学范畴,晚辈确实心生向往,好奇不已。”
“好!”王重阳抚掌一笑,身上那股沉静的气息陡然变得昂扬起来,一股难以言喻的庞大却又中正平和的气机隐隐散发开来。
“贫道于此地潜修多年,正愁无人能试我功力之进境。小友修为深不可测,正是最佳的切磋对象。”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杨过,提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你我便在此过招切磋一番。若小友能胜得贫道一招半式,贫道不仅允你观看《九阴真经》,更将《先天功》的全本心法,倾囊相授,如何?”
“那就请前辈赐教了!”
王重阳见杨过应允,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许久未有的战意。
他捋了捋雪白的长须,语气中带着几分叙旧与自得的意味。
“小友答应便好。说来也是机缘,贫道于此地清修多年,不见外客,闲暇时日甚多。除了精研《先天功》,便是将昔年所得的另一部武学瑰宝——《九阴真经》,反复揣摩,并与我那四位老对手的绝学相互印证。”
“久而久之,贫道竟以《九阴真经》为启发,借鉴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位绝顶高手武学之精要,另辟蹊径,创出了一套与《九阴真经》理念截然相反的武学——我将其命名为《九阳真经》。”
隐世多年,难得与人交谈,王重阳忍不住为杨过介绍起了自创的神功。
“此经乃是为武斗攻伐而生,其核心内功心法,名为九阳神功。”
“若说《先天功》主‘养’,重在修身养性,契合自然,延年益寿。”
“那么这《九阳神功》便主‘战’,追求的是绝对刚猛,内力至阳至盛,磅礴无尽,犹如大日巡天,焚山煮海,乃是天下间最为顶尖的攻伐内功!”
他顿了顿,详细阐述其外功招式:“内功既成,自然需配套的外功方能发挥其威力。贫道据此创出了五门绝艺:
九阳霹雳掌:分大霹雳与小霹雳。大霹雳掌力雄浑,铺天盖地;小霹雳则凝练于一点,爆发惊世,专破横练硬功。
这小霹雳掌的发力法门,正是针对西毒欧阳锋那刚猛无俦的蛤蟆功吐劲方式而创。
九阳神剑:并非实体剑,而是以九阳内力凝聚而成的至阳剑气,无坚不摧,其理念与精准制敌之效,正可对标南帝段智兴的绝学一阳指。
火云掌:掌出如燎原之火,炽热刚猛,势不可挡,其磅礴大气与毁灭性的威力,足以媲美北丐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
烈阳刀:以手为刀,刀势迅疾凌厉,化繁为简,带着灼热的烈阳真意,此招乃是为克制东邪黄药师那变幻莫测的落英神剑掌之意而创。
阴阳大挪移:此乃贫道融汇《九阴》《九阳》之阴阳至理,独创的防御绝学。并非硬挡,而是通过玄妙劲力牵引、挪移、分化敌人的攻击,无论对方劲力如何刚猛巧妙,皆可化于无形。”
杨过听得眼中异彩连连,这当真是意外之喜!
没想到此番古墓之行,不仅能有望一窥《九阴真经》,竟还能见识到王重阳融汇毕生所学所创的、与《九阴》并驾齐驱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九阳真经》!
尤其是那近乎修真法门的《先天功》,更是让他好奇心大起。
同时,他心中战意也被点燃。
这位当年的“中神通”,沉寂多年,其实力究竟精进到了何种地步?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全力一试自己新创的《无相剑指》!
“前辈所学,果然博大精深,令人叹服。”杨过由衷赞道,随即环顾了一下这摆满古籍、空间有限的石室,“不过此地狭小,又存放着前辈心血与诸多典籍,并非合适的交手之所。”
王重阳闻言一笑,显然早有准备:“小友所言极是,随我来。”
说罢,他转身走向古墓更深处,推开一扇隐蔽的石门,露出后面一条向下延伸的幽深通道。
王重阳引领着杨过,通过一条隐藏在古墓最深处的隐秘通道,蜿蜒而行。
通道初时狭窄,越走却越是开阔,最终竟通向了后山一处人迹罕至的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