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其书写完毕,又将《青莲剑歌》的四篇又反复推敲确认其中关窍无误后,杨过只觉心神一片澄澈,体内那方莲池亦随之泛起温润涟漪,与那株紫金莲花的联系愈发紧密圆融。
体内的异种真气与杂驳的精元都被清理干净,他长身而起,周身气息内敛。
闭关多时,是时候出关了。
而此刻,院外已传来了歌舒天恭敬的通报声。
他缓步走出静室,院中阳光正好,微风拂过池塘,结界内的紫气金莲残躯似乎也因他功法的完善而灵光稍复。
而就在院门之外,一道身影早已静候多时,正是天欲宫主歌舒天。
他见杨过现身,立刻收敛了平日里的几分狂放,脸上带着由衷的赞叹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恭谨,上前一步,拱手道:
“恭喜杨尊者神功大成!”
“方才天地异象纷呈,金莲绽空,道韵弥漫,实乃歌某生平仅见。”
“尊者能于闭关中创此惊世之法,未来大道可期,真是令人钦佩不已!”
歌舒天的语气诚挚,他亲眼目睹那莲池异象,心知那绝非寻常功法出世所能引动,其中蕴含的天地至理与祥和道韵,与他所修的魔功路数迥异,却更显高深莫测,由不得他不心生敬畏。
杨过闻言,只是随意地摆了摆手,神色平淡,仿佛方才完成的并非是一门足以开宗立派的绝学,而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淡然道:“不过是一些修行路上的偶得,整理归纳一番罢了,不值一提。”
他并非故作谦虚,而是深知武道无涯。
这《青莲剑歌》虽初具雏形,潜力巨大,但前路依旧漫长,尤其是融合浩然剑气所遇的阻碍,更让他明白此功尚有许多需要完善磨合之处。
相较于他心中所追寻的武道极致,此刻的成就,确实只能算是漫长征途上的一个驿站。
说话间,杨过意念微动,数个形制不一的储物锦囊与几枚散发着古朴气息的玉简便出现在他手中。
这些正是他从天魔宗那处秘密据点中搜刮而来的战利品。
他看也未看,便径直递给了歌舒天。
“歌宫主...”
“此番闭关,承蒙贵宫提供清净之地。”
“这些物件,乃是我此前从天魔宗一处据点所得,于我而言,大多已无甚用处,便赠予宫主,或可助益天欲宫一二,也算聊表谢意。”
歌舒天先是一怔,随即下意识地接过。
当他神识探入其中一个锦囊,看到里面堆积如山的各种标注着“天魔丹”、“蚀魂散”、“百草凝血丸”等字样的灵丹妙药时,眼中已闪过一丝惊喜。
这些丹药,无一不是魔道中难得一见的精品,对于门下弟子修炼、疗伤乃至搏杀都有着极大助益。
而当他拿起那几枚质地最为古老、隐隐有黑色魔气缭绕的玉简,将神识沉入其中时,他的呼吸骤然变得粗重起来!
尤其是其中那枚镌刻着狰狞魔纹的玉简,其中记载的,赫然便是魔门中威名赫赫、被视为天魔宗核心传承的无上秘典——《天魔秘》!
这门功法,歌舒天闻名久矣!
传说中,若能将其修炼至大成境界,足以稳稳踏入半步神玄之境,更能于玄关处窥见一丝真正的神玄奥秘,大幅度提升冲击那无上境界的成功概率!
这对于任何卡在瓶颈的魔道巨擘而言,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其价值,根本无法估量!
除此之外,另外几枚玉简中也记录着数种威力强横、诡谲莫测的天魔宗秘传武技、精神异术以及阵法要诀。
这些,无一不是能极大增强个人实力与宗门底蕴的瑰宝!
歌舒天握着玉简的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深知,若能将这些功法、秘术与丹药彻底消化、吸收,融入天欲宫的传承体系,不仅他个人的实力有望在短时间内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整个天欲宫的势力与声望,也必将随之水涨船高,甚至有望在未来压过其他魔道分支,成为魔门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果然,危机越大,收益越高,当初前往醉仙客栈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压下心中的狂澜,对着杨过深深一揖,语气无比郑重:“杨尊者厚赐,歌某……感激不尽!此恩此德,天欲宫上下,必当铭记!”
此刻,他心中对杨过的敬畏与感激,已然达到了顶点。
这些资源,尤其是《天魔秘》,对他而言,不啻于再造之恩。
杨过只是微微颔首,并未多言。
于他而言,这些魔门之物,除了些许借鉴参考之意外,确实已无大用,用来偿还一份人情,正合适。
歌舒天此刻心潮澎湃,脑海中已满是关于如何参悟《天魔秘》,如何分配利用这些资源的念头。
他强忍着立刻就去闭关参详的冲动,又向杨过告罪并再次表达谢意后,便再也按捺不住,匆匆告辞。
身影一闪,已化作一道流光,迫不及待地向着自己的闭关密室掠去,决心不将《天魔秘》初步领悟,绝不出关。
杨过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神色依旧平静。
对他而言,这不过是了结一桩小事。
杨过心中记挂郭襄的状况。
再次来到了鬼医所在之处。
郭襄依旧安静地躺在温玉榻上,呼吸平稳悠长,面色虽仍显稚弱,却已不复之前的死寂苍白,隐隐透出一股正在缓慢滋生的生机。
杨过仔细探查了一番,确认郭襄气息平稳,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他沉默片刻,自怀中取出四卷书卷,正是他闭关整理而成的《青莲剑歌》四篇。
“鬼医先生,”杨过将玉简递了过去,语气平和却不容推拒,“襄儿能脱险境,全赖先生妙手回春,竭力救治。”
“此恩此情,杨过铭记于心。”
“此乃我近日闭关所悟,整理出的一门粗浅功法,名为《青莲剑歌》,分为四篇。”
“今日便赠予先生,权作此番辛劳的酬谢,望先生勿要推辞。”
鬼医闻言,下意识地便想摆手拒绝。
他救治郭襄,起初确有几分是迫于杨过的威势与交易,但后来更多是出于医者本心与对那罕见体质的探究兴趣,从未想过索要如此重谢。
尤其是功法传承,往往关乎武者根本,轻易不会外传。
然而,就在他拒绝之词尚未出口之际,目光不经意地扫过那书卷之上隐隐流动的宝莲灵韵,心神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