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已过。
清晨,大殿之上,文臣齐聚,神情各异,不少人眼中含着期待与兴奋。
相比之下,武将们则神色凝重。
就在这时——
“圣上驾到!”
一声高喝,打断所有思绪。
洪武皇帝今日身着新龙袍,神情冷峻,从偏殿缓步而出,登上那象征皇权的宝座。
太子朱标侍立一旁,一如往常。
“老四,这几日,高丽那边可有动静?”
待群臣行礼完毕。
老爷子率先开口,问向燕王。
朱棣这几日正与户部筹算粮草,第一批物资已经发出,他也即将启程。
“回父皇,李成桂退兵之后,果然未再进攻。”
“斥候来报,他连休整都未做,便率军直接回京。”
“嗯?”老爷子神色一振。
听来大孙所言属实,当下便追问:“那你打算哪天出发?”
燕王答:“明两天内。”
老爷子一锤定音:“那就后天。”
“明天你来宫里一趟。”
“顺便带上咱家那三个孙子。”
朱棣应下,心中却泛起疑问。
他没追问。
从老爷子神情来看,后面应该还有重头戏。
果然……
老爷子神色一沉,缓缓开口。
“三天前,让你们琢磨的明军改革,考虑得怎样了?”
话音刚落,朱允炆看向齐泰,眼中带着期待。
这三天,齐泰几乎寸步不离地跟着他。
翻遍兵制旧案,讲透武将专权的隐患。
说到底,文臣贪墨,最多是祸乱纲纪。
但武将掌权,可能就是改朝换代。
太祖立国之后,为何要安排诸子分镇四方?
不就是为了压制地方军头?
此时,齐泰心潮翻涌。
眼下二殿下面前,最被倚重的就是他。
不能掉链子!
“臣这几日反复思量。”
“已有定论。”
“哦?”老爷子眼神一凝,“说。”
齐泰引古为例,从汉说到唐。
“国常以弱亡,唯汉以强灭。汉之亡,正因为地方武将权势过盛,致使皇权式微。到末年,天子所握之兵,尚不如一方诸侯。”
“西汉末王莽夺位,东汉末董卓入京!”
“皆是因地方兵权失控,终至中央无力掌控。”
“三国割据、魏晋纷争、五胡乱华,动荡近五百年!”
“我华夏大地,血流成河。”
“皆因武将作乱!”
齐泰语调激昂。
第一刀,直指武将兵权。
蓝玉等人脸色微变。
齐泰话未完。
“再看大唐,藩镇割据成灾,任用异族将领。”
“安史之乱,国运急转直下。”
“自此藩镇坐大,皇室束手无策。”
“堂堂大唐天子,最后竟要仰仗武将鼻息。”
“如此之将,一旦兵权在手,便是一国大患!”
“拥兵自肥、养寇索饷、虚报军饷,甚至图谋称帝!”
“不仅武将如此,藩王亦然。”
齐泰话音落下,满朝文武瞬间哗然。
连晋王、燕王都忍不住看向他。
实在是他最后那番话太狠了,几乎把在场众人都圈了进去。
但他偏偏说的是前朝旧事,也没有明说当下的大明情况。
齐泰心思缜密,不像上回黄子澄那般,直接高喊“削藩”。
他这次巧妙地顺着老爷子的思路,提出武将作乱的隐患。
在众人看来,帝王之道,无非是文武之间的平衡。
当初推行财政三策,东南士族被狠狠打压。
现在,为了维持平衡。
矛头自然要转向武将。
此刻,朱允熥双拳紧握,眼神中透出一丝激动。
果然如此!
大哥说得一点没错。
朝中文臣不是笨人,朱允熥之前提到的吃空饷、拥兵自重等问题,他们自然也能想到。
关键是如何说出口,还要不惹火烧身。
大哥不仅想到了,还说得滴水不漏。
一时间,朱允熥有些懊悔。
昨晚走得太急,竟忘了问大哥何时出宫。
“你所言极是,这些事确实可能发生。”
就在朱允熥心中翻涌之际。
老爷子忽然开口。
他想起了那次梦境中的大明危局。
“许多大臣,曾随咱一起梦见过大明的动荡!”
“虽然是梦。”
“但那种感觉,真实得如同亲历。”
“那时,大明各地乱象频生。”
“百姓被贪官压迫得活不下去。”
“朝廷缺钱,只能加重税赋。”
“结果民怨沸腾,民变四起。”
“偏偏那些武将,手握重兵,却只为私利。”
“军队明明是国家的,却成了自家私兵。”
“像你所说,贪占军饷、拥兵自重、甚至妄图称王,数不胜数。”
随着老爷子每说一句,蓝玉等人的脸色愈发难看。
这些,正是他们在梦境中亲历过的画面。
可正因为如此,他们反而更摸不清老爷子心中的真实想法。
“那你有什么对策?”老爷子停顿片刻,望向齐泰。
齐泰神色一振。
他立刻上前一步,语气激昂:“启禀陛下。”
“若是在三日前陛下问起此事,微臣恐怕难以作答。”
“可臣之所以当时未答,正是在苦思良策。”
“这几日,臣与二皇孙日夜研议。”
“终于,找到了应对之法。”
齐泰特意点出“二皇孙”三字。
顿时,朝堂陷入沉寂。
所有人目光,不约而同落在朱允炆身上。
这一刻,齐泰此举,已然是将二皇孙推上了风口浪尖。
说到底,这也是朝中大多数人心里的期待。
老爷子确实年纪大了。
早在太子朱标前往西安府巡视时,朝堂上就有人开始猜测。
看样子,太子登基不过是时间问题。
倘若不是朱标突然病倒,眼下礼部恐怕已经在准备迁都和登基大典了。
但就算现在开始,也并不晚。
有心人都察觉到了,这些日子以来。
老爷子正在悄然“退居二线”。
太子监国,早就成了太子坐朝。
接下来,就是登基称帝。
那也就意味着,储君要换了!
这个时机,就在这几天。
毕竟,两位皇孙都已长大成人。
如果老爷子在他们适龄的时候,没有让他们前往封地。
那意图就再明显不过——储君已定!
一时间,群臣神色各异,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齐泰身上。
齐泰也不掩饰,直接开口。
“启禀陛下,先前黄子澄曾提过削藩一事。”
他轻描淡写地带过一句,又继续道:“不过,眼下削藩,显然不合时宜。”